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

108課綱上路6年,國小補習班攀升,許多小學生為了拚私中,從小學就開始補習,周末假日都在補習班度過。記者楊惠琪/攝影

私小卡位/108課綱失靈?為進精英班 小一就得補習英語

108課綱實施6年,文理補習班卻多了上千家,其中國小文理補習班就占了6成以上,坊間甚至出現「私小專班」。有家長透露,私中會分菁英班與一般班,如果想進入菁英班,基礎從小就要打好,小一開始補英語,小三補數學,到了國中補全科。補教業觀察,不少家長原以為讀私校能省下課後安親與補習費用,但讀私校反而補更兇。

3月瘋完私中,私立小學招生戰緊接著登場。新北市康橋國際學校林口校區,每學期學費高達35萬元,仍吸引大批家長報名。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私小卡位/家長備戰為私中鋪路 私小招生逆勢增3成

康橋國際學校小學部每年學費高達35萬元;有私小錄取率更僅13%。但家長趨之若鶩,焦急打聽私小準備要訣,提前卡位就為進私中鋪路。而熱門私小辦說明會與闖關體驗,是對家長和學生的雙重面試。

少子化海嘯持續襲來,連公立中小學都備感壓力,招生季節滿街都是學校招生布條。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就怕減班造成教師超額 公立國中小出招搶自由學區生源

少子化海嘯持續襲來,連公立中小學都備感壓力,紛紛在新生報到前積極電訪、甚至家訪爭搶「自由學區」生源,就怕學生報到人數若不足,恐會減班導致教師超額。教師多不願「被超額」,調降生師比能解?

洪敏勝(左)和妻子姚君錦(右)都是私立中學地理教師,長期被迫加班,承受過重的工作壓力,接連辭去教職。記者楊惠琪/攝影

教師轉職/10萬粉專名師夫妻檔怒辭私校 揭職場過勞不公

明星私校招生大熱門,背後卻隱藏教師過勞、工時過長和薪資待遇不公的勞動處境。新竹一對私校教師夫妻檔,致力地理教育推廣,經營10萬人追蹤的人氣教學粉專,卻因長期承受過重工作壓力,接連辭去教職,控訴私校淪血汗工廠。他們的故事,只是私校體制的縮影,而且很少私校教師可以勇敢說「不」。

原任教一所公立國中的公費生阿凱(化名),因不滿教師薪資制度僵化與沉重行政負擔,甘願賠錢逃離教職,不惜重考大學且成功錄取牙醫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師轉職/公費生解約潮 他賠20萬從醫控訴「年資決定論」

114學年度中小學教師甄試起跑,但每年流失的正式教師也很驚人,公費生阿凱(化名)教書第二年就想離職,他賠了20萬元違約金後逃離教職,重考上大學牙醫系,如今薪水翻倍。為何穩定的教職鐵飯碗不再受年輕教師青睞?從教師轉職當牙醫的阿凱,親揭職場「年資決定論」,逼得年輕教師不如求去。

台南教育走在前衛,大力推動數位融入課中精準教學,老師調整策略透過特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力。記者鄭惠仁/攝影

解密台南差異化教學 數位工具讓數學成績高於全國平均

有轉學生到台南市賢北國小,原本數學成績個位數,現在進步到近50分,學校是施了什麼魔法?學校老師透露,他們利用縱貫診斷測驗後,把學生分快、慢2組,進行精準教學,這方法不但不影響進度,進度反而超前,且結合數位工具差異化教學3年,數學平均高於全國平均5、6分。

每年9月,各國小準備闖關活動、禮物包,迎接新生;近期各校開放新生登記入學,熱門學校僧多粥少。圖/彰化縣湖北國小提供

入學之亂/就怕家長民代有意見 入學排序讓校長很頭大

明星學校擠破頭,各校排序五花八門,有的還另訂管制作業要點,但標準寬鬆不一,各唱各的調。有校長坦言,參酌縣市政府大原則後,鄰近學校「參考來參考去」,就怕惹出爭議。在超級競爭學區,砸錢買房也不一定能入學,想幫孩子卡位,得先搞懂排序學問。

每年9月,各國小準備親子活動迎接新生;近期各校開放新生登記入學,熱門學校僧多粥少,入學掀亂象。圖/彰化縣湖北國小提供

入學之亂/分家戶籍變「寄放」名校總量管制家長哀怨

想在竹北升學,家長得在孩子一出生,就搶先設籍;彰化市彰興國中不遑多讓,去年有168人因額滿被拒於門外,有位學生在祖厝出生,因叔叔繼承祖厝,瞬間變成「寄放」,喪失優先入學資格。3月起國中小陸續開放新生登記入學,明星學校祭出總量管制,為何仍擋不住入學之亂?

