高雄市府啟動大林蒲遷村計畫6年,9成的人都同意,但過了那麼久仍懸於半空,想搬卻搬不走。半世紀與煙囪為鄰的日子,當地空氣飄著16種致癌物及超標PM2.5,許多人更因癌症與心血管疾病死去。 遷村後的大林蒲原址,計畫改建成一座產業園區,還要引進塑橡膠原料、肥料、化學等製造業,獲利的又是誰?遷村,是為了居民,還是為了榨乾土地利益,值得想一想...
來自船舶引擎燃燒排放的硫氧化物,在大氣中導致酸雨,對建築、農作物與水生物種構成危害,有致癌性,我國比國際海事組織(IMO)規定,提早一年實施船舶全面改用0.5%低硫燃油,鄰近國家走得更快,已採用0.1%超低硫燃油,航港局委託海大做硫含量0.1%以下油品可行評估。學者指出,現在還在研究就太慢了,台灣很可能成為環保避風港。...
空汙是高雄人的痛,每年10月至隔年2月是空汙季,昨天左營、岡山、小港等地空氣品質指標(AQI)亮紅燈,地標85大樓陷入霧茫茫。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柯志恩近來頻嘆「抬頭是空汙、低頭是爛路」,誓言當市長要讓高雄從汙染之都變環保之都;高雄市長陳其邁則舉多項數據反駁,指高雄空品明顯改善。藍營猛攻「空汙牌」能否引發市民共鳴,仍待觀察。
台北市創全國之先劃設首處都會型空氣品質維護區,今年開始實施移動汙染源管制措施,第一期空品區將3處轉運站以及台北101、陽明山公園、故宮、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忠烈祠等6處景點劃入,PM2.5及PM10濃度排放量較高的大安區、內湖區反而未劃設。環保局指出,未來會適時評估及研議逐步擴大管制區域,第二期會將3座焚化廠及松山機場納入,力拚明年元旦上路。
中南部這幾天的天空又是灰濛濛的一片,居民哀號「又住進毒氣室」,令人失望的是,如此影響健康的緊急狀況,除了要火力電廠自主降載,民眾依舊看不到中央到地方有效的緊急應變措施,更不用談像防疫般的超前部署,有網友戲稱,應該請環保署長和主管官員在秋冬長駐中南部才會有感,防制空汙才更有力。
環保署為改善空汙,授權各縣市因地制宜畫設「空氣品質維護區」,限制柴油車及二行程機車等高汙染車輛進入,不過,由於涉及廣大機車族的通行權益,縣市環保局多數只敢拍蒼蠅,不敢在核心區域管制,被譏只是「做做樣板而已」。
新竹、苗栗前晚8點左右,出現空氣品質極端惡化現象,尤其新竹市空氣品質指標(AQI)首度出現紫爆等級,臭氧也飆破108ppb,都是史上首見。環保署把原因指向昨天吹東風、天氣熱,在竹苗地區形成「背風渦旋」所致;但環保團體認為,這次反常讓在地汙染全數現形,也讓主管機關應變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