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教育弱化/上】年輕人不知道宋朝的「宋」 學者感嘆批去中國化後遺症

翰林出版社國、高中國文教科書總召集人宋裕,過年期間到餐廳吃飯,20多歲店員要他先登記,問他貴姓,他說姓「宋」,重複說三遍,宋朝的宋,但店員不知道是哪一個字。當宋裕很想說是foodpanda 的「送」時,店員很快來就寫 S 代替;有中文系教授也分享,他曾遇過一名30歲出頭的年輕人,竟連閩南語的閩是福建簡稱都不知道。學者感嘆是文史教育的薄弱化,「去中國化的後遺症」,且台灣的英文教育比國文教育成功許多。
系列文章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