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憂鬱症

時常詢問孩子當下感受的爸媽都在傳達一個明確訊息,即幸福快樂是人生的終極目標。然而根據心理學家研究,這麼做可能適得其反。路透/Alamy 教育

家長該停止問孩子「開心嗎」 專家:檢視情緒反造成心理負擔

「冰淇淋好不好吃」、「明天要上學開不開心」、「公園好不好玩?」要是有機會與育有孩童的家庭共度午後時光,你大概免不了聽到類似的親子對話,父母三句不離這些關心小孩當下感受的問題。但心理學家警告,這種無時無刻的「情緒檢視」(emotion check-ins)會對孩子的心理建設產生負面影響。這是為什麼?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統計,去年有2千多名65歲以上長者赴心理衛生中心求助,近年憂鬱症比例提高、失眠的人也變多了。圖為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熟齡焦慮/長壽、退休造成焦慮也帶來商機 專家4建議:療癒未必是好生意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統計,去年有2千多名65歲以上長者赴心理衛生中心求助。這是意識到需要幫忙,而且願意尋找資源的長者,但有更多熟齡者,其實身處憂鬱焦慮中而不知,這些數據反映了近年憂鬱症比例正提高、失眠的人也逐漸變多。就如誠品書店在分析2023年暢銷書時指出,前十名的榜單中,「心靈療癒」佔大宗,說明這是個「焦慮世代」。 然而,焦慮時代也誕生了許多因寂寞產生的詐騙。刑事局統計假交友的詐騙被害人數,發現2021年有1831人、2022年2044人、2023年1798人,其中50歲以上的被害人,近3年各有459、490、406人,占比逾二成。究竟在本該安度晚年的快樂時光,為何會有人變得如此焦慮?而身處療癒形式無窮、商機無限的時代,對現代人來說是幸運或是災難呢?來看專家用4建議剖析療愈商機。

德國或許是全球唯一一個國家,允許倦怠家長放自己療養長假,藉此重新振作。住進類似度假村的診所,有醫師為你量身打造調養計畫,飲食起居有人打理,費用由保險給付。路透/Alamy 國際

世代難題/「夾心族」照顧老幼身心俱疲 德國准父母放3周療養假充電

父母也是人,也會有倦怠感,尤其當「夾心族」上有年邁雙親、下有年幼子女要照顧,難免萌生逃避現實的念頭。德國或許是全球唯一國家,允許倦怠家長放自己一個療養長假來重新振作。畢竟,若連自己都身心俱疲,如何照顧好家人?住進類似度假村的診所,有醫師為你量身打造調養計畫,飲食起居有人打理,費用由保險給付。效果如何?聽聽家長與專家怎麼說。...

美國退伍軍人的身心健康成關注重點,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在戰場上普遍使用的肩射型火箭筒的爆炸震波會傷害腦部,但美軍在訓練時仍使用這種武器。紐約時報 軍武

被自家肩射型火箭筒爆炸震波害腦傷 美軍安全規範為何沒用?

美國退伍軍人的身心健康成為紐約時報關注重點,20天內連續製作兩套與退伍軍人戰後被腦傷困擾的案例。上次是大口徑榴彈砲,這次是肩射型火箭筒,武器不同,但持續性腦部傷害導致憂鬱症等疾病的樣態類似。 曾向國會遊說的美國海軍海豹部隊(Navy SEAL)前隊員拉金(Frank Larkin)表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期間,他曾在國防部研究如何反制路邊炸彈威脅,幾年後他才明白忽略了另一個重大威脅。他的兒子雷恩.拉金(Ryan Larkin)是當時派赴戰場的海豹部隊隊員,但他後來才明白,兒子軍旅生涯中接觸的爆炸震波,幾乎都是來自自己的武器...

