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集

2023得獎專題/直擊格陵蘭融冰 見證裴洛西來台一刻 聆聽照顧者的愛與傷

2022年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專機飛過松山機場上空,民眾高舉手機記錄。這張記錄歷史一刻的照片獲卓越新聞獎單張攝影獎。記者高彬原/攝影
2022年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專機飛過松山機場上空,民眾高舉手機記錄。這張記錄歷史一刻的照片獲卓越新聞獎單張攝影獎。記者高彬原/攝影

2023年進尾聲,聯合報許多報導讓人印象深刻,藉著獲獎肯定的機會,帶您回顧。有專題「照顧殺人」、「撒幣催生難」,有突發新聞「致命40秒!煞不住的中捷列車」、「把長照帶進蘭嶼」,有遠征格陵蘭暖化製作、COP27現場直擊,從角落到世界,從偏鄉到國際,一起了解我們生活中面臨的問題,探討可能解方。

🏆卓越新聞獎單張攝影獎

【記錄歷史性一刻 裴洛西專機降落台灣】

2022年8月2日晚間10時20分,就在各家媒體猜測時任美眾院議長裴洛西亞洲行是否會來台時,聯合報攝影記者高彬原在松山機場的飛機巷,在微弱光線下,捕捉高速降落的專機及搶拍的民眾,呈現這歷史性的一刻。

高彬原致詞時表示,攝影記者習慣用影像說話,有新聞現場的地方,攝影記者永遠都在。眾議院議長在美國總統繼任順序中僅次於副總統,裴洛西也成為台灣旅行法生效至今訪台層級最高的聯邦官員。

2022.8.3聯合報3版「裴洛西今訪府立院、人權園區」。
2022.8.3聯合報3版「裴洛西今訪府立院、人權園區」。

🏆卓越新聞獎平面類突發新聞獎

【致命40秒!煞不住的中捷列車】

2023年5月10日,興富發建設在台中施工不慎,長40公尺、重3.3公噸的吊臂從31樓墜落捷運綠線軌道,列車煞車不及撞上,造成1死10傷。

聯合報以文字、影像及資訊圖表在頭版、3版,從吊臂穿破車廂血光碎片四濺、靜宜女師遇上死劫現場,到追肇事原因、開罰百萬求償上億,以及中捷通車2年命運多舛,詳細報導這場天降人禍。

2023.5.11聯合報頭版「吊臂砸中捷1死10傷」。
2023.5.11聯合報頭版「吊臂砸中捷1死10傷」。

🏆銀響力新聞獎數位創新獎

【照顧殺人】

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他們從無前科,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他們負重前行。只是當照顧壓力衝破臨界點,「死亡」是當下所能想到的解答,他們成了「照顧殺人」案件的凶手。

報導直指「照顧殺人」案件是因制度不足衍生的人倫悲劇,現行司法體系未能考量殺人者長期累積的「照顧創傷」,判刑不符社會期待。專題特別的是,除了攝影與文字,還利用聲音與插畫,透過第一手採訪帶讀者進入照顧殺人者的幽微世界。

評審團主席羅世宏說,報導的文字、影音以及圖像構成極佳的沉浸式閱讀體驗,「讀過都會被感動」。「期待政府看見人民的無奈」,願景工程基金會總監梁玉芳說,這是個沉重的專題,每一個故事都來自失能者、家庭照顧者的痛苦,是「死亡」與「眼淚」提煉的報導。

2022.5.16聯合報頭版「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 如何止息」。
2022.5.16聯合報頭版「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 如何止息」。

點此看【照顧殺人】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融媒體類優等獎

【藥頭、車手、感化院6名中途少年的觸法自白】

「當車手運送包裹可以拿5千元,我抵抗不住誘惑就做了。」國柱(化名)才16歲,卻已背著5條詐欺和竊盜罪,少年法庭判他住進安置機構接受輔導。除了國柱,全台有許多觸法少年反覆進出矯正學校,成為「二感少年」。這是另一群不見光的罪犯臉譜。數據顯示青少年犯罪人口率8年攀升47%,即使近2年疫情導致社會活動減少,比率仍持續上升。

記者林奐成提到這次訪問的6名青少年,報導整理他們第一人稱的自白,用訪談錄音檔呈現他們的聲音。要如何理解這些青少年?他認為,最需要的是好好聽他們說話,這正是報導的初衷。

2022.9.12聯合報頭版「國家危機 青少年犯罪率劇增」。
2022.9.12聯合報頭版「國家危機 青少年犯罪率劇增」。

點此看【藥頭、車手、感化院6名中途少年的觸法自白】

🏆社會光明面報導獎平面新聞報導類特優

【撒幣催生難】

為搶救少子化危機,6都競相逐年加碼生育獎勵金,但報導發現,2018到2022年,6都共發出近120億元生育獎勵金,新生兒卻比5年前少了3.8萬,相當於少掉一個鄉鎮的人口。

