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過程中,你曾壓力大到喘不過氣嗎?

近年高學歷者的心理問題不斷增加,不只學生,大學教師在研究、升等和招生多重壓力下,也成為身心疾病的高危險群。台大去年個別晤談案件破1萬件,曾一天內有18名需要特別關懷的學生。
台大學生日前接連發生多起不幸,校長管中閔表示,學校成立專案小組,在學生版上已看到自律現象,交流版讓大家互相支撐,而非感染悲傷的來源,「一定要有專業人員」,也希望大家關心,但盡量不要傳遞。
大學校園近期輕生憾事頻傳,為何單純的校園卻成了少數學子的人生終點站?你有曾經覺得求學過程中,壓力大卻找不到出口嗎?
- A. 有,真的很無助、求助無門。
- B. 沒有,學生時期樂天沒煩惱。
- C. 曾經有,校園心輔資源幫助了我。
社會或家庭對高學歷者,經常投以更高的要求,彷彿做得好是理所當然,做得不好就容昜受到指責。這些嚴重抑鬱情緒就像不定時炸彈,不知何時會引爆,我們的教育體系真的不需檢討改變嗎?你覺得該怎麼做可以改善問題?歡迎跟我們說說你的想法吧。
你也可以看:博班生告知憂鬱症卻被踢走 學術象牙塔為何悲劇頻傳?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從名家、世界頂大生到國際案例,揭示應對拒學風暴的最佳解方 ☛ 開始閱讀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