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我家族的癌症史令人印象深刻,我指的並非好的那方面。」美國腫瘤學家塞克雷斯(Mikkael Sekeres)透露,父母家族中有許多人罹癌,是促使他從醫專攻癌症的原因。現為邁阿密大學綜合癌症中心血液科教授兼主任,塞克雷斯也分享他平時包括提防紫外線在內,共有五個防癌習慣。若有家族癌症史也想預防罹癌,不妨聽聽這位專家是怎麼做的。
鄭捷北捷隨機殺人案已過了10年,聯合報數位版專訪走出傷痛的被害人蕭美華,1981年出生的蕭美華當年罹患乳癌,開始放射性治療才第二天,做完放療的她從台北國泰醫院搭捷運返家,正虛弱地坐在座位上休息,卻在龍山寺站遇到鄭捷;鄭一刀深深刺入她左腹部,砍斷腹部大動脈,隨後轉頭就走,在她的人生留下難以癒合的傷疤,直到10年後的今日,她的生活仍持續受到影響。 蕭美華接受專訪當天,現身時神情輕鬆、面帶微笑,充滿朝氣、活力,她先示範這幾年來在復健過程中常做的訓練,包括:弓箭步、硬舉壺鈴、TRX、引體向上等,一一說明分別是要加強腿部、臀部、背部等肌肉;她說,自己原本沒有運動習慣,是出事後醫生說必須透過運動療癒、復健,才努力跨出第一步。
「曾醫師,我只希望可以陪伴孩子到幼兒園階段,就已心滿意足⋯⋯」在病床上,一名年約30歲、孕期三十周確診第四期乳癌的孕媽咪,努力壓抑即將流出的淚水,向台北榮民總醫院乳癌治療權威曾令民娓娓訴說自己的心願。 . 幸好在醫療團隊的全力幫助下,孕媽咪終於平安生下孩子,且成功存活下來,至今已10多年,病情正穩定控制,當年的孩子,現在即將國小畢業。究竟醫療團隊是如何協助罹癌孕媽咪翻轉命運?一般人只能透過像日劇《醫龍》、美劇《良醫墨非》這類戲劇想像外科醫師的生活有多緊湊,那到底外科領域的真正魅力在哪裡? . 這次,我們榮幸邀請到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乳房外科界權威曾令民揭開外科醫師的神秘面紗,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工作點滴及精彩故事吧!
在台灣夯劇《不夠善良的我們》,Rebecca得到乳癌,開始對自己的生命,展開許多省思。為什麼有些人明明還很年輕,就得到乳癌?是不是有什麼原因、風險因子,還是純粹只是太衰?究竟為何Rebecca或許能繼續漂亮地活下去? 本集榮幸邀請到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乳房外科權威曾令民,分享現在的治療趨勢,包含其實很多病友不用切這個、切那個,晚期病患的生命也有機會延長,就讓我們來聽聽Rebecca可能的未來!
你知道什麼是癌變火車理論嗎?癌化過程中,某些基因突變就像是火車司機,駕駛著火車走向死亡之路,但現在有方法有機會找出火車駕駛殲滅它。 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科教授查岱龍用清晰易懂的火車理論,告訴你什麼是現今最流行的精準醫療,5月健保開始給付的次世代基因定序,可以為你的家人帶來哪些幫助?以及,男人的痛——攝護腺癌居然跟女人的乳癌有關?
罹患乳癌後,患者第一時間除了想到存活率,也會擔心乳房外觀... 但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周旭桓表示,現在乳房不一定要全部切除,存活率也不受影響!而且透過「4項手術」,可以控制傷口大小、恢復知覺,讓關聯到自尊的乳房接近原先狀況。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就讓我們來聽聽看吧!
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為治療癌症帶來革命性變化,延長了肺癌與乳癌等患者的壽命。然而過去觀念認為癌症治療「愈多愈好」,如今醫界則興起治療減量的新思維,想研究如何提前結束療程或降低劑量,在癌症不復發的前提下,減輕患者的副作用與財務負擔。雖然用意良善,但目前似乎卡在藥廠這關...
朱芯儀在36歲那年罹患乳癌,身為女明星卻得忍受副作用帶來的難堪,不僅臉上冒出爛痘、戴上假髮又怕被風吹掉、擔心路人異樣的眼光,真正最過不了的坎,是對父母的愧疚感。乳癌權威張金堅稱讚朱芯儀就像打不倒的戰士,為了自己、為了家人,是這麼努力去對抗癌症。 本集很榮幸邀請到台灣女演員朱芯儀與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教授,兩人針對乳癌病患的心路歷程精彩對談,甚至暢談乳房重建秘辛,快來收聽獨家內容!
