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中國大陸商務部以4月份啟動的貿易壁壘調查結果初步認定台灣違反世貿組織(WTO)規定,決定針對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清單中的聚碳酸酯課徵臨時反傾銷稅,外界普遍認為這是ECFA中止的前奏。 面對全球區域整合逐漸到位,台灣與中國大陸關係卻漸行漸遠,加上台灣出口的連11個月負成長,台灣在產業發展方面開始面臨嚴峻的考驗,我們是不是應該有一些戰略來因應與準備?
副總統賴清德出訪友邦過境美國第二天,中共隨即發布軍事演習,但這只是過過場,兩岸下一個戰場恐怕是ECFA的攻防。
大陸商務部今年4月宣布將對台灣展開貿易壁壘調查,初步調查認定,台灣對大陸存在貿易壁壘,並對是否中斷ECFA留下伏筆,這是陸商務部首次觸及ECFA,被台灣學者解讀極不尋常。經濟部的回應則是不脫制式反應,稱對岸有政治動機,強調台灣沒有違反WTO精神。 其實,台灣有沒有違反WTO,只要到街上看,台灣滿街進口車,卻看不到一輛大陸汽車,就已說明了一切。
中國大陸商務部4月啟動對台貿易壁壘調查,17日公布初步調查結果,控訴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措施涉嫌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將依有關規定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協定)項下,給予台灣產品的關稅優惠;中國國台辦今天也表態支持。 對此,經濟部今天回應,我方並未違反WTO規範,直言大陸此舉屬於政治動機,相關貿易問題仍願意與對岸在WTO架構下繼續討論。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6月2日起對菲律賓正式生效,宣告RCEP在包括東協10國、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等15個簽署國全面生效,香港也可望在今年內被同意加入RCEP,成為創始簽署會員國以外第一個加入RCEP的會員體。 RCEP的全面生效,讓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中被邊緣化的老話題再次被提起,民眾黨提名的2024年大選總統參選人柯文哲還未公開的「國政白皮書」內容、尚在內部討論的「重啟服貿」倡議被外洩,在過去一段時間成為台灣政壇熱議,連帶讓「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存廢、太陽花學運未竟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是否通過,也成為朝野交鋒的議題。...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辦團隊就位後,7月將提出國政藍圖,其中最受注目的是「兩岸論述」。熟悉兩岸事務人士分析,侯友宜已陸續提出具體的兩岸主張,兩岸基本定位,就是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這不但是「九二共識」最重要含義,也明確回應「一個中國」問題;至於會不會說出「九二共識」,會非常謹慎考量,最後以侯自己的說法為準。 今天下午侯友宜表態接受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首度親口說出九二共識。據了解,這顯示國安會前秘書長金溥聰操盤主導下,侯友宜已完全遵從前總統馬英九的九二共識兩岸路線。...
民進黨日前召開中執會,黨秘書長許立明提醒黨內,服貿與教育平權將是明年大選的論述攻防焦點。這一嚴陣以待的架勢,展示了民進黨一貫善於藉議題切割選票的能力。姑不論究竟許立明列在首位的服貿是否就是選舉焦點,選民都已看見,兩岸「服務業貿易」議題一被提出,民進黨膝式反應,不由分說地將它斥之為包裹著一中的「毒藥」。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積極爭取國民黨2024總統大選提名,但最近卻連續爆發失言爭議,郭台銘「鄭重修正」後,繼續他的密集拜會,自稱「媽祖宮阿銘」深入基層市場、夜市展現自己親民的一面,也對核能問題進行更多闡述,盡情展現其產業觀、國際觀,凸顯自己「很棒的CEO」特色。不過,台灣需要的卻不只是一個很棒的CEO,這一點,不知道郭台銘能做到嗎?
本周發生幾個事件,雖然不是什麼大新聞,但見微知著,可以看出民進黨政府「能混先混、得過且過」的官場文化,非常不負責任...
