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跨域博士吳長青,從航太跳到中文再轉戰電機,他歷經畢業訴訟爭議,原訂出路、婚姻都走向崩解,47歲取得國立大學中文博士學位後,投了一年的大學教職屢屢碰壁,今年他考取陽明交通大學電機系博士班。跨域是開創新...
目前法律規定,退休公務人員若到公私立大學兼課,收入不得超過最低基本工資2萬8590元,讓專業人士深感規定極不合理,無奈受到「池魚之殃」。政府限制專業貢獻,甚至用各種綁手腳的法規把學者往外推,更是國家...
「最佳辯士」學習歷程造假事件,引發教育現場「誠信」底線的討論。未來如何杜絕?有高中校長建議,每個人上傳時,都簽署誠信聲明,落實責任制度,並在系統自動標示高風險項目。有老師認為此事件反映出教授審查時間...
一名高中生在社群平台上分享學習歷程,被抓包「最佳辯士」造假,慘遭多所學校的醫學系撤銷錄取資格。升學輔導專家揭露,今年很多高中生把備審資料,大剌剌公開在社群平台,非常危險。面對「一鍵公開」的誘惑,高中...
大學專任教師幾乎等同「永久長聘」。若不熱愛教學,要在大學教書30年,會不會很痛苦?有學者認為,只想做研究應去研究單位,「別進大學害人」。也有教授說,要把大學生的「情緒價值」拉滿,考驗老師的教學耐受度...
大學助理教授如何分配研究和教學,是「殺人誅心」的問題?取得專任職缺後幾乎不會被辭退,在限年升等制度下,「政治正確」的功利生存指南若是「先升等再說」,全心投入研究,教學過得去就好,但學術初心過得去嗎?...
6月是教職現場行政大逃亡的月份,各級學校校長開始睡不好覺,因為擔心找不到行政人員,教師間開始耳語是誰被「抓交替」?教育圈都知道,每年最難找到人接的不外乎有著「天下第一組」稱號的教學組長,和每天忙於「...
教育部統計,有國立大學副教授每周平均要上17小時的課,壓力爆棚;也有教師回憶,初任專任助理教授首年被要求一學期教30學分。為何學者直言,大學教師授課時數「齊頭式規定」不合理,新聘助理教授6學分就算多...
一名國立科大在職碩士應徵該校某教授實驗室技術員,收到錄取通知、辭去原工作後,卻在簽約兩天後被告知「職缺沒了」,這起勞資爭議讓他質疑國立大學竟帶頭違法。但為何校方和實驗室教授對此說法不同,有何「不能說...
不少人逃離教職,但也有人選擇入坑。資深教育工作者提醒,年輕世代入坑前應先評估自己,若自覺有這4種性格特質,恐怕就不適合當老師,且當老師很耗能,要能有自癒能力,還必須考量退休金縮水等現實問題。...
很多老師出走教育界,但也有人勇敢跨進去。在大醫院待了4年的護理師W(化名),曾帶實習護理學生,發現指導學生很有成就感,在體驗過人力匱乏地獄職場後決定跳進教育圈,他提醒學弟妹若想轉職,設下停損點很重要...
大學若要聘選新教師,或教師要申請升等,都採三級三審制,行政高層不得恣意介入,但黑幕時有所聞。有私立大學校長或董事會硬要「安插」專業跟系所不符的老師,土木系背景的老師到室內設計系上課,受害的還是學生;...
大學教師願意兼行政的人愈來愈少,有大學新聘教師擬增「主管面談」評審行政能力,但教師憂心學術遴選遭行政綁架,也可能造成助理教授升等卡關。頂大資深教授直言,一所大學如果要「拗」新進的年輕老師兼行政,那這...
《大學法》明訂「三級三審」,卻有學校擬新增「行政主管會報」面談新聘教師,成為隱形「第四審」。教師憂心,這將使教評會成為橡皮圖章,各系所為順利聘到老師、順利開課,不得不與行政高層「友好」?當行政意見變...
大學教師升等壓力山大,國立成功大學還有6年條款,有助理教授因為研究論文卡關,到第十年才升上副教授。學者認為,萬年助理教授薪水約7萬多元,有些人不升等並非「擺爛」,而是因研究領域冷門。但也有頂大教授認...
許多大學維持「限期升等」,但也有學者立志當「萬年助理教授」,智慧財產權專家章忠信就是其一,他說,江湖行走,難免有不可預期的人事利益衝突,不升等就不用求人、委屈自己,不過,他也支持大學教職還是要有考評...
張唯宸,一位資深幼教老師,40歲時決定「砍掉重練」攻讀博士,並在4年後取得學位,應聘大學專任助理教授。雖然幼教轉高教,一開始薪水變少,更因教學、研究兩頭燒導致1個月沒回家,但張唯宸一一克服後指出,中...
建築學者黃國宏35歲考取大學,45歲取得博士學位,扭轉傳統線性思考的學術發展職涯,黃國宏17歲就立定目標,長達12年半工半讀,他不後悔也不喊苦,如今,重返業界又在大學當助理教授,實務知識並重,他的勇...
頂大博士班報考人數這兩、三年越來越多,甚至創近年新高,不過頂大教授坦言「要看好,實在很難」。大學不愛聘本土博士,博士後研究的缺額又稀少,若只是用高額獎學金吸引學生報考,高階人才斷層問題恐怕還是無解。
台大近5年「逕博(逕行修讀博士)」人數從159人增至201人,其中不少是「學逕博(學士逕讀博士)」。成大近年優化逕博獎學金,每人每月最多可領4萬元,114學年包含逕修的博班報考人數增加7.48%,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