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菸害防制法》新法通過,但街上、網路上仍可見電子煙、加熱菸,且多為年輕人使用。菸商宣稱,這些新興菸品可以協助戒菸、避免抽紙菸,但真是這樣嗎?電子煙、加熱菸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青少年使用後,又會造成什麼後果?發現小孩偷抽菸,又該怎麼辦? 本集榮幸邀請到董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來揭開糖衣下毒藥的真面目。
嘉義縣人口老化比率全國第一,提早進入超高齡城市,也面臨失智症的挑戰,但嘉義縣卻超前達成「失智友善777」的目標,失智確診率高達87.73%。對此,縣長翁章梁接受聯合報專訪時,特別強調要強化民眾的失智症識能,也提及巡視地方時常遇到長者有疑似失智徵兆,而他自己也曾陪伴失智症母親6年多,認為應提升對失智症防治觀念。因此他上任之初,就親自主持跨局處聯繫會議,推動失智教育向下紮根、醫療銜接照顧資源的一條龍快診等創新服務,讓嘉義縣民幸福安老。 本集邀請嘉義縣縣長翁章梁擔任來賓,談如何打造「在嘉安老」創新照護體系。
許多研究都發現,全球男性「精」力慘跌,代表男性精蟲數正大幅減少。不管有沒想要傳宗接代,男性的精子數量、活力都是全身健康重要指標。這次元氣醫活Podcast,邀請到林口長庚醫院的陳煜醫師,來聊聊如何保護我們男性精液中的「小寶貝」。 陳煜醫師也透露如何從精液判斷生殖、精子健康好壞。另外,從男伴的精液狀況,能不能看出他有沒有偷吃?
抗生素一定要定時吃,才能將細菌殺死。 別擔心使用到動物用抗生素,因為動物藥比較人要還貴,使用的量恐怕比人還要多。 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鼎泰藥局負責入沈采穎藥師指出,很多人吃抗生素習慣不好,有症狀才吃,但抗生素的治療目地就是要把細菌殺死,因此須在體內維持一定濃度才有辧法,若是一天三次,那麼就是八小時一次,或一天四次,那就是六小時一次,因此要以小時為服藥的基礎。 目前,民眾若自費使用抗生素,是不會上傳至雲端藥歷,這會讓民眾用藥的歷程無法連結。沈采穎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漏洞,健保署應該要設法改變一下軟體系統,讓自費使用的藥物也能上傳,才能醫師第一時間知道患者用了什麼藥,以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也能讓抗生素的管理及使用更有系統。
深入愛滋防治第一線,她改變了無數生命!「我記得第一次去男子三溫暖時,真的是大鳥、小鳥應接不暇,可以說是閱鳥無數。」 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理事長柯乃熒,為了讓愛滋病友有篩檢的機會,她勇敢走進同志酒吧與男子三溫暖,從一開始的「男賓止步」到最後搶著露鳥請她幫忙診斷,這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失智者因認知功能逐漸退化,所以特別容易遭到詐騙集團有計畫的詐騙、非法移轉財產以及信任的加害人進行金融剝削等等,隨之而來的法律糾紛也時有所聞。除了要小心所謂的「陌生人」,至親也可能會因為財產而爭吵不休。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之前的新聞嗎?藝人賈永婕的母親失智五年,她的家人為了保護母親的財產,不惜與親戚對簿公堂。如何保護、保障失智者的財產安全,一直是家屬們關心的問題。
日本預測20年內,將發生芮氏規模8.0的強震,恐引發一連串複合型災害...... 再加上目前的急診壅塞問題,究竟台灣急救制度能否負荷?是否做了哪些準備? 本集邀請到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許建清,分享目前國內的急診現況,以及起源自戰爭的「延長野外照護」(又稱延長醫療照護)概念,如何應用於急診室及其他地方!
今年10月中,發生台北市內湖區15歲少年無照開車肇事意外,釀成重大傷亡,發生這種事情,父母當然是要負責的! 不過這年齡的青少年,真的讓人很頭痛。身為父母,面對小孩很容易衝動,或做些危險的事情,到底該如何教養,才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苦心? 這次,我們邀請到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葉啟斌來分析這些青少年背後的心理狀態,同時也來分享一下教養小絕招,讓父母壓力減輕,還可以充分發揮影響力!
日前有上海網紅赴歐洲進行安樂死,幾年前體育主播傅達仁也日如此。安樂死、協助自殺及台灣正在推動的《病人自主權利法》到底哪裡不一樣?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及病人自主中心副執行柯彤文指出,「我們強調的是安樂活、自然死,這也是安寧緩和醫療及病人自主的核心,不要去加工結束生命,也不會去縮短病人應該有的生命長度。」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失智者的一天除了醫院、據點等等的行程,就沒有其他活動了嗎?有時候照顧者擔心失智者走失,就完全不安排戶外活動,或是有一半的時間是待在家中,但沒有從事任何活動。我們都知道,身動、腦動跟互動可以預防延緩失智,但想安排活動又不知道哪些活動適合失智者?相信這也是照顧者們的疑問跟心聲,究竟失智者的一天應該如何好好安排?
