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

台灣美術史/從水墨、膠彩到抽象畫...台灣美術史的兩次斷裂

台灣因多次改朝換代,致使美術史分別出現兩次嚴重斷裂,對台灣文化傳承與認同打擊甚大。圖為郭雪湖1928年畫的「圓山附近」。 記者何定照/攝影
台灣因多次改朝換代,致使美術史分別出現兩次嚴重斷裂,對台灣文化傳承與認同打擊甚大。圖為郭雪湖1928年畫的「圓山附近」。 記者何定照/攝影

台灣美術史起源一般以18世紀乾隆、嘉慶年間出現台灣水墨畫家算起,至今逾200年。台灣美術研究先驅、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顏娟英指出,台灣因多次改朝換代,致使清領轉日治後、日治轉戰後國民黨統治後,美術史分別出現兩次嚴重斷裂,對台灣文化傳承與認同打擊甚大。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7/20前訂閱享優惠$880/13個月
抽韓星同款萬元行李箱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7/20前訂閱享優惠$880/13個月
抽韓星同款萬元行李箱

系列文章

郭雪湖1928年名畫《圓山附近》曾獲第二屆台展特選,其中竟藏歷史謎題。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郭雪湖名畫藏日治國土保安暴力?恬淡農婦現實中恐遭鞭打

前輩畫家郭雪湖1928年《圓山附近》曾獲日治政府「台灣美術展覽會」第二屆特選,細密優美筆觸向來被認為展現當時圓山恬靜田園風光。然而學者發現,這幅寫實作品其實也默默記錄日本政府將眾多林野收歸官有的國家暴力,畫中悠然農婦還可能因濫墾遭判暴打。解密關鍵就在畫中左下角的界碑。

台灣美術研究先鋒顏娟英研究本土美術近40年。圖/顏娟英提供

台灣美術史/考古權威張光直一句話 催生出首位台灣美術研究者

台灣美術史最早可追溯至18世紀,但學界直至1986年才開始以學術角度研究。當時甫獲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進入中研院史語所的顏娟英,正是首位研究者。啟發顏娟英投入台灣美術研究之路的,則是國際考古權威、中研院院士張光直。

台灣首位雕塑家黃土水曾說,「就算只是一件雕刻,鑿入自己的真實生命打造而成的作品,會向未來永恆地流傳」。圖為他1921年在日完成的名作「甘露水」。記者何定照/攝影

台灣美術史/不滿只是模仿大陸文化 黃土水勇當台灣美術先鋒

台灣美術史200年來,歷經不同政權下崇尚的主流畫風更迭,從清領、日治、戰後接受美援的政府皆然。解嚴後,藝術家倪再沁等人開始強調建立台灣藝術主體性的重要,其實早在1922、1923年日治時期,台灣首位雕刻家黃土水就極力呼籲建設台灣美術,堪稱本土美術自覺先鋒。

郭雪湖「新霽」色彩豐麗,構圖細密,深受好評。記者何定照/攝影

畫中日本飛機為何變國民黨徽?台府展僅存6%珍貴畫作揭密

1927年起,日本政府接連在台開辦「台灣美術展覽會」(台展)及「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府展)共16回,但過去歷次經重重關卡選展出的2080件東洋畫、西洋畫作品,如今只尋得126件。國立台灣美術館曾展出這僅存的6%珍貴畫作,盡現近百年前台灣近現代美術史的起點,也讓國人看見美術發展與政治力的糾葛。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