李九樂從公立學校轉入實驗教育,再回歸傳統體制,都是自主決定,父母的尊重與放手,讓他可以充分自我探索。記者葉信菉/攝影

教育內卷/放手助兒圓太空夢 父難忘悲慘私中扼殺天賦

「我不希望孩子的學習,只剩下成績跟考試。」不少家長拚命讓孩子擠進私中窄門,但畫作「飛向太空」的國三生李九樂,其父親李韋勲過去雖也是「私中產物」,卻不希望兒子再陷苦海,選擇放手和尊重,成了李九樂一圓太空夢的最大推手。 專家學者則擔憂台灣教育的「內卷化」現象,一窩蜂念私中可能會扼殺孩子天賦。

李九樂參加由美國NASA的ISS國家實驗室(ISS National Laboratory)支持的外太空繪畫與詩文國際徵件比賽獎項,在2700件來自全球的作品中脫穎而出。  記者葉信菉/攝影

教育內卷/從華德福教育到公校 國三生「畫」上太空圓夢

國三生李九樂的畫作,在35國、逾2700件作品中脫穎而出,高掛在太空站的穹頂艙上。他自幼遊走在私立實驗小學和公立學校,最後雖為了升學從華德福教育回到公校,但體制外教育給了李九樂很多養分。 全台首名學生作品飛向太空的李九樂接受聯合報數位版專訪,侃侃而談自己如何一路自在選擇體制內、外教育。

專家指出,近幾年兒少性剝削案件激增,每年已超過3000件,演算法比短影音還恐怖,從社群到手遊都成犯罪溫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社群禁令/兒少性剝削案3年飆2倍 演算法有如精準餵毒

藝人黃子佼因持有未成年性影像被起訴,兒少性剝削議題引發關注。據統計,兒少性剝削案件數3年內激增近2倍,但黑數可能更多,不只有女生,男生被害比例也在增加。專家指出,社群媒體、手遊演算法精準投餵,如同在「餵毒」,孩子是否遭詐騙裸聊?可從這些項異常行為留意觀察。

網站平台「制服地圖」被發現存有大量被盗取的學生校服照片,引發隱私與學倫爭議。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制服地圖」論文引發學倫討論 教部曾合辦活動掀爭議

網站平台「制服地圖」(Uniform Map)被發現存有大量被盗取的學生校服照片,且架設網站者以此撰寫國立大學碩士論文,是否違反學術倫理?引發熱議,兩名指導教授說話了。聯合報數位版掌握,教育部曾於2018年與該網站合辦制服大賞評選活動,教育部也對此表示回應。

專家憂心社群媒體對兒少健康發展帶來嚴重的危害,影響孩子的專注力、情緒控制能力。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社群禁令/澳洲禁16歲以下玩社群 台灣有條件跟進嗎?

如何挽救「網路成癮」的下一代?澳洲政府率先立法,禁止16歲以下兒少使用社群媒體,支持者認為這是保護兒少心理健康的必要之惡,反對者擔憂數位自由受限。台灣是否應該跟進?親職教育專家指出,澳洲立法代表國家對此議題的重視,值得台灣借鏡省思,但也有學者持保留態度。

專家學者提醒,私校同儕競爭激烈,應先瞭解公校與私校差異,不要一窩蜂把孩子往私中送,事先做好評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瘋搶私中/高壓課程擊潰孩子自信?家長選校該做3評估

校園霸凌、升學壓力,私校成了家長首選,近2年,明星私立國中報考人數屢創新高。專家學者提醒,私校高壓課程、同儕競爭激烈,應先瞭解公校與私校差異,不要一窩蜂把孩子往私中送,且要注意「大魚小池效應」,事先做好3項評估,以免孩子學習自信被擊潰。

再興中學已於今年2月舉辦入學測驗,也是雙北第一所舉行考試的私中,報考人數創近5年新高,圖為今年考試狀況。圖/讀者提供

瘋搶私中/錄取率8%擠破頭 進明星私中即握頂大門票?