生病一定要在醫院住院嗎?現在可不一定囉! 健保署於今年7月1日推出 #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 ,讓因 #肺炎、 #尿路感染 或 #軟組織感染 而需要住院治療的居家個案、照護機構住民或失能不便外出就醫患者,可以選擇在家或照護機構內接受治療。
眼睛看遠看近都不清楚,就要小心可能是「老花眼」,而不戴老花眼鏡的後果,遠比你想得還嚴重!另外,打肉毒桿菌素不僅可以消除眼周的皺紋,還能治療肌肉張力過強造成的眼部疾病? 即使你不想面對,但老花也不可能逆轉,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指出,不戴老花眼鏡時,眼睛為了看得更清楚,睫狀肌及眼輪匝肌會繃緊,連帶造成太陽穴附近的聶肌也崩緊,引起頭痛、肩頸痠痛等眼肩頸症候群。
秋高氣爽,不少人選擇到海邊進行水域活動,其中潛水更是一大熱門,自由潛水、水肺潛水各有趣味,但隨著潛水深度改變的壓力,也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像是上升速度太快,可能會發生俗稱潛水夫病的減壓病,此時就要依靠高壓氧治療。
運動該如何「長肌肉」呢?今年奧運隨行的營養師教你「奧運選手級」的飲食秘技。 大家都知道吃肉就能長肌肉?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運動科學處營養師曾怡鈞指出,多吃蛋白質並不一定能達到預期效果。增肌的關鍵還是靠重訓,若要運動表現良好,則主要靠攝取足夠的醣類,像需要耐力的馬拉松選手,醣類的「肝醣超補」才是增強耐力的主要關鍵。
我們的社會愈來愈長壽,與老年相關疾病也隨之增加,其中以失智症隨著年紀愈大盛行率愈高最為顯著,也因此失智症照顧支持就顯得非常重要。新北市是全國人口最多的縣市,在相關政策推動上一直不遺餘力,已經超前達成「2025失智友善777」目標,去年聯合報舉辦的「失智友善城市」線上調查,獲得網友票選第一名的城市就是新北市,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簡稱器捐病主中心)執行長蔡宏斌指出,全人、全程、全家、全社區、全醫療團隊的「五全照護」全人善終是安寧療護的最新趨勢,也是精準安寧的一環。 未來安寧療護更多元,病人除了有自己的主治醫師外,也有居家安寧的醫師可以共同提供照護,這將是最好的照護模式。
巴黎奧運、帕運結束一段日子,但在運動場上,運動禁藥問題常引起討論,聽說有選手因為接吻而不小心接觸運動禁藥,導致藥檢不過,怎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這次,我們再度邀請社團法人台灣運動禁藥管制學會榮譽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教授許美智來到元氣網醫聲Podcast,分享運動禁藥世界有多神奇,很多都超乎我們的想像。
「登鄧登,登鄧登...」聽到這首歌的開頭,大家能不能猜出來是哪首歌?大家一定不知道,這樣的一首歌,透過七彩手鐘,還有音樂治療師的引導、課程設計,竟可以幫助過動的孩子、容易分心的大人集中注意力、專注力,非常神奇! 這次,我們邀請到社團法人台灣音樂治療學會理事長吳佳慧,不只七彩手鐘,吳老師也帶來波浪鼓、音片鼓,音樂治療都有機會用到,這次節目,還有我們即興創作的「原創音樂」,一起聽聽看!
你會讓確診失智的家人獨立出門,自己吃飯或是做家事嗎?家屬常常因為擔心失智者迷路、受傷,跟前跟後保護著他們,但這樣的照顧,對失智者來說真的是最好的方式嗎?會不會反而傷害了失智者的自尊,也讓他們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加速退化呢?照顧者一定會面臨照護上的挑戰與兩難,究竟什麼樣的照顧才是剛剛好的照顧? 本集邀請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資深社工劉怡吟,向聽眾介紹怎麼樣才是剛剛好的照顧。
「台灣女兒」拳擊好手林郁婷在2024年巴黎奧運奪冠,但卻飽受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暗諷、霸凌,連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也加入霸凌行列,真的非常不公平。 事實上,在運動場上,遭受性別質疑的,通常是女性運動選手。這次,我們邀請到社團法人台灣運動禁藥管制學會榮譽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教授許美智,來聊聊運動場上性別檢測的背後,到底隱藏怎麼樣的貓膩。
元氣醫聲與慢病好日子聯名節目【慢性共病放大鏡-全人門診系列-3】系列Podcast,從各面向探討全人門診現況、困境,至大家醫計畫底下的社區醫療整合,朝向全人照顧及服務的目標。 第三集的主題是《以為大餐引發血糖失控,奇美醫院生活型態整合門診揪出元兇》。控制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光靠用藥沒有用,還要改變生活型態,才能真正達標,但到底甚麼是生活型態?光是講少吃多動,但到底要怎麼少吃、怎麼多動? 這次,我們邀請到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部長蔡岡廷聊一下生活型態門診、整合性門診如何幫助大家找到更聰明的方法,來控制三高,並透過數據的力量,讓身體保養更有效率!
