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周報

賴政府一手軟一手硬 「兩手」策略能讓兩岸長遠穩定?

賴清德總統7月30日於「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度峰會發表談話,IPAC並在賴總統談話後一致通過決議,認定聯大2758號決議文不決定台灣的政治地位,同時不建構「一中原則」作為國際法律。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7月30日於「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度峰會發表談話,IPAC並在賴總統談話後一致通過決議,認定聯大2758號決議文不決定台灣的政治地位,同時不建構「一中原則」作為國際法律。圖/總統府提供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

從陸船翻覆事件落幕,到賴清德總統在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會議上的談話,兩件事看出台灣對兩岸關係現採取一手軟一手硬做法,但「兩手」策略能否長久,仍有待檢驗。

看點2: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丁近期花了許多心力與亞洲各國舉行會談,但成效卻相當有限。印太盟友開始為美國大選做避險準備,不想跟中國大陸撕破臉,避免因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兩頭盡失。

看點3:

中東情勢因哈瑪斯領袖、真主黨指揮官接連身亡再次升溫,以色列把自己推入三面受敵處境目的為何?伊朗一方面要回擊以色列的羞辱,又要避免演變成兩國戰爭,如何拿捏分寸成難題。

美中台關係
美中台關係

軟硬兼施能長久?陸船翻覆案模式難複製

兩岸代表7月30日在金門針對0214陸船翻覆事件簽署4項共識協議,我方依協議發還二具遺體及查扣的漁船、給予兩位遇難漁民家屬各人民幣150萬元撫慰金,並由海巡署長張忠龍在公祭會場上對執法過程未錄影蒐證致歉,全案歷經5個多月終暫告一段落。各界關注此次協商是「官方對官方」,還是「官方對民間」,以及是否將成兩岸溝通新模式,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僅回應是「當事人對當事人」。 

陸船翻覆案落幕同一周,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度峰會在台北登場,23國及歐洲議會、49位議員及政要與會。會中通過決議,認定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沒有決定台灣政治地位,也沒有主張中國大陸對台主權,對中國曲解2758號決議來支持「一中原則」表達遺憾。此外,IPAC執行董事裴倫德(Luke de Pulford)也宣布,台灣正式成為IPAC新成員,由民進黨立委范雲及民眾黨立委陳昭姿擔任共同主席。

陸船翻覆案始末:今年2月14日,一艘中國大陸三無船(無船名、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口登記)越界闖入金門海域,在躲避海巡人員查緝時船隻翻覆釀2死。金門海巡隊因過程均未錄影引發爭議,兩岸數度協商都未有結果。

IPAC背景: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2020年6月4日成立,包括美、歐、英、日、澳等多國超過百位國會議員加入,主要關注與中國大陸相關議題,如中共解放軍動態、香港、西藏、台海等,今年峰會首度移師台灣。

深度解析

• 一手軟一手硬-台灣目前對於中國大陸看起來是採「兩手策略」。陸船翻覆案是「軟」,這次談判台灣派了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前往,海巡署長也在公祭會場上致歉,大陸僅以泉州市台港澳辦副主任為首,兩邊規格一對照,可看出並不對等,台灣某種程度已妥協。

同日登場的IPAC則是「硬」。IPAC針對聯大2758號決議的認定,基本上和賴清德總統在峰會的演說內容同調,在陸船翻覆案放軟同時,賴清德總統對中國大陸仍維持強硬論述。同一周發生的這兩件事,恰巧呈現出一手軟一手硬的策略跡象。

• 為給美國交代-台灣軟化背後還有美國因素。與菲律賓處境類似,美國對台灣處理兩岸關係的期待和要求是保持溝通、適度妥協,軟一部分是要做給美國看;對賴清德總統而言,新總統上任後,都會想藉出訪友邦來過境美國,但能否順利過境取決美國態度,近期便有推測指出,陸船翻覆案能落幕,背後因素之一就是為爭取美國支持。

• 兩手策略不易長遠-對中國大陸而言,陸船翻覆案雖簽署共識,但陸方已強調這不是常態,要能官方對官方溝通,還是要先承認九二共識。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在寮國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談時,言詞也依舊強硬,再次強調台獨每挑釁一次,大陸必會反制一次。陸船翻覆案的處理模式目前看來難延續,兩岸關係想靠兩手策略走得長久恐不容易。

陸船翻覆事件 須等檢方提出公正報告 才算圓滿落幕

圖解今年兩岸水域爭端 陸船翻覆事件協商始末

亞太局勢
亞太局勢

布林肯、奧斯丁同時出訪 鞏固印太同盟成效卻有限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丁近期都在亞洲出訪,布林肯除在寮國東協外長會議與中國大陸外長王毅碰面,也先後參加美日、美菲外長防長2+2會談,以及美國、日本、澳洲和印度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議;奧斯丁則從7月26日起出訪日菲,在菲律賓期間與布林肯一起會晤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也在東京與日本、南韓防長舉行三邊對話。

在美菲外長防長2+2會談之後,美方宣布向菲方提供5億美元軍事援助,用於加強菲國海上防衛力量,以及對美軍駐菲軍事基地進行建設和改善。四方安全對話會後聯合聲明則關切東海與南海情勢,重申強烈反對任何尋求以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片面舉動,被認為以未點名的方式斥責北京。