「撒幣催生難」從屏東恆春小鎮,調查生育獎勵金不斷發,新生兒卻一路減,全面檢討現行作法,並提供企業及專家建言,具體指出撒幣之外,更需要友善育兒職場等配套,才能逆轉「生不如死」困境。評審認為,報導不僅深入檢討,也提出解方,彰顯媒體社會價值。

2023.2.17聯合報頭版「救少子化撒幣無效」。
2023.2.17聯合報頭版「救少子化撒幣無效」。

點此看【撒幣催生難/六都5年花120億 新生兒數卻「少了一個鄉鎮人口」】

🏆銀響力新聞獎電視及網路影音類「突發新聞獎」優選

【把長照帶進蘭嶼 部落女兒用現代醫療破除文化迷思】

聯合報數位版報導由蘭嶼私人護理所「雅布書卡嫩」出發,揭示離島長照現況和困境,以及原住民長輩需要的心靈療癒與文化尊重。記者林雍琁表示,採訪團隊至蘭嶼當天,預計受訪的長者過世,此趟非常考驗記者的危機處理與報導倫理。

點此看【把長照帶進蘭嶼 部落女兒用現代醫療破除文化迷思】

🏆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平面及網路新聞類報導獎

【建築的文創魅力—菜市場翻轉城市的故事】

躍上全球最佳旅遊城市,荷蘭鹿特丹僅用一座菜市場就辦到。荷蘭第二大城市鹿特丹十幾年來的幡然巨變,特色建築功不可沒,也為這座接受新建築思維的城市帶來無限商機與活力,「大秘寶」就是從主事者到建築師對城市的遠見。

聯合報數位版記者取經荷蘭第二大城鹿特丹,藉由幾棟特色建築,讓這座城市展現年輕與多采多姿的樣貌,尤其Markthal市集廣場一舉拿下「全球最美市場」美譽,更讓鹿特丹從一座貿易大城,一夕翻轉為觀光之城,值得台灣改造菜市場等建築的借鏡。

點此看【鹿特丹市場和藝術倉庫建築 翻轉城市活力帶來無限商機】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平面類首獎

【七股光電夢】

七股光電有多氾濫?據台南市經發局統計,七股已有1148公頃土地完成光電備案,占七股土地面積10分之1,其中台61線以東地區的魚塭,更有超過4成興建光電。七股為全台貢獻約6分之1的地面光電,漁民憂心有違區域發展,更憂心把土地弄成這樣,只是圖利廠商,卻讓年輕人不再回鄉。

記者陳熙文長期追蹤調查台南七股光電發展,他表示,雖然七股距離台北很遠,但只要有弱勢、議題和問題,記者就會風雨無阻地抵達。

2022.11.4聯合報全台焦點「反光電過度開發 七股漁民北上抗議」。
2022.11.4聯合報全台焦點「反光電過度開發 七股漁民北上抗議」。

點此看【良田種電20年後恐淪死城 居民怒斥民進黨:自己人好欺負?】

🏆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平面及網路類即時報導獎佳作

【旅宿地雷/醒來四周變汪洋 愛車泡水...你住進非法旅宿了嗎】

開心出遊住民宿,醒來卻四周一片汪洋,這才發現住的是俗稱「揹娃娃」的非法民宿。全國旅宿業1.5萬家,官方統計非法旅宿1524家,卻被業界吐槽嚴重低估,報導從亂象檢討政策,問政府手握斷水斷電、勒令歇業等撒手鐧,卻很少用,該如何為民眾旅宿安全把闗?

點此看【醒來四周變汪洋、愛車泡水...你住進非法旅宿了嗎】

🏆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平面及網路類即時報導獎佳作

【你買的有機蛋是真有機?要符合規定不容易 全台僅2家獲政府認證】

標榜有機的土雞蛋每台斤要價75元,為了健康,消費者就算貴一點也埋單;網路上也有不少團媽、團購主賣有機蛋,一台斤貴了30到50元不等。但報導告訴你,全台唯一有機畜產品的驗證機構中央畜產會,只公告有機蛋品業者2家。意即大多數號稱有機的雞蛋,可能只是放牧飼養,或讓雞吃無毒飼料,與實際通過驗證的有機蛋有天壤之別。

點此看【你買的有機蛋是真有機?要符合規定不容易 全台僅2家獲政府認證】

🏆社會光明面報導獎-平面新聞報導類佳作

【擺脫塑命─發現無所不在的微塑膠】

塑膠包裝用過丟了就沒事?聯合報數位版與綠色和平組織合作的研究調查顯示,台灣6種珍貴保育類動物的排遺和棲地飲用水均驗出微塑膠,包含人煙罕至的台灣黑熊、櫻花鉤吻鮭都難以倖免,尤以黃喉貂的排遺中,微塑膠檢出率100%最驚人。

報導揭露塑膠汙染已無所不在,背後元凶正是人們過度使用塑膠製品。實地探查超市、賣場、傳統市場等過度用塑膠包裝的現況,促成政策正向改變,通路業者也自主落實包裝減塑。

2022.8.24聯合報6版「微塑膠危害6保育類 黃喉貂最慘」。
2022.8.24聯合報6版「微塑膠危害6保育類 黃喉貂最慘」。

點此看【擺脫塑命/台灣黑熊、石虎都吞了塑膠 學者曝海洋飛沫惹禍 你我呼吸也遭殃】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融媒體類社會價值獎