前總統馬英九訪問中國大陸時表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使得兩岸人民都受惠,「即使是民進黨上台,也不敢貿然廢止」。到底已經生效12年的ECFA對台灣經濟效益有多大?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只保住5個縣市,黨主席蔡英文辭職,她歸結敗選原因是民進黨沒有讓人民感動,並說中央執政很努力,但地方政治結構難以突破,草草唸完稿後不受訪就離開。人只有面對輸,才知道怎麼贏,蔡英文顯然不願面對錯誤,民進黨2024恐怕還要再敗。
入境開放「0+7」並同步開放組團赴國外旅遊及接待來台旅行團,已經在10月13日從期盼變為現實,但即令已開放邊境,中國大陸、香港與澳門依然被摒於門外,這反映了蔡政府的心魔難以祛除。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率團訪台,引發中國大陸強烈抗議,軍事演習之外,經濟制裁行動一波波。儘管官方輕描淡寫,股市今天甚至小漲29點,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也小升0.6分,守住30大關。金融市場看似「維穩」,而被牽連的企業則多半低調且難以因應。學者認為,陸方不只在軍演方面加大力道,經濟制裁措施可能會持續擴大,對於我國經濟衝擊不可不慎。
中國大陸禁止台灣石斑魚輸入,理由是使用禁用藥物,兩個星期過去,除了對兩艘活魚運搬船業者開罰外,至今只會不斷跳針地說都是大陸的錯,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天甚至講出借牌跟品質安全是兩件事的荒謬言論,其實借牌與品質安全都指向同一件事,就是農委會力推的產銷履歷標章制度,牌的本質就等同於石斑魚的履歷標章,代表產品有更高的安全標準,如果這是兩件事,那產銷履歷制度乾脆直接廢了算了。
中國大陸突襲暫停台灣石斑魚進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稱「「鳳梨都可以克服,石斑魚更沒問題」,還拿6月13日的聯合報PO文說是「偏頗報導」。但為何我們採訪的內容,會跟主委發布的訊息差這麼多? 鳳梨過去9成以上銷陸,也是去年3月起中國下禁令的第一個受害者,不管政府再怎麼美化數字,鳳梨的多元外銷至今仍是一場空…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動植物檢疫司日前以多次檢驗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禁用藥物、檢出土黴素超標理由,宣布自6月13日起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蔡總統以降的民進黨政治人物對於大陸禁台灣石斑魚決定做出的反應,有不意外與意外的部分,行政院長蘇貞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及多位民進黨立委不意外地再度指責大陸的片面決定違反國際貿易規則,傷害兩岸關係。
從鳳梨、蓮霧、釋迦,到石斑魚被大陸禁止進口,蔡政府儼然已發展出一套固定旋律的三部曲,第一先罵老共違反國際貿易原則,第二祭出外銷、內銷及加工等三箭,最後就是揚言告上WTO。這種戲碼連著演三回,邊際效應愈來愈低,昨天換到政委鄧振中登場。他趁著WTO召開部長會議暗批大陸不讓台灣農漁產品進口,違反WTO自由與公平貿易的原則。鄧振中不說還好,其實大陸長期對台灣片面讓利早已違反WTO原則,結果現在奶嘴一被拔就哇哇大哭,也讓人見識到這個政府無賴的一面。...
如預期中的,中國大陸宣布禁止台灣石斑魚銷陸,這是繼鳳梨、釋迦、蓮霧後,又一台灣農產品出口遭重創。背後的原因多數國人都清楚,當兩岸關係持續在敵意螺旋中下墜,大陸必將過去對台讓利的事項一一收回,石斑魚不會是最後一項。...
「包著糖衣的毒藥」、「是個喪權辱國的不對稱條約」,這是2010年3月馬政府推動ECFA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用來形容ECFA的詞句,2016政黨輪替,民進黨上台,面對ECFA可能會被中國大陸片面終止,開始改口承認ECFA對我方有益,希望持續下去;這種雙標論述,不難看出民進黨的中心思想,只在乎維護黨的政治利益,當搭著ECFA享受免關稅的石斑魚被對岸禁止進口,民進黨除了再抬出反中牌外,看來也沒招了。
立法院法制局建議,強化加入CPTPP的國會事前參與機制,曾歷經馬政府推動兩岸服貿協議爭議的陸委會前副主委林祖嘉說,國民黨執政時,與中國大陸洽簽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乃至服貿、貨貿,未因當時民進黨是國會少數就不溝通,反而做得很完整,近幾年,民進黨的態度是他的立委就是比較多,直接碾壓的做法不是不行,但後續朝野紛亂恐會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