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台灣菜、台灣飲食史是這10年來飲食研究的顯學,李迺澔(鞭神老師)的新書《餐桌上的台灣史》,提供了一個有別於當前台灣飲食史主流論述的史觀。他甚至把台灣最早的食品紀錄,追溯到三國時代沈瑩的《臨海水土志》。
傅培梅當年用黃金學做菜是為了練好廚藝,在家燒菜給家人或待客。早期在電視上教烹飪,也是訴求在家中的廚房就能做的菜,後期才邀請飯店主廚上節目教學。而現在的美食節目型態已從社教功能的「廚藝」,轉為娛樂功能的「綜藝」,博眼球、衝流量是王道,無關好不好吃。
「傅培梅對你們來說可能已經是一個歷史人物,但對我來說她就是『媽媽』。」烹飪教育家傅培梅的長女程安琪回憶母親,想到的不是她如何影響了幾個世代人的飲食,而是媽媽教做砂鍋魚頭,反對將魚頭剖半。 今年是傅培梅逝世20周年,沒有大張旗鼓的紀念活動。程安琪問:「現在年輕人還知道傅培梅嗎?」她克紹箕裘母親烹飪教學,入廚至今正好半世紀,「我媽媽很難被超越,因為她經歷的那個時代已經不再。」
起司對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很西方的食材。但是在古代中國,起司可以填進蒸魚的肚子裡、可以做成餛飩、可以蓋在蒸好的蔬菜上。古人吃起司的方法,創意無限。 一場「起司復刻宴」,重現中國歷代古代食譜對於起司的想像。
《iá 野植風味學》書系是第一本以鮮味為主題,探索6種台灣野生植物的書。書中提示吃它們的方法,不是曬乾了煮成黑黑苦苦的青草茶,而是更充滿想像力地把破布子做成奶油,把月桃花洗淨切絲拌炒進素XO醬。 這本書是由米其林綠星餐廳EMBERS主廚郭庭瑋,與三玉號野草茶煮茶人蘇立中、飲食出版人馮忠恬3人,每星期帶著各種野生植物以及對其風味的想法,「嚼舌根也嚼草根」1年,「嚼」出來的。究竟他們為何要出版以野生植物為主題的書?又想透過此書傳達什麼理念給台灣人呢?
西方網路社群近年吹起Tradwife風(traditional wife,傳統妻子),女性渴望重回上個世紀中在家相夫教子的生活與角色。上個世紀中,穿旗袍、妝髮整齊,在台灣電視上教做菜的年輕主婦傅培梅,是理想中Tradwife的典型嗎?
你可曾想過,傅培梅燒的菜、出版的食譜,可能也是戰後中華民國在國際宣示政權正統的象徵?傅培梅在電視上做菜的形象,又塑造了何種當代女性的成功典範?美籍華裔學者金恬(Michelle T. King)出版新書《切、炒、觀、學:傅培梅與現代中國菜》,重新解讀一代烹飪名師傅培梅,如何影響了幾個世代台灣人的飲食,傅培梅食譜中從中國菜到台灣菜,背後又象徵了怎樣的飲食文化轉變?
