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慢性病

59歲時退休、今年76歲的劉秀枝,生活過得比年輕時更精采,她說,有了心理準備,對於年老就不會驚慌。記者曾原信/攝影 生活

退休後有人老得快、有人卻活力滿滿?專家教你科技養老

每個人都會變老,過去祝壽常說長命百歲,近年則愈來愈強調長壽以外還要健康,但根據衛福部統計,超過八成以上的老人至少有1種慢性病,且國人平均臥床時間約7至8年,似乎健康變老並非易事。究竟為什麼有人退休後老得快,有人卻依然充滿活力? 59歲時退休、今年76歲的劉秀枝,結合醫學專業與寫作興趣,出版了多本老後生活及預防失智症的相關著作,她並開設Podcast頻道,生活過得比年輕時更精采。對於年老該怎麼準備才不會驚慌,她自有一套做法。...

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部長蔡岡廷表示透過生活型態門診、整合性門診如何幫助大家控制三高,並就由數據,讓身體保養效果更好。記者周宗禎/攝影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61|以為大餐引發血糖失控 奇美醫院生活型態整合門診揪出元兇

元氣醫聲與慢病好日子聯名節目【慢性共病放大鏡-全人門診系列-3】系列Podcast,從各面向探討全人門診現況、困境,至大家醫計畫底下的社區醫療整合,朝向全人照顧及服務的目標。 第三集的主題是《以為大餐引發血糖失控,奇美醫院生活型態整合門診揪出元兇》。控制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光靠用藥沒有用,還要改變生活型態,才能真正達標,但到底甚麼是生活型態?光是講少吃多動,但到底要怎麼少吃、怎麼多動? 這次,我們邀請到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部長蔡岡廷聊一下生活型態門診、整合性門診如何幫助大家找到更聰明的方法,來控制三高,並透過數據的力量,讓身體保養更有效率!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強調,今年所啟動的大家醫計畫,就是為了更有效地幫助像這樣的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控制病情、管理自身健康。記者曾原信/攝影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60|30歲糖友胰島功能退化如老人 大家醫計畫協助力挽狂瀾

元氣醫聲與慢病好日子聯名節目【慢性共病放大鏡-全人門診系列-2】系列Podcast,從各面向探討全人門診現況、困境,至大家醫計畫底下的社區醫療整合,朝向全人照顧及服務的目標。

台大醫院副院長黃國晉指出,衛福部重新推動社區醫療群,希望以人為本的照顧模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59|照護體系走回頭路?老人國來臨 社區醫療成照顧長輩起手式

元氣醫聲與慢病好日子聯名節目【慢性共病放大鏡-全人門診系列-1】系列Podcast,從各面向探討全人門診現況、困境,至大家醫計畫底下的社區醫療整合,朝向全人照顧及服務的目標。 第一集:台灣邁入老人國 社區醫療起手式 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的最新報告認為,健康照護體系應朝向「以人為中心的整合式健康服務」,以達促進民眾健康之目標。實際上,從SARS起台灣就推動社區醫療群,就是以人為主的照護模式,醫學發展從分科又走回頭路從「全人」開始,這也是新政府上台後的重大施政方針,照護走回頭是好是壞能救得了健保嗎?能因應明年到的超高齡社會嗎?台大醫院副院長黃國晉也老人醫學科專家帶來第一手的解析。

《自然醫學》期刊5月底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新病與你得過的舊疾存在聯繫,這個現象在新冠病毒上似乎特別普遍。確診過新冠會使得三年間罹患別種病的風險增加,特別是對於腸道、腦與肺部。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小中風、腸道問題要怪多年前新冠確診?研究揭新舊疾關聯

新冠疫情揮之不去,近期一項新研究更揭露它帶來的另一種後患。曾經確診過的你,是否在這兩三年出現腸道問題、甚至小中風等疾病?研究指出,或許你覺得這些新病與得過新冠無關,但兩者其實存在聯繫。這種情況與「長新冠」(Long Covid)不同,強調的是罹患別種病的風險增加,特別是對於腸道、腦與肺部。該研究或許也再度提醒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應小看染疫這件事。

政治

ICOPE防長者慢病成效低 看懂醫師為何不願幫篩檢

台灣年逾65歲的老年人口多達400多萬,衛福部國健署試辦「長者整合性照護指引」篩檢(ICOPE)計畫(5年期),目前已進行到第3年,但累積篩檢34萬名長者,還不到整體高齡人口的10%。

政治

體檢部分負擔新制 未見分級醫療進步 慢性病患先吃大虧

健保署公布部分負擔新制施行半年成果,健保增加21.45億元收益,民眾門診就醫費用平均增加200元、急診增加82元。疫後醫療院所就醫次數提升,但基層診所就醫占率與新制上路前半年相比,僅增0.08個百分點。

糖尿病與高血壓可能讓開車的長者,變危險駕駛。圖為日本90歲駕駛肇事後,車輛被拖離現場。美聯社 國際

健康來得及/為何高齡駕駛車禍多?過度攝取兩類東西恐傷大腦釀禍

去年台灣有7.3萬名65歲以上老人駕汽機車發生車禍,高齡人士如何擺脫「移動式神主牌」的標籤?日本腦神經外科、認知症專科醫師給出答案。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高血壓對身體會造成各種傷害,卻很少人知道,對大腦白質也會造成影響,甚至影響銀髮族能否安全駕駛。...