元氣醫聲與慢病好日子聯名節目【慢性共病放大鏡-全人門診系列-2】系列Podcast,從各面向探討全人門診現況、困境,至大家醫計畫底下的社區醫療整合,朝向全人照顧及服務的目標。
元氣醫聲與慢病好日子聯名節目【慢性共病放大鏡-全人門診系列-1】系列Podcast,從各面向探討全人門診現況、困境,至大家醫計畫底下的社區醫療整合,朝向全人照顧及服務的目標。 第一集:台灣邁入老人國 社區醫療起手式 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的最新報告認為,健康照護體系應朝向「以人為中心的整合式健康服務」,以達促進民眾健康之目標。實際上,從SARS起台灣就推動社區醫療群,就是以人為主的照護模式,醫學發展從分科又走回頭路從「全人」開始,這也是新政府上台後的重大施政方針,照護走回頭是好是壞能救得了健保嗎?能因應明年到的超高齡社會嗎?台大醫院副院長黃國晉也老人醫學科專家帶來第一手的解析。
每個人成為失智症照顧者的歷程都不一樣,除了對生病家人的不捨與擔心以外,還要面對生活上的變化,有時候還必須改變自己原本的人生計畫。隨著失智家人的病程發展,照顧者要處理各種情況,對身心都是很大的挑戰,然而,照護者還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需要一起來關心。
想將遺產留給所愛的人,我要怎麼樣才能避免所謂的「特留分」?透過「遺囑、保險和生前贈與」三步驟,讓你成功避開你不愛的人。 超高齡社會來臨,遺囑感覺好難寫!什麼是代筆和口述遺囑?原來代筆遺囑誤區這麼多,注意一定要有「第三方見證人」。寫完遺囑,我到底該放在哪?藏起來要小心,別藏到別人找不到。
HPV(人類乳突病毒)竟然是白領社經地位高的男性罹患口咽癌的兇手? HPV會造成「六癌一病」,包括女性的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及男性居多的頭頸癌之一的口咽癌、肛門癌、陰莖癌等六癌及菜花生殖器疣一病。 台大醫院副院長、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婁培人指出,國外口咽癌患者有9成都是HPV感染造成,台灣約有3到5成。
職場上,不只要承擔來自高層的壓力、領導下屬的衝突。在家中,面對照顧長輩、青春期兒女的叛逆、妻子的抱怨,中年人是典型三明治族。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理事長王仁邦表示,中年男性通常都到最後一刻,或是老後才求助心理資源。根據衛福部最新112年死因統計,45至64歲中壯年輕生人數1345人、佔35%,位居第一,再者是25至44歲青壯年1139人、29.2%,而向來都是高風險族群的老人卻不升反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本集榮幸邀請到王仁邦理事長,來為我們說明趨勢背後的原因,面對心理困擾時,又該如何解決呢?
一天不喝咖啡就全身不舒服?你是咖啡成癮,一定要喝咖啡的「重度咖啡迷」嗎?罹患癌症也能喝咖啡嗎?你害怕咖啡因攝取過量嗎?一天喝多少杯最適當? 現代人愛喝咖啡已不是新鮮事!乳癌治療權威、台大醫學院外科部名譽教授及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平時對咖啡也深有研究,他表示,咖啡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都有正面影響,化療期間也可飲用,不會對治療產生負面影響!
聽到失智這個疾病,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很多人一定會說:忘東忘西、失去記憶,接著想到無法自理生活的可怕畫面等等。但我們不應該只是感到害怕,隨著相關研究愈來愈多,失智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只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同時減少危險因子,就能降低罹患失智的風險。 . 本集邀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陳彥元局長,向聽眾介紹想要預防失智,首先任務為培養良好生活。
《再生醫療法》和《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雙法,都在今年6月4日三讀通過,為缺乏治療方法、現有治療方式效果不佳的急重症病患,帶來了新的曙光。 但「細胞療法」究竟是什麼?是急重症病患的最新曙光嗎?本集榮幸邀請到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介紹細胞療法,以及適用於哪些類型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