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糖尿病

一項新研究指出,英國疫後因為長期生病而沒去工作,也沒去找工作的人,比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激增90萬人。路透 國際

280萬人因長期生病無法工作 英國為何淪「歐洲病夫」?

一項新研究指出,英國疫後因為長期生病而沒去工作,也沒去找工作的人,比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激增90萬人,這些人不計入失業率,卻使國家每年減少50億英鎊稅收,英國成了名副其實的「歐洲病夫」。究竟英國為什麼有這麼多正值工作年齡的人生病?該如何改善?

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部長蔡岡廷表示透過生活型態門診、整合性門診如何幫助大家控制三高,並就由數據,讓身體保養效果更好。記者周宗禎/攝影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61|以為大餐引發血糖失控 奇美醫院生活型態整合門診揪出元兇

元氣醫聲與慢病好日子聯名節目【慢性共病放大鏡-全人門診系列-3】系列Podcast,從各面向探討全人門診現況、困境,至大家醫計畫底下的社區醫療整合,朝向全人照顧及服務的目標。 第三集的主題是《以為大餐引發血糖失控,奇美醫院生活型態整合門診揪出元兇》。控制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光靠用藥沒有用,還要改變生活型態,才能真正達標,但到底甚麼是生活型態?光是講少吃多動,但到底要怎麼少吃、怎麼多動? 這次,我們邀請到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部長蔡岡廷聊一下生活型態門診、整合性門診如何幫助大家找到更聰明的方法,來控制三高,並透過數據的力量,讓身體保養更有效率!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強調,今年所啟動的大家醫計畫,就是為了更有效地幫助像這樣的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控制病情、管理自身健康。記者曾原信/攝影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60|30歲糖友胰島功能退化如老人 大家醫計畫協助力挽狂瀾

元氣醫聲與慢病好日子聯名節目【慢性共病放大鏡-全人門診系列-2】系列Podcast,從各面向探討全人門診現況、困境,至大家醫計畫底下的社區醫療整合,朝向全人照顧及服務的目標。

在乳癌治療領域,張金堅教授獨具慧眼,被喻為台灣國寶級乳癌權威。記者李樹人/攝影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54|咖啡這樣喝不僅養生還能促進好菌 這「5種人」要小心不能亂喝

一天不喝咖啡就全身不舒服?你是咖啡成癮,一定要喝咖啡的「重度咖啡迷」嗎?罹患癌症也能喝咖啡嗎?你害怕咖啡因攝取過量嗎?一天喝多少杯最適當? 現代人愛喝咖啡已不是新鮮事!乳癌治療權威、台大醫學院外科部名譽教授及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平時對咖啡也深有研究,他表示,咖啡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都有正面影響,化療期間也可飲用,不會對治療產生負面影響!

政治

你也吃這些藥嗎?圖解健保用藥前5大 止痛藥最多人吃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健保給付藥費逐年攀升,112年達2431億元,是近5年首度增加金額破百億元。使用人數最多的藥物是成分為乙醯氨酚(paracetamol)的止痛藥;藥物用量排名第一則為糖尿病用藥;癌症用藥以治療肺癌、乳癌等藥物為主。

成千上萬人施打Mounjaro、Ozempic等瘦瘦針,有臨床研究則顯示停藥後會迅速復胖。奧森想知道若停止用藥,光憑自身努力是否能防止身材再度走樣?4個月後,他親自揭曉答案。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靠瘦瘦針甩肉18公斤但太貴 中年男停藥後憑什麼維持體重?

今年1月,奧森(Bradley Olson)為自己注射瘦瘦針Mounjaro,那是他財力所能負擔的最後一劑。這名45歲中年男子似乎從母親身上遺傳到肥胖基因,腦中常有吃的念頭。他試過各種節食法,不碰糖與碳水化合物,每周固定健身數小時,卻總是在減重與復胖之間循環。 美國藥廠禮來(Eli Lily)的Mounjaro幫助奧森輕鬆甩肉約18公斤,但每月一劑要花1000美元(約新台幣3萬2000元)。奧森想知道若停止用藥,光憑自主管理,是否能防止身材再度走樣?4個月後,他親自揭曉答案。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歐弘毅表示,社會大眾對糖尿病的誤解將導致病患延遲就醫,或血糖控制不佳。圖/歐弘毅提供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48|母子糖友頻尿丟工作!專家破解糖尿病4迷思

國健署數據,台灣糖尿病的盛行率大概有到10-11%,全國有近220萬名糖尿病患,每年以16萬名速度增加,每10個台灣人就能有1個有糖尿病,糖尿病已經身處你我的周圍,快要把我們包圍起來了,但是你/妳真的認識它嗎?