深度解析

• 菲律賓失望-布林肯和奧斯丁近期花很多時間在亞太舉行會談,但效果卻有限。其中最有效的是美日2+2外長防長會談,雙方加強軍事合作,包括提升聯合指揮系統層級,以及日本向美出售「愛國者三型」(PAC-3)飛彈。至於菲律賓的2+2外長防長會談,美國雖承諾提供5億軍事援助,但菲律賓最希望的是美國能針對近日中菲南海衝突,重申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但美國仍避而不談,讓菲律賓相當失望。

• 印度不同調-另一效果有限的證明是印度。四方安全對話重申對南海、東海的關切,雖未提及中國大陸,意思已很明確,但印度外長蘇傑生(S. Jaishankar)會後接受記者採訪時卻表示,印度對中國大陸有自己的看法,並不指望其他國家來解決兩國之間的問題,明顯與四方安全對話聯合聲明不同調。 

• 各國都在避險-奧斯丁此次也與日本、南韓簽訂「韓美日安全合作框架」,內容其實都是三方早已在做的事,例如定期演習、三國防長定期會議等,會須簽訂框架,最主要是南韓擔憂美選過後,三國關係會因選舉結果變卦,一直希望將既有合作文字化。

從印度、南韓的反應,加上日本、澳洲等國在寮國東協外長會議期間都有與中國大陸外長王毅碰面,明顯看出亞洲各國現都在為美選結果做避險準備。一方面還是定期與美國會晤,但同時也和中國大陸維繫關係,避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到頭來兩頭空。此外,布林肯、奧斯丁美選過後是否會留任還是未知數,亞洲各國對兩人的承諾能否延續都抱持懷疑,會談再多,都難有太大成效。

最懂和川普打交道 新書揭露安倍晉三「馴獸外交」心法

美中台博弈/中菲仁愛礁爆衝突 南海上激烈揮刀想測試誰的底線?

國際焦點
國際焦點

以色列接連激怒真主黨、伊朗、哈瑪斯 中東情勢再添變數

7月30日到31日不到12小時內,接連發生了兩件影響中東情勢的事件。30日晚間,以色列空襲了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擊殺真主黨資深指揮官舒庫爾(Fuad Shukr),同時造成3名平民死亡。以色列此次空襲是為報復27日其占領的戈蘭高地一處足球場遭火箭攻擊,造成12名兒童和青少年死亡,以色列認定是黎巴嫩武裝團體真主黨(Hezbollah)所為,矢言要「重擊敵人」。

貝魯特遭空襲幾個小時後,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最高政治領袖哈尼雅(Ismail Haniyeh)31日在伊朗遇刺身亡,震驚國際,哈瑪斯和伊朗皆將矛頭指向以色列,以色列政府則未發表正式評論。紐約時報報導,不具名伊朗官員透露,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已下達命令,要求直接攻擊以色列,選項之一是由伊朗及其他擁有結盟部隊的戰線,發動協同攻擊,例如葉門、敘利亞及伊拉克。

以色列與真主黨衝突背景:以色列和真主黨(伊朗支持的民兵組織,在黎巴嫩南部佔據主導地位)自去年10月以來衝突不斷,雙方已向以色列和黎巴嫩邊境發射了數千枚飛彈,摧毀城鎮、造成數百人死亡,數十萬人流離失所,雙方都曾威脅要入侵對方。

哈尼雅是誰:哈尼雅出生於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夏堤(Al-Shati)難民營,2017年起擔任哈瑪斯政治局主席,被認為是溫和派人物,近年流亡卡達,外界稱他是哈瑪斯組織的政治和外交門面,一直致力與中東各國建立關係,也是目前以色列與哈瑪斯停火談判的關鍵代表,被視為與加薩強硬派人物溝通的重要管道。

深度解析

• 以色列三面受敵-以色列本來就已經兩面受敵,加薩戰爭還未落幕,和真主黨衝突又加劇,現在還可能得面對伊朗出手。各界目前最關注的就是伊朗會如何反擊,哈尼雅這次在伊朗遇刺,對伊朗來說是雙重羞辱,支持的領導人被暗殺,還選在伊朗境內動手,加上伊朗與真主黨關係也很密切,各種因素加乘,伊朗都師出有名,是否會引發中東全面戰火,須持續關注。

• 內唐亞胡國內聲勢上升-以色列選在此時出手,不只可能讓自己三面受敵,還可能讓加薩強硬派抬頭,不利加薩停火與人質釋放談判。看似沒有好處,但暗殺讓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國內聲勢上漲,內唐亞胡原本國內支持度下跌,但四大以國電視頻道31日不間斷報導哈尼雅在德黑蘭「被鏟除」,民眾歡欣鼓舞,內唐亞胡支持率因此上升,暫時解決了他目前遇到的國內危機。

• 民主黨憂衝擊選情-對美國而言,第一要務是撇清自己與暗殺的關係。伊朗駐聯合國大使伊拉瓦尼(Saeed Iravani)點名美國,認為如果沒有美國授權和情報支持,哈尼雅之死就不可能發生,美方則立即澄清事先「不知道也未參與」暗殺。哈尼雅的死因目前伊朗還在調查,中東情勢若因此升溫、加薩停火談判停滯,對民主黨選情勢必將產生衝擊。

從全面勝利到全面停火決議 內唐亞胡哪一步棋走錯了?

突襲以色列導致加薩被戰火摧毀 巴人對哈瑪斯不滿升高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