電影導演陳德森拍攝的《十月圍城》2009年上映,轟動兩岸三地。記者曾原信/攝影 生活

人生逆轉學/導演陳德森拍《十月圍城》被憂鬱症圍城 靠轉念走出黑暗

2009年,描述國父孫中山1906年赴香港與各地志士共商革命的電影《十月圍城》上映,轟動兩岸三地。觀眾看得熱血澎湃,卻很難想像香港導演陳德森拍片時竟兩度被憂鬱症圍城,幾乎到失去性命地步。陳德森回溯,罹患憂鬱症緣由可能是成長過程缺少父愛,又碰上志業受挫、至親重病、財務困頓等各種悲慘集中在一起。 但光終究照進房內,他透過宗教和行善來自我療癒,並出版自傳新書,分享自己的故事幫助更多人如何自救。陳德森說,「很多憂鬱症患者會覺得活在世上沒意義,但當他們發現可以幫到人,會重新覺得活著有價值。」

44歲的阿拉斯加航空公司機師愛默森(左),因休假搭機在駕駛艙中試圖關閉引擎而遭收押。圖為他10月25日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出庭。路透 國際

真實人生/「瘋狂機師」空中關閉引擎驚魂記 他揭開航空界不敢面對的真相

美國阿拉斯加航空公司機師愛默森被控83項謀殺未遂重罪,原因是他上月休假期間搭機,坐在駕駛艙中曾試圖關閉引擎,危及機上所有人性命。人們經常在驚魂的意外中,看見真實人生的各種裂痕。44歲的愛默森揭開了航空界的什麼祕密嗎?媒體稱他瘋狂機師,究竟怎麼回事? 10月22日,愛默森休假期間,登上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從美國華盛頓州艾弗雷特市飛往舊金山的班機。因為座位全滿,他被安排進入駕駛艙,就座於機組人員的摺疊座位。當時沒有人知道,愛默森前兩天剛參加了至友的追思聚會,他脖子上戴著一條裝有至友骨灰的項鍊,而一場「迷幻又驚悚」的旅程,就此拉開序幕…

全台有超過6萬名失智者由外籍看護照顧,他們需要相關的培訓,才能好好照顧失智症者。示意圖。圖/One-Forty提供 生活

失智照顧難/不會中文到通過華語文能力檢定 印尼看護如何從照顧失智者學習

失智者因疾病會產生認知混亂,照顧時對語言要求較高,因此台灣的法令規定,長照機構不得聘用外籍看護擔任失智型機構照服員。但法規限制了機構卻沒有規範家庭,根據致力移工教育的非營利組織One-Forty數據顯示,台灣有超過6萬失智症者,在家裏由外籍看護照顧。 當語言不通、文化隔閡的印尼移工成為失智長輩的照顧者,將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他們如何取得資源扮演好照顧者的角色?在印尼看護雪莉近15年的照顧歷程中,或許可以具體看見她們的困境,並感受她們一路走來不斷嘗試的堅韌。雪莉甚至從一開始不會中文,到如今通過英文檢定及華語文能力檢定,她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精神科醫師馬大元回想人生許多苦,其實都是佛家說的「逆增上緣」。記者何定照/攝影 生活

人生逆轉學/自認是最幸運的亞斯 馬大元歷經白色巨塔鬥爭:要贏就要大贏

學業、人際關係一路往上,從小喜歡養動物的精神科醫師馬大元選了考生物的第三類組,進了陽明醫學院,畢業後連獲當年國考、高考醫師榜首。他不諱言,當時他仍想著能不能贏過建中資優班也念了醫科的同學,結果他勝利了,「我們亞斯(具亞斯伯格症特質)就是很喜歡想如何贏!」...

精神科醫師馬大元說,他直到太太說「你是亞斯(具亞斯伯格症特質),你自己不知道嗎?」他才驚覺過往的種種線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人生逆轉學/有亞斯伯格症特質不自知...精神科醫師馬大元患非典憂鬱 如何翻身

在新竹以自己名字開的診所裡,精神科醫師馬大元平穩訴說過往。他幼年時,很害怕看人的臉,覺得人臉眉毛黑黑的,眼睛也黑黑的動來動去,非常恐怖,因此看到人眼一直轉,就不敢跟對方講話。而成為精神科醫師後,他與職能治療師太太衝突不斷,一次太太回他「你是亞斯(具亞斯伯格症特質),你自己不知道嗎?」他才驚覺過往的種種線索...

