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嘉義縣布袋鎮一對年輕夫妻郭明昌、蔡孟芬為照顧長輩身體,放棄都市生活、返鄉創業,在海埔新生地開設「村上桃貴」烘焙坊,堅持使用好的麵粉、奶油等原料,每顆麵包售價30元,價格是鄰近攤販的三倍,起初在鄉下接受度不高,如今卻成為熱銷商品,究竟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1958年4月18日,時任外交部長葉公超與美國駐華大使莊萊德,當日下午4時代表中美兩國政府在外交部簽訂一項剩餘農產品銷售協定,應邀觀禮的來賓有時任財政部長嚴家淦、美援運用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王蓬、美經濟參事葉格爾、安全分署顧問華倫等十餘人。該項協定係根據美國農業貿易推進法案及其修正法案第一章之規定而簽訂,在中美兩國間屬第二次,第一次協定於1956年8月14日簽訂。...
2023年,「綠色通膨」(Greenflation)成為各界談論未來通膨局勢關鍵字。2023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首次將「逐步減少(phase down)化石燃料」寫入最終文件,是第一次在COP最終文本中出現減少煤炭的呼籲。儘管與各界期待仍有落差,但已宣告減碳時代來臨,全球企業無從迴避淨零碳排責任,於此同時,全球關切的是,減碳成本是否會反映在終端產品,「綠色通膨」從警示到成真?
全台首家豬豬中央廚房即將誕生,苗栗縣通霄鎮「全順畜牧場」因應國家政策,搶先申設廚餘共同蒸煮廠房,將廚餘再利用變黃金,讓豬隻吃的營養又健康,還能降低非洲豬瘟蔓延的可能性,目前已試運轉中,預計明年初正式營運,可日產300公噸濕式飼料,供應逾3萬隻豬食用。
中國大陸商務部計畫自8月1日起管制鎵及鍺兩項稀有金屬出口,引起全球關注。國內材料業界稱這是中國「掌風先至,未傷及肉身。」還看不出威力有多大,恐怕要過一 陣子,看誰的庫存先耗盡,或美中協商未果,中國真正「出拳」,甚至「出重拳」,才知傷到誰、傷害多大。兩強博弈,已敲響正在起飛的化合物半導體供應鏈警鐘。 中國官方坦承這是對美國科技封鎖的反制措施,也是繼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美光產品在中國銷售後,第二波向美國反制的報復行動。 至目前為止,包括美國、日本、南韓及台灣等主要原料使用地區,似乎都淡化及冷處理,認為短期影響不大,需要密切注意長期效應。但這些國家為何那麼淡定?
喬治亞通往俄羅斯邊界的高加索山區公路,如今經常可見貨櫃車大排長龍,從空中俯視,公路旁的荒無人煙與公路上綿延不絕的車陣形成強烈對比。到了邊境關口,車輛可能需等候多日才能通關放行。這是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創造出的奇景,顯然有人在發戰爭財嗎?