如果外國朋友來台灣,你會教他們做什麼菜? CookInn Taiwan旅人料理教室創辦人蔡佩君最近出版一本英文食譜《Tast Taiwan:Recipes from Taiwanese Home Kitchens》,希望透過飲食,跟外國人講台灣的故事。
如果要用吃喝來介紹台灣,可以有什麼方式?在官方,美國華府雙橡園今年的國慶酒會,選擇了一個不錯的主題:台灣地酒。在民間,一本即將出版的英文台灣家常菜食譜,在食材、步驟之外,更吸引外國讀者的,恐怕是書中關於台灣飲食發展的歷史文化脈絡。
作家林文月上周辭世,享耆壽90歲。隨她一同逝去的是一個年代:一個還稱美食為「飲膳」的年代;一個佛跳牆不是向飯店、超商預購,而是從發海參、泡魷魚、炸芋頭、熬高湯,一步步真材實料、不講速成,自己在家慢慢做的年代。
傍晚6時許,美國營養師艾芙琳.崔伯莉(Evelyn Tribole)和埃莉絲.瑞許(Elyse Resch)悠悠地在美國洛杉磯西部一家燈火通明的義大利餐廳「憑著直覺」吃晚餐。 她們先是吃了熱呼呼的脆皮麵包,還不忘大肆抹上橄欖油,接著吃了沙拉、鱸魚和通心粉。根據「直覺式飲食法10大原則之一」——「挑戰內心的營養警察」,兩人都沒有刻意避開碳水化合物。
春節將屆,雲林縣虎尾眷村幾名眷村媳婦、女兒老早就開始準備年菜,讓早已無人居的眷村,飄出陣陣香氣,彷彿再度生動起來。虎尾眷村再造協會近年積極推動保存眷村文化,說到眷村文化,當然少不了「吃」,復興虎尾眷村菜,協會總幹事魯紜湘與集各家廚藝於一身的「莒光號小姐」胡松枝功不可沒。
日本收納教主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又有新作問世,這一次她變身「生活教練」,教讀者如何像整理雜物一樣整理生活。她在書中建議讀者去除心中混亂和令人困擾的想法,就像毫不留情地丟掉用不著的雜物一樣。
以前總覺得桂圓紅棗蓮子湯,好老氣。別提秋日來喝蓮子湯了吧,那都是上一代長輩在喝的飲品,對我來說一點魅力都沒有。 然而幾年前,在秋天的尾巴,遇見了台東池上大坡池裡的新鮮蓮子,好嫩。中火快煮成一碗湯,它嘗起來就像一種筍,或嫩芽的新鮮口感,以及春天一般的清甜、芬芳。真是口齒留香…
主廚江振誠的餐廳RAW,夏季新菜單以「復刻百年法國經典菜」為主題,特意選在法國國慶日7月14日發表。「這是RAW第一次做,可能也是最後一次。」江振誠說,老菜花時間,現在沒人願意做了。不久之前發出同樣感慨的另一位主廚是晶華酒店晶華軒中餐廚藝總監鄔海明,他在復刻老粵菜,而且跟江振誠不約而同,都相中了田雞腿。
1912年出版的台灣宴席食譜《臺灣料理之琹》記載著蟳丸這道湯品。一百多年後,台中米其林餐盤推薦的元YUAN餐廳「摩登台菜」的菜單上也有蟳丸。 如何把百年老菜變摩登?如何用現代餐飲設備、技法讓老台菜更精緻美味,卻不失風韻?我們這一代,要留給後人什麼關於台灣飲食的時代記憶?
一般認為三杯雞是典型台菜,但若查相關書報紀錄,會發現它被指為江西或山東菜,甚至稱是南宋江西名將文天祥慷慨就義前吃的最後晚餐。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郭忠豪出書「品饌東亞」(允晨文化),其中爬梳中台史料並訪談台菜廚師,為「三杯雞」來源正名。
繼大陸教育去年「雙減」政策,大陸透過教育措施扭轉社會習性與風潮的手段,今年再次施展,大陸教育部最近決定,9月新學期開始,中小學生都需要學習怎麼做飯,「做飯」納入課程;新頒布《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要求中小學生培養「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3大勞動能力,而「烹飪與營養」就列在第一項日常生活勞動的內容。
英國人參考印度人的食物,提供海軍官兵兼具營養豐富、易於大鍋調理且美味三大優點的咖哩。咖哩大量使用香料,促進新陳代謝、提高耐寒耐暑能力。日本海軍便將咖哩食譜寫進「伙夫教育準則」、「海軍烹調參考書」等,成功推廣咖哩,改善官兵的營養。
台鐵便當與餐車、梅花餐、傅培梅時間,這些二次大戰後的台灣飲食記憶,都封存在一件件國家檔案中;裡面甚至還有一件美國總統尼克森的親筆簽名信,跟百事可樂有關。 這些台灣戰後飲食故事,國發會檔案局即將在節目中為觀眾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