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逆轉學/在缺愛與不被肯定中成長 莊普將創傷化作藝術療癒自我

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國家文藝獎得主莊普名作《逃離現場》1992年展出以來,吸引眾多藝評家解讀。有的從場域思考,有的說是討論藝術在場/不在場觀念,罕有人知道,那牆上錯落的長條洞痕,源於莊普幼時看到爸爸與媽媽爭吵後翻出二樓窗戶逃走時,踢破三合土牆留下的洞。
當年暴現出內裡米糠、稻草、竹編的土牆破洞樣貌,烙印小莊普心中,伴隨的是成長期得不到愛、沒有自信、猶如媽媽累贅的落寞。多年後,當莊普手持「墨斗」工具打格拉線,用美工刀在展館牆上割出宛若當年的洞痕,心中卻滿是寧靜。「這些格子好像我的安全網,什麼都可以丟在裡面。」藝術療癒了他。
系列文章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