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校園

報紙

校樹健檢 北市:比照消防檢查

台中逢甲大學日前發生老榕樹壓死學生事件,本報日前報導學界與樹藝界均高呼校園樹木應常態健檢。北市教育局昨天開第一槍,表示正...

報紙

一周大事給你抄

●洛杉磯反移民突襲抗議

報紙

高談性騷「零容忍」,遇事豈能任意放水?

因應全球MeToo浪潮,立法院去年通過「性平三法」修法,性騷者至少須處以罰鍰。執行時,卻因許多被控性騷者自認「並無犯意」...

逢甲大學一棵樹齡逾六十年的榕樹十三日倒塌,吳姓碩士生遭壓傷重不治,家屬昨天到場招魂。記者黃仲裕/攝影 報紙

樹倒壓死男碩生/校樹藏危 專家疾籲常態健檢

台中逢甲大學發生老榕樹壓死碩士生不幸事件,學界與樹藝界均高呼全面體檢校園樹木,尤其應利用寒暑假的空檔,建立健檢校樹的常態...

大學生,學了沒?圖/錢錢 報紙

校園篇:大學生,學了沒?

●被拖吊與遭竊的腳踏車

逢甲大學校內昨傍晚驚傳樹木倒塌,吳姓男學生遭壓住失去呼吸心跳,送醫搶救後不治。圖/中市消防局提供 報紙

逢甲大學樹倒 1男學生遭壓死

台中市逢甲大學昨傍晚5時許,驚傳校門旁樹齡超過60年的榕樹倒塌,現場4人受傷,其中23歲吳姓碩士生被樹幹壓傷,當場失去呼...

桃市府積極推動通學廊道,但議員質疑部分工程管理未做好,險些砸到用路人。工務局回應,會加強管控施工品質。圖/議員謝美英提供 報紙

桃園通學廊道工程 挨批用路陷阱

新北高齡駕駛暴衝致死事故震驚全國,桃市府積極推動通學廊道,原訂四年50所學校改善目標,現已完成80所超標,但民代質疑全市...

報紙

別再讓老師們當沙包

近日中部某高中學生在廁所埋伏、使用木棍毆打學校老師成傷,讓人回想起去年台北市的高中老師在課堂上被無法控制情緒的學生痛毆,...

武陵高中教師葉庭甫融合古典文學與當代性別議題,在他的教室裡,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我表達的空間。記者朱冠諭/攝影 教育

曾像葉永鋕經歷校園霸凌 他用藝術為性別教育闢新路

「我也曾是葉永鋕,現在我為學生們開出帶刺的花。」桃園市立武陵高中表演藝術老師葉庭甫說著自己的教育使命。曾因「不夠陽剛」而遭校園霸凌,如今他將傷痛轉化為養分,透過藝術與戲劇為學生創造包容多元的環境,希望守護那些最需要被看見的孩子。

教育部新版校園手機管理草案,明訂國中小學生若攜帶手機到校,應由學校或各班級「集中保管」。圖為台北市金華國中保管措施,學生手機統一存放於學務處手機櫃。圖/金華國中提供 教育

校園手機/弄丟誰來賠?手機集中保管是教師責任或風險

教育部新版校園手機管理草案,明訂國中小學生若攜帶手機到校,應由學校或各班級「集中保管」,由於過去有班上弄丟手機,導師得自掏腰包賠償的案例,教師團體憂心,教育現場恐成為風險前線,認為應「免除保管責任」,否則日後恐引爆更多校園糾紛。

導護老師「肉身護童」險象環生,教團指出,導護老師沒有指揮交通的公權力,不應將交通安全責任轉嫁給教育人員。示意圖,非當事學校。本報資料照片 報紙

老師無執法權 教團籲廢導護制度

三峽北大國小周邊日前發生嚴重交通事故,學校老師執勤導護「肉身護童」也引發討論。對此,教團提醒,導護老師沒有指揮交通的公權...

報紙

帶班的起手式

在國小擔任導師二十五年,但凡上課日,我總在七點前後到校,除非病痛幾無例外。

近年陸方似乎也持續強化校園內和各社會領域的愛國「涉台教育」。圖為河南省開封市杞線台辦組織各中小學展開涉台宣傳教育活動。圖/取自大陸國台辦旗下中國台灣網 兩岸

反制去中國化!辦比賽、畫101 陸校園推廣「涉台教育」

近年,中國大陸多地校園推動「涉台教育」,從中小學一路至大學皆有相關活動舉辦,訴求「兩岸一家親」,灌輸「知台、愛台、促統一」的概念,以台灣史為切入視角,強化中國大陸下一代心中對兩岸、台灣的史觀、歸屬感。當台灣仍在辯論課綱內容是否「去中國化」之際,對岸已緊鑼密鼓地採用各種宣傳、講座加以反制,這對兩岸關係會遠成什麼深遠影響?