美軍一名陸戰隊成員,2017年在敘利亞使用當時最先進的M777A2榴彈砲。圖/紐約時報 軍武

6年前轟炸IS...美軍返家卻開始失常 傷害竟源於自家大口徑榴彈砲

2016年到2017年間,時年21歲的美國陸戰隊士官奧帝斯被派往敘利亞,負責清剿IS。紐約時報調查,那時美軍曾派出砲兵以大口徑榴彈砲(high-powered artillery)密集轟炸,甚至部分美軍的M777A2榴彈砲每門發射約1萬發砲彈,數量之多,遠超過越戰以來所有美軍砲兵連的發射量,後來這項策略,因為美軍幾乎零傷亡而獲得讚譽。 然而戰後返家,奧帝斯開始在自家廚房看到女鬼,對方面色慘白,渾身沾滿白土色灰塵,就像被爆炸擊中。幾天之後,在彭德爾頓基地,另一名22歲的陸戰隊士官鮑爾也含淚敲鄰室房門,結結巴巴說,「我房裡有東西,我聽見房間裡有聲音。」鮑爾後來改當拖車司機,卻經常半路上恐慌發作,無法動彈,直到2018年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其實,跟奧帝斯和鮑爾一樣,返美後出現幻聽、憂鬱或怪異行為的官兵還有很多,他們有些人最後被診斷為罹患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但在多數情況下,這群人甚至沒見過敵人。唯一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發射過的砲彈數量...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曾因全身紋身於國際斬獲八項國際紋身冠軍的侯政諭,被私中校長以身教不好解聘。圖/侯政諭提供 教育

杏壇憂鬱/被解聘、鞠躬道歉成抑鬱症導火線 老師患者面對疾病有一缺陷

曾在高中和大學教書的侯政諭,在教學職涯上面臨一連串的期望和失望。斬獲八項國際紋身冠軍的他,卻被任教的私中校長以他全身刺青「觀感不好」解聘,也曾被校方要求向某資優學生家長鞠躬道歉。身心俱疲的他,後來確診為「疲勞性抑鬱症」,有一天起床,發現嘴巴裡全部都是牛肉碎末,但前一晚並沒有吃牛肉,回放攝影機紀錄才發現,他睡著後夢遊去廚房煮牛肉鍋,還抽了一根飯後菸。他坦言,身為知識分子在面臨憂鬱症時有非常大的「缺陷」,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

一名在國中任教的「K老師」,原是位熱血的資訊科老師,被診斷出罹患重度憂鬱症後,因為要養家不敢留職停薪,每天強打精神到校正常上課。圖為中學生放學情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杏壇憂鬱/國中老師打官司引爆重鬱症 扛家計接受治療天天像「機器人」

「從來沒有想過,原來憂鬱症離我這麼近。」在國中任教的「K老師」,原本是名活躍、熱血的資訊科老師,跑遍全台研習演講,希望活潑地把電腦課上好,讓學生快樂學習。未料,K老師最後竟因生病,連讓自己快樂都成為一件困難的事。除了教學、行政、家長各方壓力的累積,跟家人的官司爭訟則是壓垮K老師的最後一根稻草。要養家的他不敢請長假留職停薪,痛苦到差點輕生,還好一句話閃過,把他拉回現實。 「每天上課前都要來一次掙扎」,K老師表示,要努力讓學生察覺不到自己的不快樂,每次要完整地說出一句話都要先深吸口氣再刻意用力,每一節課都變成是一場45分鐘的大挑戰,不只是體力,還有深埋在底下的情緒炸彈...