少子化,明星私立國中招生卻逆勢成長,今年「私校七雄」甚至出現比頂尖大學還難考的超低錄取率。升學輔導專家觀察,有些家長看好明星私中考取頂尖大學比例直逼建中、北一女,孩子小二就開始送私中班。但進入明星私中就代表取得頂尖大學門票嗎?

為因應教官退場後高中職國防課教師空缺,教育部自108學年起陸續在師培體系進行正規的師資培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官退場/花15萬加修國防學分 代理師嘆:最錯誤決定

教官退場,8年間少了約五分之四,高中職全民國防教育改由師培教師上課,但卻少有學校開出國防教師正式缺,甚至在招聘國防代理教師時,考量的是能否兼行政。有過來人感嘆,為了在考教甄時多一個選擇,花了兩學期十多萬元去上國防學分班,沒想到卻是坎坷求職路的開始。

教官退出校園後,改由校安人員遞補。不過其在學校的經費及身分定位缺乏保障,國教署被譏笑變相成為「全國最大派遣業雇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官退場/校安沒保障比工友還不如 校園安全問題浮現

教官退出校園,由校安人員遞補,但近年校安頻頻亮紅燈;有校安人員透露,他們工作包山包海,要處理性平、霸凌、校園暴力,還要輪流夜間執勤,薪水補助卻雙標,也不是正式編制,比工友還不如,找到更好的工作就走了。教官退場校園安全替代方案,有比較好嗎?

有愈來愈多取得教師證的儲備師資,並未報考正式教師甄試,年年教師荒成為教育現場的隱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師資海嘯/教師荒又惡化 解決薪資過勞教部已有對策?

近年來,全國中小學掀起教師荒,正式教師、代理教師都缺,偏鄉學校甚至整個學期都在找老師。教師養成路不易,竟有七成取得教師證者卻不願入行,甚至有公費生寧可賠錢也要轉職,是師資培育機制和教學現場脫鉤?還是教師待遇不再吃香?教師荒有解嗎?教育部回應了。

代理教師長期身處在權力不對等的職場環境,更會面臨隨時被解職,導致代理教師荒年年上演。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師資海嘯/不接行政就落榜 代理師嗆放炸彈揭職場5困境

總統賴清德的母校新北市萬里國中,日前有男子未獲錄取代理教師,揚言在校門口放置炸彈,引發各界關注;但事件背後,更該被探討的是代理教師面臨的問題,不接行政是否等於沒工作?內定傳聞不斷,甄選過程不透明,專家揭代理教師五大職場困境,想入此行,先停看聽。

被學生網路「公審」、被要求「正向管教」,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山大,不少老師心理負擔大到也需要諮商輔導協助。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心理諮商預算1年6千萬 教師不敢求助怕被貼標籤

被學生網路「公審」、被要求「正向管教」,還有龐雜的行政業務...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愈來愈大,不少老師心理負擔大到需要諮商輔導協助。教育部2024年起大增教師心理諮商預算,但多數有心理支持需求的老師坦言不敢使用。

「有責無權、赤手空拳、委曲求全、屍骨不全。」教育圈流傳的這句話,拿來形容校長很是貼切,近年沒人想當大校校長。示意圖。圖/台南市教育局提供

大校校長高壓大逃亡 仿英國設薪資差距會是解方?

台中市修改國中候用校長甄選條款,彰化縣喊出千人大校跨縣市海選校長,台南市今年國中小候用校長甄試,報名人數則是少得可憐;教育現場行政大逃亡,現在大校校長也在大逃亡,台南市長黃偉哲希望能提高誘因,英國校長薪水大小校差一倍,台灣能行嗎?

北市教師研習中心提供全市教師個別輔導諮詢,其中去年上半年服務教師計1萬1084人次,其中紓壓輔導服務佔比超過五成,顯見老師壓力並不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師脫北/家長期待高壓力大 代理教師首選優勢也沒了

首都家長期待高,教師教學壓力大,過去台北市是代理教師首選的優勢,也被其他縣市趕上,教師短缺不但影響教學品質,既有老師行政工作也大增;有人提議北市代理年資考正式老師可以加分,校長則認為北市教師應有首都加給,才能留才,對此,教育部回應了。

台北市高物價租不起房子,北漂只能選擇拉長通勤時間,選擇離工作地點較遠的房子。圖/張濡璿提供

教師脫北/高物價高房租儲蓄難 積分夠就走北市教師荒

近年各縣市為降低代理教師比率,大量開教師缺,首都竟湧現「逃亡潮」。有「脫北」老師指出,正式教師薪水、薪級全國統一,在高物價、高房租的台北市任教儲蓄困難,7000多元在北市只能租頂樓加蓋雅房,在高雄能租下整層樓,北漂族積分夠了就想調走。但留下的師資缺口怎麼辦?