史丹福大學最新一項研究發現,低碳水、高脂肪的生酮飲食,能幫助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減輕症狀,緩解服藥的副作用。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生酮飲食治失智?史丹福研究曝可改善精神疾病 但非一體適用

想減肥的民眾,近年來或許聽過有網紅提倡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這種低碳水、高脂肪的飲食方式,如今還被醫界研究用於治療失智等腦部疾病。史丹福大學最新一項研究則發現它的另一項好處,就是幫助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減輕症狀。這顯示想要顧好大腦健康,我們就得更在乎吃進肚子的東西。那麼,一般人可以參考該研究進行生酮飲食嗎?該飲食方式又將帶來什麼副作用?來看專家這麼說...

糖尿病與高血壓可能讓開車的長者,變危險駕駛。圖為日本90歲駕駛肇事後,車輛被拖離現場。美聯社 國際

健康來得及/為何高齡駕駛車禍多?過度攝取兩類東西恐傷大腦釀禍

去年台灣有7.3萬名65歲以上老人駕汽機車發生車禍,高齡人士如何擺脫「移動式神主牌」的標籤?日本腦神經外科、認知症專科醫師給出答案。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高血壓對身體會造成各種傷害,卻很少人知道,對大腦白質也會造成影響,甚至影響銀髮族能否安全駕駛。...

專家指出,微波是我們日常接觸電磁波的一部分,用微波爐加熱食物不需擔心電磁波或輻射問題。路透 國際

微波爐加熱食物安全嗎?解析隱藏健康風險 輻射反而無害

儘管成為廚房主力幾十年了,卻很少有居家用品比微波爐更具爭議。有些大廚稱微波爐破壞烹飪藝術,還有人一直懷疑,微波加熱是否對人體有害? BBC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說法,如果使用得當,微波爐的輻射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但其他顧慮則不甚明確,包括微波加熱食物是否會造成營養流失?加熱塑膠容器裡的食物是否可能溶出化學物質引發荷爾蒙失調?

民眾常在元宵節前後吃元宵、湯圓過節,但腎臟病患需特別注意攝取量,專家也建議改吃紅白小湯圓或客家鹹湯圓,不僅滿足口腹之慾,也能健康過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34|腎臟病患這樣吃湯圓、元宵才健康!專家授4日常習慣預防、減緩病情惡化

台灣腎臟疾病盛行率約在一成二,推估全台灣約有近200萬人患有腎臟病,但實際就醫人數卻不成正比,大部分病友並不知腎臟功能已經異常。 台灣的洗腎患者也約有8萬多名,其中約有四成五的洗腎病友罹患糖尿病。糖尿病、腎臟疾病可說是難兄難弟,共病機率相當高,腎臟病可能會超越糖尿病,是未來的一大挑戰。本集內容由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營運長Elaine來談談腎臟病是什麼,以及怎麼透過生活的小習慣的養成來預防腎臟病。

我們都聽過「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早餐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但是這些話竟藏有健康迷思?醫師與營養師檢視10項大家可能耳熟能詳的生活常識,看看其中哪些真的有科學依據。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是錯的?哪些健康常識藏迷思

我們都聽過「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吃益生菌有益腸道健康」等飲食建議,還有「早餐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濕頭髮容易讓人感冒」等常言道,也都被視為理所當然,但是這些話竟藏有健康迷思?醫師與營養師檢視10種您可能耳熟能詳的生活常識,看看其中哪些真的有科學依據。

吃晚餐時間應該在幾點,最有益你的健康與睡眠?醫界最新說法是:睡前4小時。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睡前4小時吃晚餐是最佳時機 專家提出多項優點

在意體重的人或許聽過晚上6點後不要進食,也有其他版本指7點、8點,眾說紛紜。究竟吃晚餐時間應該在幾點,最有益你的健康與睡眠?醫界提供一個簡單公式:睡前4小時。這是怎麼算出來的?

蔣氏父子各自寫了57年與46年日記,字裡行間透露了父子兩人個性差異,日記呈現的內心世界,往往和他們在外人面前所展露的形象有落差。圖為蔣中正(右)、蔣宋美齡(左)夫婦下跳棋,蔣經國(中)一旁觀棋。圖/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軍武

兩蔣日記/學者以「苦」字概括蔣經國內心 從日記看蔣氏父子的個性差異

蔣中正、蔣經國兩位總統的私人日記付梓出版,蔣氏父子各自寫了57年與46年日記,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從日記可看出兩位蔣總統都以國家為己任,一心一意壯大中華民國,相信自己所堅持的道路,才是正確方向。但同時,日記的字裡行間卻也透露了父子兩人個性差異,日記呈現的內心世界,和他們過往在外人面前所展露的形象,有相當落差。例如蔣中正把寫日記視為一種自我修養,半個多世紀沒有一天間斷,而史丹福大學研究員郭岱君則以一個苦字,概括蔣經國日記。...