曾是劇評人的杜秀娟愛子12歲輕生離世,當時還在念台北藝術大學研究所的她整個被打碎。記者林伯東/攝影 生活

人生逆轉學/走過12歲兒輕生傷痛 劇場人杜秀娟以自身經驗協助遺族活下去

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回到母校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曾是劇評人的杜秀娟輕聲說,這採訪地點對她很有意義。20年前她12歲兒子輕生時,研究所快念完的她整個被打碎。她自覺是殺人兇手,失能般陷入憂鬱黑暗,2年後才在老師、同學支持下念完碩士。 悲傷的考驗並未就此終止。又一陣驚濤駭浪後,杜秀娟在3年前開始每天寫一個活下去的理由,人生黑洞才漸漸見光。她將筆記集成《一百零一個活下來的理由》,希望慰藉其他自殺者遺族,並往諮商師之路邁進,「我本來以為橋都斷了,路都斷了,不知道怎麼去要去的地方;現在我終於找到了。」

寵物死亡帶給飼主的痛苦有時不亞失去至親,日本調查顯示喪失寵物症候群發生率超過六成。圖為寵物博覽會的一景。新華社 國際

飼主深陷寵物離世傷痛 日本推行「終活」觀念別留遺憾

寵物死亡帶給飼主的痛苦有時不亞失去至親,日本調查顯示喪失寵物症候群發生率超過六成,同住成員愈少,愈難走出傷痛。專家建議預防長期憂鬱,可將「終活」的概念用在毛小孩身上,不留遺憾。 日本保險公司對有過愛犬、愛貓死亡經驗,且現在沒有養新寵物的1000人做調查。問及有無經歷過寵物過世帶來的悲傷、失落與伴隨的身心失調,超過六成的前飼主和其家人、伴侶回答有...

部分理工系所總以程式或演算法功夫論英雄,這種「強者崇拜文化」的共業,造成許多頂大學生鬱鬱寡歡。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學術界憂鬱/理工系所充斥強者文化 頂大生被虐到崩潰:努力不一定有結果

部分理工系所總以程式或演算法功夫論英雄,這種「強者崇拜文化」的共業,造成許多明明已經很不錯的頂大學生缺乏自信、鬱鬱寡歡。加上當年考上頂尖科系的光環,其自尊心導致不願向同儕求助。 有台大資工系教授發現,其中女性學生因為在系上比例偏低,遇到壓力時,能夠找到同儕支持的可能性比男性低許多。不過,也有台大數學系教授觀察,系上女生雖少,但都很堅強。學者認為,在AI越來越會背演算法、寫程式的今天,強者文化應該逐步淡去。

在頂尖大學任職,教授除了教學負擔以外、最重的壓迫感就是一直要有優異的研究產出,才能拿到國科會計畫經費,持續性進行深入的研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學術界憂鬱/拚命爭取計畫補助也怕「金主」 教授們最看不開自己輸人

學術界人士、大學教授憂鬱症,不亞於現在節節攀升的台灣青少年憂慮症狀。學者分析,以前的大學教授,物以稀為貴,是一群「不忮不求」的智慧之人,但是今日教授們最看不開的是拿補助、標案的「競爭之心」,汲汲營營為了湊合「金主」,被馴化、跟風,想方設法作出「別人」要的、喜歡的研究。甚至有教授感嘆,如今已難找到一同「開火」批判政府的夥伴,因為大家都很在意「申請不到計畫怎麼辦?」 今日博士、教授多如恆河沙,多元價值的社會也不再特別尊重某個職業。加上各種「指標」造成無數老師拚命競爭,這一行真的完全變質了嗎?

台大物理學系教授高英哲,談到跟憂鬱症朝夕相處,「每天好像行屍走肉,看著一個熟悉的肉體在努力活著」。圖/取自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網站 教育

學術界憂鬱/20歲發病如行屍走肉 台大教授曝交手憂鬱症都靠一句話

學術圈的壓力有多大?2015年柏克萊加州大學的研究發現,47%的碩博士研究生有憂鬱症傾向,不少人被精神疾病困擾,台大物理學系教授高英哲公開自己20歲就跟憂鬱症朝夕相處,他說,發病時好像行屍走肉,靈魂出竅般看著一個熟悉的肉體在努力活著。 高英哲說,憂鬱症這個疾病會一點一點上身,剛開始可能是身體覺得累,出現胸悶、心悸,全身肌肉緊繃等症狀,以為只是累過頭,休息一下就好,然而休息後精力不但沒有恢復,反而感覺更糟。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這個怪獸的樣子,高英哲還分享了憂鬱症測試量表,希望大家別輕易地被它吞噬。

