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靖惠

馮靖惠

主跑教育線六年時間,長期關心高教、國教、族群等議題。跑新聞致力於挖掘真相,揭發社會不公不義,曾調查大學外籍學工弊案、偏鄉小校閱讀路難行等深度專題報導。
學檔爭議/教育誠信掀熱議 學界提防範造假監管制度

學檔爭議/教育誠信掀熱議 學界提防範造假監管制度

「最佳辯士」學習歷程造假事件,引發教育現場「誠信」底線的討論。未來如何杜絕?有高中校長建議,每個人上傳時,都簽署誠信聲明,落實責任制度,並在系統自動標示高風險項目。有老師認為此事件反映出教授審查時間...

學檔爭議/沒誠信一鍵毀滅 學生如何平衡分享與自保?

學檔爭議/沒誠信一鍵毀滅 學生如何平衡分享與自保?

一名高中生在社群平台上分享學習歷程,被抓包「最佳辯士」造假,慘遭多所學校的醫學系撤銷錄取資格。升學輔導專家揭露,今年很多高中生把備審資料,大剌剌公開在社群平台,非常危險。面對「一鍵公開」的誘惑,高中...

教授生存/教學耐受度受挑戰 只愛研究別當教授害人?

教授生存/教學耐受度受挑戰 只愛研究別當教授害人?

大學專任教師幾乎等同「永久長聘」。若不熱愛教學,要在大學教書30年,會不會很痛苦?有學者認為,只想做研究應去研究單位,「別進大學害人」。也有教授說,要把大學生的「情緒價值」拉滿,考驗老師的教學耐受度...

教授生存/先升等再說?研究與教學怎分配考驗助理教授

教授生存/先升等再說?研究與教學怎分配考驗助理教授

大學助理教授如何分配研究和教學,是「殺人誅心」的問題?取得專任職缺後幾乎不會被辭退,在限年升等制度下,「政治正確」的功利生存指南若是「先升等再說」,全心投入研究,教學過得去就好,但學術初心過得去嗎?...

行政負擔重教師憂被抓交替 大小校都難逃行政逃殺命運

行政負擔重教師憂被抓交替 大小校都難逃行政逃殺命運

6月是教職現場行政大逃亡的月份,各級學校校長開始睡不好覺,因為擔心找不到行政人員,教師間開始耳語是誰被「抓交替」?教育圈都知道,每年最難找到人接的不外乎有著「天下第一組」稱號的教學組長,和每天忙於「...

教授生存/減免授課機制失靈 新進助理教授被榨乾熱情

教授生存/減免授課機制失靈 新進助理教授被榨乾熱情

教育部統計,有國立大學副教授每周平均要上17小時的課,壓力爆棚;也有教師回憶,初任專任助理教授首年被要求一學期教30學分。為何學者直言,大學教師授課時數「齊頭式規定」不合理,新聘助理教授6學分就算多...

拿到國立大學職缺聘約卻落空 公開招聘「玩假的」?

拿到國立大學職缺聘約卻落空 公開招聘「玩假的」?

一名國立科大在職碩士應徵該校某教授實驗室技術員,收到錄取通知、辭去原工作後,卻在簽約兩天後被告知「職缺沒了」,這起勞資爭議讓他質疑國立大學竟帶頭違法。但為何校方和實驗室教授對此說法不同,有何「不能說...

入坑教職/4性格特質別當老師 資深教師經驗:拋開愛心

入坑教職/4性格特質別當老師 資深教師經驗:拋開愛心

不少人逃離教職,但也有人選擇入坑。資深教育工作者提醒,年輕世代入坑前應先評估自己,若自覺有這4種性格特質,恐怕就不適合當老師,且當老師很耗能,要能有自癒能力,還必須考量退休金縮水等現實問題。...

入坑教職/護理師逃地獄職場 工程師開心「賺到更多」

入坑教職/護理師逃地獄職場 工程師開心「賺到更多」

很多老師出走教育界,但也有人勇敢跨進去。在大醫院待了4年的護理師W(化名),曾帶實習護理學生,發現指導學生很有成就感,在體驗過人力匱乏地獄職場後決定跳進教育圈,他提醒學弟妹若想轉職,設下停損點很重要...

大學教師聘任考核黑幕多 申評會如「屠場」爭議怎解?

大學教師聘任考核黑幕多 申評會如「屠場」爭議怎解?

