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醫聲

元氣醫聲EP47|懷孕30周發現四期乳癌!乳癌權威曾令民助傷心媽翻轉命運

台北榮總副院長曾令民表示,台灣外科界面臨外科住院醫師招不滿、外科人力不平衡等困境,可靠科技輔助減少基層負擔。記者邱德祥/攝影
台北榮總副院長曾令民表示,台灣外科界面臨外科住院醫師招不滿、外科人力不平衡等困境,可靠科技輔助減少基層負擔。記者邱德祥/攝影

🎧立即收聽 按下左側播放鍵↓

「曾醫師,我只希望可以陪伴孩子到幼兒園階段,就已心滿意足⋯⋯」在病床上,一名年約30歲、孕期三十周確診第四期乳癌的孕媽咪,努力壓抑即將流出的淚水,向台北榮民總醫院乳癌治療權威曾令民娓娓訴說自己的心願。

幸好在醫療團隊的全力幫助下,孕媽咪終於平安生下孩子,且成功存活下來,至今已10多年,病情正穩定控制,當年的孩子,現在即將國小畢業。究竟醫療團隊是如何協助罹癌孕媽咪翻轉命運?一般人只能透過像日劇《醫龍》、美劇《良醫墨非》這類戲劇想像外科醫師的生活有多緊湊,那到底外科領域的真正魅力在哪裡?

這次,我們榮幸邀請到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乳房外科界權威曾令民揭開外科醫師的神秘面紗,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工作點滴及精彩故事吧!

📣本集重點

  • 04:30懷孕都快生了發現得第四期乳癌,怎會這樣?
  • 06:15:醫院外科醫師招不滿,竟是因為這些原因!
  • 10:30:菜鳥醫師在手術房,發生「這種事」就不妙⋯⋯
  • 14:25:外科醫師受訓,靠AR、VR功力大增
  • 19:00:原來,這些就是外科領域真正魅力所在!

📣更多收聽平台

📣推薦閱讀

懷孕30周發現四期乳癌!乳癌權威曾令民助傷心媽翻轉命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相關新聞

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指出,患者若要接受細胞療法,須了解其治療方式和風險,並尋求專業醫療團隊的第二意見,以做出明智決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元氣醫聲EP52|百萬細胞療法治療癌症?免疫治療權威張文震這麼建議

《再生醫療法》和《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雙法,都在今年6月4日三讀通過,為缺乏治療方法、現有治療方式效果不佳的急重症病患,帶來了新的曙光。 但「細胞療法」究竟是什麼?是急重症病患的最新曙光嗎?本集榮幸邀請到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介紹細胞療法,以及適用於哪些類型的患者?

台灣醫事法律學會理事長表示,若想減少醫療暴力事件,從情緒降溫技巧的運用,到醫療空間的動線設計等,每一環節都要納入考量,才能全方位減少醫療暴力傷害。記者許凱婷/攝影

元氣醫聲EP51|美醫療暴力頻繁竟是醫護短缺造成 台灣也將步上後塵?

美國醫療暴力事件頻傳,有人在急診室潑尿、撒野,甚至踹懷孕的醫師,所以越來越多州政府制訂法律,保護急診醫護人員,到底美國是怎麼做的呢? 這次,我們邀請到台灣醫事法律學會理事長張朝凱,分享對美國、台灣相關制度的看法。此外,時下最夯的AI能否用來預防醫療暴力的發生?就讓我們來聽聽有哪些措施,可以讓醫護人員看診安心,病人就醫放心,避免遭到醫療暴力波及!

即將接任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執行長蔡宏斌分享,105歲子孫滿堂阿嬤病危時,與其家人耐心溝通的感人故事。記者陳正興/攝影

元氣醫聲EP50|人生最後一哩路 安寧緩和醫療讓「好死」不會那麼難

你知道「安寧緩和醫療」和「全人善終」嗎?你上網登錄了「器官捐贈聲紋卡」嗎?你知道現在可以線上註記「器官捐贈意及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嗎? 隨著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活著」恐怕會成為象徵而已,即將接任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簡稱器捐病主中心)執行長蔡宏斌分享一個105歲子孫滿堂阿嬤的故事。

食食樂語言治療所所長王雪珮。圖/朱韻璇提供

元氣醫聲EP49|一日三餐傷腦筋?有吞嚥困難的失智者怎麼吃? feat. 失智•好好生活

美食的視覺和氣味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享受美食更會帶來身體和情感上的安慰,對於健康的我們來說,吃東西是件再不自然不過的事,但你一定無法想像,台灣有超過40萬名65歲以上的長者正在經歷吞嚥困難問題,其中還包括失智症及巴金森病患者,他們一定也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吃東西會變得如此費勁。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