囤積行為發生原因複雜,好發55歲以上民眾,女性占多數。圖為80歲的「古錐阿嬤」,自丈夫過世後,她已獨居十多年,家裡堆滿了雜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檢視囤積症/把家塞滿才不寂寞...他從整理遺物到整理囤積物 看見人生百態

獨居長者屋內堆滿雜物導致散發異味、遭鄰居反彈的現象,一再登上媒體版面,他們被指患了囤積症。囤積行為發生原因複雜,可能與身心疾病有關,囤積症好發55歲以上民眾,女性占多數,而中老年人發生囤積症機率是青壯年的3倍。 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如何整理居所,讓老後生活環境安適,聯合報數位版將以「檢視囤積症」系列報導,分成上下兩篇,第一篇帶讀者走進囤積症患者家中,看看他們究竟為何囤積?而如果身邊有長輩出現類似症狀,作為家人的我們又該如何從堆積的雜物中解救他們人生?

新活藝術創辦人暨執行長康思云認為,孤單的老年通常來自孤單的中年。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百歲孤寂/孤單不是老了才出現!從中年經營良好關係 得多講「閒話」

國內65歲以上族群的自殺死亡率一直居各年齡層之冠,高齡人口的自殺死亡與服用抗憂鬱藥的人數,在這10年間也明顯攀升。 據衛福部統計,65歲以上自殺死亡人數,在2011年是807人,但11年後,來到2022年時已攀升到1183人。而服用抗憂鬱藥物的長者,民國2012年時是27萬人,2021年時攀升到48萬人。過去的研究都顯示,自殺和憂鬱症高相關。 孤獨感也和憂鬱症高度相關。可能原本活躍的人罹患憂鬱症後社交退縮,感到孤獨;長期的孤獨感也容易導致憂鬱症。不只憂鬱症,孤獨感對人的身心都有負向影響,長期感到孤獨者,有比較高的比例出現失智症、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 老年自殺與憂鬱症嚴重,而孤獨感又和憂鬱症高度相關,年長者的孤獨感成為不可不重視的議題。「百歲孤寂」系列將分上下兩篇帶讀者探究,生命行至老年時期,「孤獨感」是怎麼回事?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及因應?【上篇:百歲孤寂/老伴過世、孩子忙工作...老年孤獨是必然 想克服得學會不怕死】

老年就是一個一直經歷「失去」的生命階段,孤獨是必然,因此該如何在孤獨中沒有害怕、痛苦,成了生命課題。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百歲孤寂/老伴過世、孩子忙工作...老年孤獨是必然 想克服得學會不怕死

國內65歲以上族群的自殺死亡率一直居各年齡層之冠,高齡人口的自殺死亡與服用抗憂鬱藥的人數,在這10年間也明顯攀升。 據衛福部統計,65歲以上自殺死亡人數,在2011年是807人,但11年後,來到2022年時已攀升到1183人。而服用抗憂鬱藥物的長者,民國2012年時是27萬人,2021年時攀升到48萬人。過去的研究都顯示,自殺和憂鬱症高相關。 孤獨感也和憂鬱症高度相關。可能原本活躍的人罹患憂鬱症後社交退縮,感到孤獨;長期的孤獨感也容易導致憂鬱症。不只憂鬱症,孤獨感對人的身心都有負向影響,長期感到孤獨者,有比較高的比例出現失智症、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 老年自殺與憂鬱症嚴重,而孤獨感又和憂鬱症高度相關,年長者的孤獨感成為不可不重視的議題。橘世代「百歲孤寂」系列將分上下兩篇帶讀者探究,生命行至老年時期,「孤獨感」是怎麼回事?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及因應?【下篇將於9月29日上午7點30分見刊,歡迎訂閱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