大學若要聘選新教師,或教師要申請升等,都採三級三審制,行政高層不得恣意介入,但黑幕時有所聞。有私立大學校長或董事會硬要「安插」專業跟系所不符的老師,土木系背景的老師到室內設計系上課,受害的還是學生;...

聘任爭議/新聘教師面試行政力 大學教評會角色被稀釋

聘任爭議/新聘教師面試行政力 大學教評會角色被稀釋

大學教師願意兼行政的人愈來愈少,有大學新聘教師擬增「主管面談」評審行政能力,但教師憂心學術遴選遭行政綁架,也可能造成助理教授升等卡關。頂大資深教授直言,一所大學如果要「拗」新進的年輕老師兼行政,那這...

聘任爭議/大學法遭挑戰?教評會外設「第四審」引反彈

聘任爭議/大學法遭挑戰?教評會外設「第四審」引反彈

《大學法》明訂「三級三審」,卻有學校擬新增「行政主管會報」面談新聘教師,成為隱形「第四審」。教師憂心,這將使教評會成為橡皮圖章,各系所為順利聘到老師、順利開課,不得不與行政高層「友好」?當行政意見變...

萬年不升等/陷教學研究兩難 10年升副教授是尸位素餐?

萬年不升等/陷教學研究兩難 10年升副教授是尸位素餐?

大學教師升等壓力山大,國立成功大學還有6年條款,有助理教授因為研究論文卡關,到第十年才升上副教授。學者認為,萬年助理教授薪水約7萬多元,有些人不升等並非「擺爛」,而是因研究領域冷門。但也有頂大教授認...

萬年不升等/他樂當助理教授 立志不升等就不用求人

萬年不升等/他樂當助理教授 立志不升等就不用求人

許多大學維持「限期升等」,但也有學者立志當「萬年助理教授」,智慧財產權專家章忠信就是其一,他說,江湖行走,難免有不可預期的人事利益衝突,不升等就不用求人、委屈自己,不過,他也支持大學教職還是要有考評...

晚熟學者/40歲砍掉重練讀博士 幼教師中年轉職經驗法則

晚熟學者/40歲砍掉重練讀博士 幼教師中年轉職經驗法則

張唯宸,一位資深幼教老師,40歲時決定「砍掉重練」攻讀博士,並在4年後取得學位,應聘大學專任助理教授。雖然幼教轉高教,一開始薪水變少,更因教學、研究兩頭燒導致1個月沒回家,但張唯宸一一克服後指出,中...

晚熟學者/45歲念完博士 半工半讀12年也能成學術績優股

晚熟學者/45歲念完博士 半工半讀12年也能成學術績優股

建築學者黃國宏35歲考取大學,45歲取得博士學位,扭轉傳統線性思考的學術發展職涯,黃國宏17歲就立定目標,長達12年半工半讀,他不後悔也不喊苦,如今,重返業界又在大學當助理教授,實務知識並重,他的勇...

頂大博士班報考屢創高 能解決高階學術人才斷層困境?

頂大博士班報考屢創高 能解決高階學術人才斷層困境?

頂大博士班報考人數這兩、三年越來越多,甚至創近年新高,不過頂大教授坦言「要看好,實在很難」。大學不愛聘本土博士,博士後研究的缺額又稀少,若只是用高額獎學金吸引學生報考,高階人才斷層問題恐怕還是無解。

博班招生/退休潮引資源爭奪 逕修博士申請教職更有利

博班招生/退休潮引資源爭奪 逕修博士申請教職更有利

台大近5年「逕博(逕行修讀博士)」人數從159人增至201人,其中不少是「學逕博(學士逕讀博士)」。成大近年優化逕博獎學金,每人每月最多可領4萬元,114學年包含逕修的博班報考人數增加7.48%,社...

博班招生/高階教育新趨勢浮現 台大報考人數創4年新高

博班招生/高階教育新趨勢浮現 台大報考人數創4年新高

過去因畢業後就業出路等因素,連頂大部分博士班招生情況也不佳。不過,台大114學年報名人數創4年新高,清大近3年報名人數成長達四成,成大也有成長。為何頂大博班招生回溫?高階教育將可望掀新頁?

告別學術圈/職涯發展沒盼望 相對剝奪感逼走文學博士

告別學術圈/職涯發展沒盼望 相對剝奪感逼走文學博士

「一拿到學位立刻回台灣教書」是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的石牧民出國留學前立下的志向,但他卻在46歲告別學術圈。他坦言,尋求大學專任教職過程中的相對剝奪感,是他出走的主因。他建議有才能的學術新血在取得博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