四大超商中的全家、萊爾富,接連將原本一顆10元的茶葉蛋價格調漲了30%,漲到13元,讓民眾驚覺從2021年底起,由餐飲業開始的一波漲價潮,一路蔓延到今日都沒有平息的跡象。小老百姓連吃一顆茶葉蛋都覺得奢侈。不過,有超商業者指出,未來蛋價即使下跌,茶葉蛋還是不可能降價。
電動車看似是交通運輸的減碳救星,近幾年在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下也不斷增加市占率,但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的分析,由於電動車的製造階段比傳統燃油車需要多使用四倍以上的金屬礦物,造成在原料開採及製造階段反而造成更多碳排。循環台灣基金會指出,據世界經濟論壇預估,2050年全球汽車數量將成長近兩倍,即使大幅改換電動車,溫室氣體排放量仍將不減反增。
從去年底至今,汽車接連幾次漲價,表面上各大車廠下修掛牌數量,但車商接單數量未受影響。關鍵就在今年罕見出現缺車潮,消費者為了能夠先領到車,甚至願意放棄向車商要求折扣。
政府每月發布物價概況時同步發布的躉售物價指數(WPI),在沿用70年後,將在年底退場,明年起改由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做為廠商出廠價格重要參考數據。國人熟知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PPI,哪個才是通膨重要指標?專家總結一句「CPI代表消費端價格走勢;PPI則是反映廠商成本,屬於CPI先行指標,PPI愈高,代表廠商未來轉嫁消費者的動機愈強,可能性愈大。」
「現在已經不是好好煮一碗牛肉麵就能賺錢的時代」,開幕才兩個月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二樓坐了約200個聽眾,絕大多數是餐飲從業人員。在線餐廳預訂平台EZTABLE執行長陳翰林在台上如此對聽眾說。「現在經營餐廳,要像Apple蘋果公司。」他又補充。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19日結束她上任後的首次亞洲行,媒體在行前報導,葉倫此行重點是號召各國加入拜登政府對俄羅斯石油出口實施價格上限,就此而言,無論是在20國集團財長會議或在隨後的訪問日韓兩國期間,皆未見突破進展。而在她此行最長的一項公開演講中,葉倫力推「友岸外包」概念(friend-shoring),期能解決當前供應鏈脆弱、通膨高漲及經濟下行等問題。
疫情影響物流、天候異常拉抬大宗物資價格,去年以來漲價潮一波接一波,包括餐飲、食品,一直到民生物資,荷包縮水的民眾叫苦連天。政府到底做了什麼來抑制物價?
雖然政府一再宣稱台灣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較歐美溫和,但是CPI年增率連續4個月破3%,也創14年來紀錄。民生物資漲價潮讓民眾吃不消,其中尤其是食物類年增率5月來到7.4%,6月雖略降為7.27%,仍屬高點。外銀研究部門與亞洲各國相較後,台灣CPI中食物類年增率竟是亞洲第二高,僅次於印度的7.8%,對以食為天的民眾來說,絕對是不可承受之重。
美國第二季的國內GDP已經萎縮2.1%,加上第一季也下滑,似乎符合已經連續兩季下滑的經濟衰退定義。美國經濟真的是走向衰退了嗎?如何影響全球經濟?它衰退的這個情況會是比較暴力的,還是比較溫柔?即所謂的硬著陸或軟著陸?
疫情延燒加上俄烏戰爭等因素,原物料飆漲,營建成本攀升,業界怨去年起缺工、缺料嚴重,光是混凝土今年以來就漲了兩波,水電工程3樓半透天厝,一戶發包價破100萬,比去年漲了一倍,焊接工日薪1萬元還請不到人,工期大幅延後。營建業進入微利時代,但房地產降溫,房價卻降不下來。造成業者與消費者雙輸,政府有必要儘速解決缺工及通膨問題。
近來缺工缺料問題並未緩解,高雄市5月大樓申報開工數為0,是5年以來首度掛蛋,建築業直言缺工缺料是干擾主因之一,避開政府打房也是閃避策略。不少公共工程連續流標,各工程主辦機關也推給缺工缺料,遭行政院工程會打臉是工程主辦機關的招標文件不合理。綜觀全局,缺工缺料是事實,但台灣正出現缺工也有不少人失業的怪現象,背後值得政府深思,趕緊對症下藥。
新冠疫情加上缺工缺料效應,高雄市5月大樓申報開工數為零,是繼2017年1月後,5年以來首度掛蛋。對比去年第四季到今年年初建築業一片欣欣向榮景況,建商選在此時收手,引發熱議。房產專家分析,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揚,加上政策面因素,即使房市需求仍大,業界寧願先將手上舊案清空,或停下腳步觀望,推估要到9月後才會再陸續推案。
近期雞、豬等肉品與雞蛋價格飆漲,過去一片50元的雞排甚至已經有業者漲到一片80元的高價,民眾高喊吃不起,即將到來的端午節必備的粽子,價格也明顯高於去年。接下來連鮮乳都可能要漲價,民眾飲食成本愈來愈高,荷包進一步變相縮水,一切的源頭都在於飛漲的飼料。
3月28日,上海為有效控制疫情,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封控管制,原本各方都以為,這波的封控頂多10來天、20天就可結束,卻沒想到,到至今為止,已將近50個日子,似乎還是沒有等到實質解封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