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掃描

丁學文專欄/聯準會跳過一次升息 惱人的通膨到底離開了沒?

Fed上次會議用了「跳過(Skip)」,卻不敢用「暫停(Pause)」,緊縮「停止(stop)」更是提都不敢提。幾乎可以確定7月份很可能會再升息,以抵擋揮之不去的通膨。路透
Fed上次會議用了「跳過(Skip)」,卻不敢用「暫停(Pause)」,緊縮「停止(stop)」更是提都不敢提。幾乎可以確定7月份很可能會再升息,以抵擋揮之不去的通膨。路透

6月14日,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決定「跳過(Skip)」一次升息,給了貨幣緊縮一次「緩刑」的機會,去年3月開始的連續10次升息,也在這次的奇特舉措之後,出現第一次的鴿派行為。

為什麼這樣?

通貨膨脹真的偃旗息鼓了嗎?還是決策官員只是為自己爭取一個喘息的機會,為接下來的升息爭取更大的運作空間?

所以,通貨膨脹到底離開了沒有?聯準會會不會其實也搞不清楚它到底應該怎麼做?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加值你的腦袋,擁抱閱讀新時代!
12/24前訂閱年方案抽iPad + Apple Pencil組。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加值你的腦袋,擁抱閱讀新時代!
12/24前訂閱年方案抽iPad + Apple Pencil組。

系列文章

「Affluence Index富裕指數」顯示銷售從今年1月份即開始轉壞,最近的情況更是雪上加霜。8至10月的銷售驟降70%。圖為美國邁阿密的商場人潮。歐新社

丁學文專欄/別被亮眼GDP矇騙 美國2024經濟充滿不確定

11月23日,法國興業銀行全球策略師Albert Edwards在給客戶的最新報告中,強調兩個領先就業指標明顯預示美國經濟即將衰退。 首先,今年物流業如卡車運輸的就業急劇下降,另外,服務業臨時工的就業情況也出現決定性的下滑。 美國的「軟著陸」到底有沒有可能實現?我們又該怎麼看待前陣子顯得熱火朝天的美國經濟?難道明年的它仍有可能走向經濟衰退?

寧靜致遠的日本金融體系如今正在發生十年一度的大變革。圖為日本銀行。路透

丁學文專欄/日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陷矛盾且裹足不前 該怎麼解讀?

11月6日,日本三大銀行之一的三菱UFJ宣布10年期定存利率上調100倍。而就在宣布後不久,另一金融巨頭三井住友也宣布跟進。 11月8日,承銷商瑞穗證券表示,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海瑟威正考慮再次發行日圓計價的公司債,這是波克夏海瑟威繼今年4月後的第二度發行日圓債,明顯預期日本銀行(央行)很快就會結束負利率的貨幣政策。 不過,11月10日,日本銀行(央行)總裁植田和男暗示,日本並不急於讓貨幣政策正常化,且提到鬆綁超寬鬆貨幣政策是一個「嚴峻挑戰」。矛盾的是,日本政府卻在同一天宣布將斥資2兆日圓(約新台幣4270億元),促進具戰略重要性的半導體和生成式人工智慧(AI)技術在日本生產。 本來,隨著日本回歸通膨狀態,加上經濟成長步伐穩健,按道理,日本應該很快會結束負利率,但從日本政府的動作來看,日本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再次陷入矛盾與裹足不前,我們應該怎麼解讀日本,這個台灣的近鄰?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24日視察中國人民銀行,顯示他對當前經濟問題的重視。中新社

丁學文專欄/習近平首次視察人行...大陸經濟來到拐點 如何觀察其可能變化

10月24日,中國人大突然批准將發行人民幣1兆元的國債,並准許提高赤字目標,這是中國大陸過去10年來第一次在「兩會」以外的時間更動預算。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一次視察中國人民銀行(大陸中央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揭露了中國提振經濟信心迫在眉睫。 更意外的是,2天後的10月26日,中國大陸前總理李克強在上海突發心臟病過世。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莊嘉穎在接受BBC採訪時指出,李克強代表的溫和改革派聲音已難再現。 本已撲朔迷離的中國經濟來到拐點,繼任的李強拚經濟政策已經應出盡出,習近平11月中旬又將前往美國舊金山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領袖峰會,我們應該怎麼觀察大陸經濟的現況以及接下來的可能變化?

以巴衝突確實來得突然,投資人還沒有從美國利率將在高檔盤旋的變化喘過氣來,地緣政治風險進一步讓市場各個角落心驚膽顫。美聯社

丁學文專欄/以巴衝突助燃通膨恐慌 如何面對新秩序過渡的高利率時代?

10月7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突襲以色列,避險情緒濃厚,市場殖利率一度下挫,美元、黃金上揚。 但隨著10月12日,美國勞工部公布的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率比預期來得高,10年期與30年期公債殖利率應聲再創10月3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地緣政治緊張再次加大殖利率勁揚的不確定性。 果不其然,10月13日,JPMorgan行政總裁Jamie Dimon再度放炮,提醒大家:軍事衝突、財政赤字加上利率居高不下,正讓全球可能處於幾十年來的「最危險時期」。 以巴衝突確實來得突然,投資人還沒有從美國利率將在高檔盤旋的變化喘過氣來,地緣政治風險進一步讓市場各個角落心驚膽顫。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個夾雜著地緣政治衝突的高利率時代?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