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視窗

普信時代/少子化助長教學現場惡化 普信生如何學習接受失敗?

一名高三生申請某間藝術大學沒錄取,直接去學校向教授討說法,引發教育工作者們熱議。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名高三生申請某間藝術大學沒錄取,直接去學校向教授討說法,引發教育工作者們熱議。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名高三生申請某藝術大學沒上,為此「殺」去學校問落選原因,有網友批評此舉是「普信」。「普信」一詞出自大陸脫口秀節目,意指普通卻充滿自信,這名高三生的故事引發教育工作者熱議,有大學教師直言學生上課吃麵、啃雞排是常態,甚至把老師當喜劇演員;也有高中老師怕講話太大聲打擾到睡覺學生,恐被投訴。若如大學教授們所預言,「普信趨勢」無法擋,那麼家長和老師,如何避免教出普信生?又該如何與他們互動?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6/30前訂閱年方案
抽萬元尊榮空拍機套組(市價31,690)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6/30前訂閱年方案
抽萬元尊榮空拍機套組(市價31,690)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