【霾葬大林蒲:獨家調查16種致癌物圍城 694億遷村抹不去的罪】

大林蒲在哪裡?它坐落高雄小港區西南沿海,1萬9千多人住在這裡。1960年代起,台電、中油、中鋼、台船等重工業陸續在周圍設廠,1970年代又開發臨海工業區,近500間工廠先後設立,居民與800多根煙囪為鄰。

市府積極爭取遷村,但工安事故與汙染揮之不去。記者林奐成說,臨海工業區用居民的健康作代價,打造一座產值千億的化工王國,盼望喚起社會關注,助居民早日遷村,走出新生。

點此看【霾葬大林蒲:獨家調查16種致癌物圍城 694億遷村抹不去的罪】

🏆卓越新聞獎國際新聞獎

【99vs1的戰爭:COP27直擊與台灣生存解析】

2022年11月20日清晨4點,在埃及夏姆錫克通宵守候的記者們聽到好消息:近200國代表經過跨夜談判,同意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協助開發中國家因應氣候災難。這是場歷經14天的馬拉松談判,同時也是「99%vs.1%」的氣候正義戰爭。

過去25年間,全球最富裕1%人口的碳排是最貧窮50%人口的2倍。工業革命以來,已開發國家巨大碳排導致暖化,窮國碳排少卻承受極端災變苦果,凸顯氣候議題的不公義。報導直擊這場99vs1的戰爭,帶讀者一起追尋如何實現氣候正義。

2022.11.6聯合報5版「能源危機完美風暴 籠罩氣候峰會」。
2022.11.6聯合報5版「能源危機完美風暴 籠罩氣候峰會」。

點此看【99vs1的戰爭:COP27直擊與台灣生存解析】

🏆曾虛白新聞獎公共服務報導獎數位創新類

【解凍格陵蘭】

暖化是刻不容緩的課題,報導前往格陵蘭直擊氣候變遷現場,從科學研究、生活型態、產業變遷等視角,採訪當地人士,記錄冰川融化加速、海漂垃圾激增,也看見格陵蘭居民如何斜槓轉型,在暖化浪潮下,發展出更多農耕、漁業的可能性。

聯合報與願景工程基金會合作的「解凍格陵蘭」從445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評審認為,專題深入當地,使用文字、影音、視覺圖表、互動網頁設計等形式,呈現真實情境,讓台灣讀者得以重新認識格陵蘭。

2022.9.28聯合報頭版「直擊格陵蘭暖化前線」。
2022.9.28聯合報頭版「直擊格陵蘭暖化前線」。

點此看【解凍格陵蘭】

🏆臺灣醫療報導獎-平面類特優

【雨後彩虹 白袍良醫】系列報導

接受心臟移植的醫師,10年來靠這顆心臟堅守醫療崗位;乳房外科醫師在35歲的年紀,自己安排穿刺發現罹患乳癌第二期…。新冠疫情全台至少8成以上民眾染疫,醫師也不例外,身為醫師,也是病人,12篇系列報導,醫師從自己是病人的角度,訴說罹病經驗,醫病之間的距離也因此拉得更近。

2023.6.17聯合報健康版「徐超斌 中風罹癌雙打擊 心繫鄉親不放棄」。
2023.6.17聯合報健康版「徐超斌 中風罹癌雙打擊 心繫鄉親不放棄」。

點此看【雨後彩虹 白袍良醫】系列報導

🏆臺灣醫療報導獎平面類佳作

【不能生病的年代】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就醫噩夢,疫後持續上演,病友無床可用,背後最大的原因是「照顧人力不足」。報導探索醫護缺工現象,對你我的影響是連病都生不起。專家預言未來關床、關門診將成常態,以後看診、住院恐更難,未來除非重病才能住院,其餘恐以「居家住院」模式代替。

【不能生病的年代1/醫護缺工 居家住院未來10年內恐成真】

【不能生病的年代2/兒科婦產醫萎縮 掛號也不一定搶到號】

【不能生病的年代3/2人顧百張床 護理師疫後轉當按摩師】

【不能生病的年代4/癌症病友掛不到號 重金請代排仍苦等】

【不能生病的年代5/護理師出缺率破6.5% 衛福部提升誘因】

【不能生病的年代6/護理師出走1700人 最討厭聽共體時艱】

【不能生病的年代7/台大調查急診滯留率 超過24小時逾4成】

【不能生病的年代8/醫護荒加劇 專家憂等床時間恐拉更長】

【不能生病的年代9/偏鄉醫療資源不足 就醫可近性重中之重】

【你也可以看】

【得獎專題】聯合報70周年 我們的監督與關懷

【得獎專題】南橫直擊‧快篩揭密 聯合報2022的監督與關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歡慶4周年!闖關168好禮大放送!中獎機會超高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