吉本興業是日本最大喜劇藝人經紀公司,約有6千名藝人,每年又有上千名素人接受吉本綜合藝能學院(NSC)的課程,追尋0.1%的走紅機會。76歲的沖原建代年過古稀才成為NSC的學生,現在是吉本興業劇場有史以來年紀最大的漫才(類似相聲)新人,藝名叫「婆婆」。 生於戰後貧窮且重男輕女的時代,沖原中學畢業便出社會工作,與父母指定的對象結婚。她的前半生過得顛簸,38歲被診斷出乳癌,後轉移卵巢、子宮。到底是什麼動力,讓沖原在這把年紀開始搞笑表演?與比她小好幾輪的「前輩」相處又有什麼趣事?
2017年證實乳癌復發前,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玉茹的行程永遠排到滿出來:研究、教學、跨國計畫、研討會、演講、審查…… 她自認已度過首次罹癌後的危險時光,學術生涯蒸蒸日上,各方邀約請託不斷,日子快速前進得沒空停步思考人生。直到醫師告知她癌病已擴散到淋巴。 6年後的今日,林玉茹坐在中研院研究室環顧書堆,臉上滿溢幸福笑容。她仍然熱愛台灣史研究,也關切學術世代傳承,不同的是已懂得放下執著,心思純粹到每天只要能睡飽起來投入工作,就覺幸福萬分。「過去我只能教人怎麼寫論文、怎麼讀書,現在我還可以分享怎麼讓生命過得更開心。」...
2024總統大選,包括郭台銘及柯文哲在選擇副手時,皆一度傳出一個名字:鄒開蓮,讓好久不見的網路圈名人鄒開蓮,再度成為鎂光燈焦點。在郭台銘選了賴佩霞當搭檔之後,這個在合作對象口中「創意十足」、在同事口中「時間管理很強」的科技人,會不會成為柯文哲的副手,成了科技圈近來話題焦點。
「癌」一詞是距今2500年前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最先提出,古埃及人又早他2500年描述過這種疾病,當時是透過目視或觸摸得知腫瘤。如今,人類透過驗血、切片、顯微鏡觀察等方式來辨識癌症,但隨著更敏銳的醫學科技投入使用,就愈常發現一些可能本來沒察覺卻也無大礙的病徵。充分證據顯示,這種「過度診斷」對於乳癌與攝護腺癌檢測有著不良後果。 癌症又稱「萬病之王」,但我們對所有癌症是否該一視同仁?兩位腫瘤科醫師投書紐約時報指出,人類對癌症已有更深入了解,及早發現並非難事。但有些癌症早期的致命風險極低,卻因為病人一聽到罹癌就被嚇到去接受不必要的治療,除了導致副作用,心理、人際關係及財務也蒙受打擊。兩位專家認為,現在是時候更新「癌」的定義。
喝豆漿會增加乳癌風險?無脂飲食比高脂飲食更健康?純素食者和素食者容易蛋白質攝取不足?紐約時報邀請營養專家破除流傳許久的八大常見營養迷思。...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109年「癌症時鐘」再度快轉、新發生癌症分布以及癌症發生率的變化。國健署昨公布109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12萬1979人,較108年增加725人,癌症時鐘再快轉一秒,平均每4分49秒就有1人罹癌。大腸癌蟬聯15年居10大癌症排行首位,新增1萬6829人,肺癌1萬6370人緊追在後。
聯合國第15屆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19日在加拿大蒙特婁落幕,全球195國同意將協力保護地球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儘管人類活動造成全球氣候與環境變遷,動植物面臨大規模滅絕威脅,大自然卻從未停止啟發人類。科學家今年受大自然啟發,至少做出以下5項了不起的生技發明。
「地表最強里長」方荷生做里長做到獲得總統文化獎,近來對這23年的職務卻有些猶豫。他指指身後:「很多老師說我後面有太多『東西』,我做這麼多事,不可能每個人都滿意,但我可能太強了,想打我的打不到,就反彈到我最親的人。」 他低著頭說,是不是自己害了最親的人?「我越來越不想做里長,最大原因就是這個。」...
前法務部長羅瑩雪病逝,羅瑩雪2013年診斷出乳癌,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兩年前復發,但除了親近的友人,外界不清楚她的病情。今年年初,羅瑩雪似乎自知病況加劇,時日無多,與過去在政府工作的同僚聚會時,羅瑩雪對著友人非常輕鬆自在地說,她將有遠行,到時候就不辭行了。羅的朋友見羅瑩雪談笑如常,並不以為意,現在始知羅是提前向大家告別了。
有關納粹魔頭希特勒(Adolf Hitler)的著作和學術文章多達12萬件,希特勒可能是被寫最多的歷史人物,但有關他父母的著作甚少。幾年前,一名奧地利退休婦人在閣樓裡發現31封希特勒父親的親筆信。奧地利歷史學家桑德格魯伯(Roman Sandgruber)用這些信寫成第一本希特勒父親的傳記。從信的內容得知,這對父子極相似,都有強烈的優越感,自視甚高,自認比周遭的人優秀和聰明,甚至比許多學者還高明。...
近日在醫學期刊一篇論文針對日本女性乳癌罹患率與酒的研究,發現一周喝酒不到一次的女性,得乳癌機率是滴酒不沾女性的2.0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