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在20國集團(G20)和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期間趕場拚外交,會見了大約20國領袖,其間多位歐洲國家領袖以驚人的速度向中國靠攏,在習近平與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會晤後,荷蘭外貿部長隨即表示不會對美國的晶片禁令照單全收,將自行評估。法國總統馬克宏與習近平會晤後更發表演說,呼籲美中停止對抗。為何不少歐洲主要國家的中國政策突然回到中間路線?這些舉動又代表了什麼?美國與歐洲盟邦組成的「抗中聯盟」恐怕將面臨瓦解。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面對面舉行會談,但是這次美中領導人會談,雙方沒有選擇第三地見面,而是拜登親自到習近平下榻的飯店進行雙邊會談,習近平與拜登會見時,刻意以主人接待賓客方式,介紹中方參與會談成員,這場會面前,美中雙方花了數周時間協調會談方式。
白宮發言人尚皮耶宣布,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1月14日藉出席印尼巴里島G20會議時,舉行拜登上任後兩人首次面對面雙邊會談。而台灣問題顯然是重中之重。拜登談到兩人要畫出各自的紅線,但這紅線畫得出來嗎?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以二成的降幅下降,國內今天新增2萬2286例本土個案、45例境外移入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66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和上周四相比減少7000多例,下降25.5%,疫情持續下降。衛福部長薛瑞元今早在立法院表示,12月有望開放婚宴酒席逐桌敬酒,盼尾牙、春酒都能恢復,活絡經濟。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有可能會和口罩解禁一起討論,但考量多種禁令同一時間調整,可能會讓民眾混淆,但會評估活動時令,如外界所提的年終、尾牙等,都還在討論。
花蓮今天凌晨發生規模6.6大震後餘震不斷,玉里鎮玉興橋正在拓寬,上周六(19日)才吊掛完成的預力梁斷成好幾截,稍早空拍畫面曝光,相當駭人。蘇花改工程處趕到現場徹夜處理,處長李宗仁說,預力梁有做斜撐和固定,但因為地震規模太大且是「上下跳」被震脫,造成傾斜斷裂,估計損失近5000萬元。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8日宣布,136個國家同意實施15%企業稅最低稅率,全球稅改跨出歷史性一步。這項具里程碑意義的協議將加大跨國企業避稅難度,目前僅剩肯亞、奈及利亞、巴基斯坦與斯里蘭卡反對,但支持的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占比超過90%,全球稅改已成大勢所趨。
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當時首相安倍晉三為了朝鮮半島和平,應南韓總統文在寅之請,特別參加。今年文在寅也應該投桃報李,前來東京參加夏季奧運才對。但前任日相給的8秒鐘屈辱和現任日相的左閃右躲,讓他對出席這次東奧態度保留…
美國總統拜登訪問歐洲8天,停留英國康瓦爾、比利時布魯塞爾、以及瑞士日內瓦三站,希望達成三個目標,分別是:宣告「美國回來了」,重振式微的國際組織;強調美國的新競爭目標,期待歐洲盟友加入;戰略上穩住俄羅斯,重點轉回抗中。
七大工業國(G7)財政部長5日在倫敦達成歷史性協議,未來各國將對跨國企業徵收最低15%的稅,藉此杜絕企業外移低稅負國家,且落實必須向服務及產品所在國繳稅原則。但避稅天堂就此消失了嗎?這項稅率會阻止美國企業外移嗎?
全球度小月的此時,「亞洲之虎」越南在第4季的各項全球性調查中持續展示亮麗成績,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預測越南和中國大陸是2021年經濟增長速度最快國家,經濟增長率可望超越7%。越南早就覺得東南亞這個池子不夠大,今年「脫亞入歐」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6月生效,又在疫情中展現的韌性,促使越南成為全球各國眼中「大貿易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