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許惠恒表示,若要遠離慢性病,必須先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26|內臟脂肪腰圍一量就知!糖尿病名醫4秘訣教你防治慢性病

慢性病是生活習慣病。擁有正確的健康識能,養成運動及健康飲食等習慣,能大幅降低日後罹患慢性病機率,但是養成習慣好困難,有沒有簡單的方式?從哪裡開始好呢? 本集節目榮幸邀請到國內糖尿病權威、國衛院副院長許惠恒,他表示,生病不只是醫師的事,自己的健康自己也該負責,也不藏私分享自己有在實施的4個健康秘訣,就讓我們仔細聽、認真做吧!

想改善健康不一定要用激烈方法,只要對飲食內容與方式做出小而有力的改變,就能達到減重、長壽等目標。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不節食也能輕鬆減重 7個飲食小改變讓你更長壽

負擔不起減肥藥、懶得運動,又沒意志力嚴格執行節食?其實想改善健康,不一定要用激烈方法。只要對飲食內容與方式做出小而有力的改變,就能達到減重、培養腸道益菌與活得更長壽等目標。專家告訴你無須節食、輕鬆做就能增進健康的7個飲食調整之道。...

以前人們重視吃什麼有益健康,現在更關心要在哪個時間點吃東西。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第二餐效應」聰明控制血糖 遠離糖尿病關鍵在吃對時間

近年間歇性斷食蔚為流行,不少人選擇省略某一餐,以達成一天有16個小時不進食的目標。2017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研究生理時鐘機制的學者以後,與時間有關的醫學研究成顯學。以前人們重視吃什麼有益健康,現在更關心要在哪個時間吃東西,配合體內生理時鐘的飲食習慣,稱為「時間營養學」。 日本「時間醫學」專家用生理時鐘營養學的角度告訴你,為什麼現代人卡路里攝取減少,糖尿病卻變多?以及什麼時間吃最能輕鬆控制血糖跟卡路里?

近年來,自體免疫疾病在全球病例數激增,估計全球每10人就有1人為此所苦。一位營養師運用自身專業,透過調理飲食幫助丈夫控制這種頑強疾病,也跟外界分享她的心得。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每10人就有1人患自體免疫疾病 營養師教用飲食控制病情

近年來,自體免疫疾病在全球病例數激增,估計全球每10人就有1人為此所苦,引發醫界關注。自體免疫疾病有100多種,常見的包括一型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紅斑狼瘡、乳糜瀉、乾癬、發炎性腸道疾病與克隆氏症。科學家指出,西式速食恐與這波疾病升溫脫不了關係。一位營養師則運用自身專業,透過調理飲食幫助丈夫控制這種頑強疾病,也跟外界分享她的心得。

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表示,手術前一定要確認執行麻醉的人是麻醉醫師,以保障手術安全。記者鄭超文/攝影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17|手術前禁食原因?麻醉醫師告訴你開刀前如何評估準備

手術前常要空腹幾小時,若忍不住偷吃會怎麼樣嗎?對麻醉藥過敏該怎麼辦?我有糖尿病、氣喘、高血壓等共病,會影響麻醉手術嗎?麻醉醫師跟麻醉師有什麼不一樣?⋯⋯ 麻醉不比糖尿病、失智症、癌症等疾病,只是一下子的事,但其實麻醉本身帶有一定風險,因此術前建議跟麻醉醫師詳細討論。 如果想知道應該要跟麻醉醫師討論哪些內容?前面那些問題的答案又是什麼?那就歡迎收聽本集節目,跟著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了解麻醉的大小事!


用餐為何最好先吃青菜?近期愈來愈多研究發現,不只食物種類會影響健康與新陳代謝,吃下食物的先後順序也相當重要。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吃飯不忌口也能控制血糖?5招從改變進食順序做起

用餐為何最好先吃青菜?近期愈來愈多研究發現,不只食物種類會影響健康與新陳代謝,吃下食物的先後順序也相當重要。例如西式餐廳往往以麵包、沙拉、湯、主餐的順序上菜,但專家說,與其一開始就吃麵包這種高碳水化合物、低纖維的食物,不如留到最後吃,好處是不用太忌口,只是稍微改變進食順序,就能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發病機率。這樣做的原理與吃糖尿病「減肥神藥」Ozempic還有著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