教育部統計全台高中以下學校有約4萬5000多名學習障礙學生,占了所有身心障礙學生的三成,閱讀障礙又在學習障礙中占三到四成。圖為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閱讀障礙是無聲弱勢 鑑定改善也能「說」出6級分作文

小雅學測國文只寫24題單選,自然科也寫不到一半,因為她有閱讀障礙。最新特殊教育統計,高中以下13萬名身心障礙學生學習障礙最多;專家提醒,如果孩子有讀寫字困難,英文b常看成d、q、p就應帶去鑑定,特教老師有改善方法,有名國中生會考拿5G,卻「說」出六級分好作文。

文化幣發行年齡今年首度下修至13歲,將有60萬名國中生可領600點(元)文化幣。圖/文化部提供

13歲可領文化幣了 但如何引導國中生參與藝文才是問題

文化幣發行年齡今年首度下修至13歲,將有60萬名國中生可領600點(元)文化幣。國中教師指出,國中生的文化消費習慣可說是一片空白,藝文界人士認為,一齣好看的戲,可能對青少年一生產生關鍵影響,但國中階段考試升學掛帥,如何引導國中生參與藝文,會比廣發文化幣更重要。

許多專家、老師都指出偏鄉師最不該「初任兼行政」,但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往往在所難免。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公費偏鄉師最不該初任接行政 壓力大到半年賠錢離開

教育圈「行政大逃亡」方興未艾,偏鄉學校人力不足,公費生初入偏鄉通常就要接組長、主任,一名初任教師被迫接輔導主任,壓力大到皮膚過敏,下山就診多次不見好轉,加上蠟燭多頭燒,不到半年就賠錢離開;有師培學校提供「售後服務」,由學長姐分享生存訣竅,但專家、學者都認為偏鄉師最不該「初任兼行政」,教育部回應了。

因應少子女化,教育部將於114學年鬆綁獨招辦法,私立技專辦理獨招的比率,將不受註冊率限制,最高可達三成五。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私立技專獨招比率鬆綁 學校偷跑搶人恐一觸即發

教育部將於114學年鬆綁私立技專獨招比率,有科大校長憂心,有學校可能偷跑,乖乖等到最後辦獨招的反而吃虧,教團則擔心此門一開,為搶生源招生宣傳會成軍備競賽,也有老師指出,教育部此舉,是將招生壓力「甩鍋」給各校;要不要一口氣將獨招比例拉到上限?校方有不同盤算。

嘉義女中今年將招收30名特殊班男生,傳出引發部分校友強烈反彈。圖為嘉女儀隊校友演出。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嘉中招女生、嘉女也收男生 第一志願因台積電重洗牌?

台積電落腳嘉義科學園區,嘉科實驗中學去年首招即搶破頭,嘉義高中職第一志願之爭白熱化。傳統男校嘉義高中已招收女生,嘉義女中今年也預計招收特殊班男生,上演「你搶我優秀女生,我也搶你優秀男生」,但學界指出,吸引優秀學生選讀的兩大條件應先完備。

台南女中老師開「電玩物理學」,做為銜接大學理工領域的基礎課程。記者鄭惠仁/攝影

為設計課程特地參加人才培訓 老師迎AI教育有何挑戰?

AI教育在中小學校園擴散,教師該如何開設跨領域課程?有高中老師為了設計「電玩物理學」,自己還先參加半導體人才培訓。而學生學習這類課程,除了是將AI素養向下扎根,也有助銜接大學理工基礎課程。...

「古有文字獄,今有校事會議」。這是教育圈近年流傳的一句話。某國小一名導師發現班上疑有霸凌事件,依法通報,卻被校方視為眼中釘。示意圖。圖 /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師揭霸凌反遭打壓 校事會議變學校整肅異己新工具?

某國小一名林姓導師,發現班上疑似有霸凌事件,依法通報,卻被校方視為眼中釘,近日更因一篇網路匿名文章,「上面」打算開校事會議讓她入罪甚或解聘。校事會議成為校方整肅異己的「絕妙工具」?過來人建議老師們平時就要做一件事自保,不能坐以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