日本校園部分家長過度干預校務、責任轉嫁,導致教師疲於應對,影響身心健康。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路透 國際

防教師遭施壓 日本聘「校園律師」是應對恐龍家長良藥?

日本校園近年屢傳家長不當施壓教師,甚至暴力威脅。部分家長過度干預校務、責任轉嫁,導致教師疲於應對,影響身心健康。日本政府鼓勵各地聘校園律師,成效似乎未如預期,背後原因為何?部分地區設第三方機制處理糾紛,會是減輕教師負擔的良藥嗎?

資深教育工作者提醒,年輕世代入坑教職前應先評估自己,若自覺有4種性格特質,恐怕就不適合當老師。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入坑教職/4性格特質別當老師 資深教師經驗:拋開愛心

不少人逃離教職,但也有人選擇入坑。資深教育工作者提醒,年輕世代入坑前應先評估自己,若自覺有這4種性格特質,恐怕就不適合當老師,且當老師很耗能,要能有自癒能力,還必須考量退休金縮水等現實問題。...

桃園市平鎮區宋屋國小近年護樹有成,百年老樹再度冒出綠芽,在樹木健康無虞狀況下,推出「攀樹課程」,讓孩子近距離觀察樹木恢復健康生成情形,此課程吸引全國玩伴學校也來宋屋上課。記者陳恩惠/攝影 生活

視老樹為在地座標 大痴校長守護城市裡的「森林小學」

桃園市平鎮區宋屋國小校長桂景星秉持著「老樹,是在地的座標,人文的憑據」信念,愛樹也救樹,近年不捨校園多棵參天老樹遭花台、水泥硬鋪面阻礙生長,甚至瀕臨死亡,率領師生打破花台援救校樹,成功救樹後,更鼓勵孩子攀樹觀察、謝樹禮肥,還在樹下說故事給學生聽。

全台約160萬名中小學生每天在校吃營養午餐,食安事件卻頻傳,引發家長與社會高度關注。示意圖。與新聞無關。記者胡經周/攝影 教育

學餐食安/黑心營養午餐結構性問題曝光 教育局出重手

全台160萬名中小學生在吃的營養午餐,有三章一Q、食安五環把關,為何屢傳餐點有塑膠片、鋼絲、針頭等異物,還有學生喝到過期餿水湯、吃到疑似食物中毒?出問題廠商為何可以重覆招標?聯合報數位版的這篇報導,將揭露營養午餐頻出包的結構性問題。

頂大資深教授直言一所大學如果要「拗」新進的年輕老師兼行政,那這個學校「沒救了」,擺明是妨礙升等。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聘任爭議/新聘教師面試行政力 大學教評會角色被稀釋

大學教師願意兼行政的人愈來愈少,有大學新聘教師擬增「主管面談」評審行政能力,但教師憂心學術遴選遭行政綁架,也可能造成助理教授升等卡關。頂大資深教授直言,一所大學如果要「拗」新進的年輕老師兼行政,那這個學校沒救了。

各地學校營養午餐卻接連出包,校園食安無法讓家長心安。此圖僅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營養午餐變驚嚇餐 團膳系統食安危機籠罩校園

明天就是母親節,對家長來說,希望孩子吃得營養、平安長大是全天下父母共同心願,但各地營養午餐卻接連出包,校園食安無法讓家長心安,除了餐食品質有待提升,肩負把關責任的營養師還洩漏稽查資訊給供貨業者,一點一滴衝擊民眾對營養午餐信心,也暴露出團膳的系統危機。

新北市國小老師陳民峰因一句「恐龍家長」遭跨縣市家長提告,他自行查法條、寫訴狀、準備物證為自己辯護。圖/陳民峰提供 教育

罵恐龍家長挨告引發集體怒火 教師獲不起訴捍衛言論自由

新北市國小老師陳民峰因一句「恐龍家長」遭家長提告。他親上火線捍衛言論自由,自行查法條、寫訴狀、準備物證為自己辯護,檢方最後認定屬「合理評論」,予以不起訴處分。這起引發教育界關注的案件,也點燃教師對於校園濫訴與匿名檢舉文化的集體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