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許惠恒表示,若要遠離慢性病,必須先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26|內臟脂肪腰圍一量就知!糖尿病名醫4秘訣教你防治慢性病

慢性病是生活習慣病。擁有正確的健康識能,養成運動及健康飲食等習慣,能大幅降低日後罹患慢性病機率,但是養成習慣好困難,有沒有簡單的方式?從哪裡開始好呢? 本集節目榮幸邀請到國內糖尿病權威、國衛院副院長許惠恒,他表示,生病不只是醫師的事,自己的健康自己也該負責,也不藏私分享自己有在實施的4個健康秘訣,就讓我們仔細聽、認真做吧!

想改善健康不一定要用激烈方法,只要對飲食內容與方式做出小而有力的改變,就能達到減重、長壽等目標。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不節食也能輕鬆減重 7個飲食小改變讓你更長壽

負擔不起減肥藥、懶得運動,又沒意志力嚴格執行節食?其實想改善健康,不一定要用激烈方法。只要對飲食內容與方式做出小而有力的改變,就能達到減重、培養腸道益菌與活得更長壽等目標。專家告訴你無須節食、輕鬆做就能增進健康的7個飲食調整之道。...

台中地院法官江彥儀在今年8月底辭職,轉行當律師。圖/江彥儀提供 生活

法官異聞錄/一天開庭14小時...前法官分享甘苦談 有人怕案量暴增寧背罵名

成為法官,是許多法律相關系所畢業生的職場首選,看似社會地位崇高,收入還優於公務員,但法官這個職業,背後也是辛酸爆表。聯合報數位版訪問幾名從法官退下來轉任律師的法律人,解析法官工作的酸甜苦辣,被案子壓垮、長時間開庭、回家也得結案等等,讓他們寧願當在野法曹。此外,還有法官為了不被積案壓垮,寧可承擔罵名,利用調動把爛攤子丟給別人等。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部主任陳坤堡,呼籲民眾麻醉前須告知「三史」, 共同制定適合的麻醉方案。記者鄭超文/攝影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20|兒不明原因猝死竟意外保她一命?麻醉權威:一定要告知醫師「這三史」

有時檢查、手術會用到麻醉,但你知道麻醉高風險族群不只有慢性病患及老人,年輕人容易罹患的甲狀腺亢進、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是嗎?麻醉前,又要告知醫師哪「三史」,才能保障安全?麻醉安全和舒適只能二擇一嗎? 本集榮幸邀請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部主任、台灣麻醉醫學會前理事長陳坤堡醫師,來為我們一一解答!

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露出透析造成的疤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退休必修課/恐活不過60歲、領嘸老年給付...年少洗腎的她 如何看待老後生活

根據衛福部社家署統計,全國人瑞人數去年首度超過5000人,今年則來到5011人,平均壽命延長,「以防萬一,活到100歲」,未來活到百歲可能成為常態。然而,像是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因罹患腎臟病,21歲就開始洗腎人生,因此在準備退休與老後生活,有一些比別人更細緻的考量。她很直白地說,「看過一些統計資料,我的平均預期壽命很可能不到60歲。」

政治

嗜睡、昏沉「藥駕」奪命 哪些常用藥物導致危險駕駛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藥駕」致命風險不亞於「酒駕」,已成為道路安全危機。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缺少跨領域的全人醫療,恐讓多重慢性病長者成為科別藩籬下的醫療人球。記者林琮恩/攝影 聽幕後

元氣醫聲 EP3|多重慢病患者恐成醫療人球 台大醫院長吳明賢:應以整合醫學科落實全人照護

多重慢性病是全球經濟發達國家共同面對的問題,人口愈來愈老,且不健康餘命愈來愈長,勢必加深醫療體系負擔,據國健署數據,台灣五成以上長者同時罹患三種以上慢性病,而慢性病難以痊癒、只能控制,需要更多醫療資源的挹注。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高齡慢病醫療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須透過整合醫學落實全人照護。面對你我可能的未來,想知道可以怎麼做?到底什麼是全人照護?打開PODCAST的慢病放大鏡的【心腎糖系列】,聽醫界領袖溫暖分享,一起過對好日子!

小港醫院附近多為漁港,院長郭昭宏表示,遠洋漁工長時間在海上作業,又因食物保存不易,多攝取高鹽、高糖食物,導致慢性病控制不易。圖/馮樹妍提供 聽幕後

元氣醫聲 EP2|遠洋船工高齡化、周邊社區老化嚴重 小港醫院院長:須重視多重慢性病

台灣具有高山和海洋,不只山地有偏鄉,「水上」也有偏鄉,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表示:小港醫院鄰近有小港、漁港、漁港,服務相當多遠洋船工,執行的健康檢查中,很高比例是遠洋漁業公司船員健檢。過去照顧遠洋船工的經驗,發現船工普遍年齡偏高,容易出現慢性病問題。 原因是船上糧食儲存不易,長期食用高糖、高鹽的食物下來,船工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及腎臟病的比例偏高,船工也常因疾病控制不佳,輕微糖尿病變成嚴重糖尿病;早期腎臟疾病,演變成可能需要洗腎。 慢性病問題難解,海上偏鄉的慢病問題更是難解!想知道如何解決嗎?打開Podcast的慢病放大鏡的【心腎糖系列】,聽醫界領袖溫暖分享,一起過對好日子!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內心臟內科權威程文俊與不少患者建立了深厚的關係,讓患者甘願隨他「轉調」。記者胡經周/攝影 聽幕後

元氣醫聲 EP1|慢性共病照護複雜 病人從基隆跟到林口 程文俊:應發展整合醫療

台灣在少子化及高齡化的雙重夾擊下,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平均壽命延長,但慢性病影響越明顯。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內心臟內科權威程文俊指出,台灣糖尿病人口逾二百萬,高膽固醇的患者也有四百餘萬,高血壓患者則有五百多萬,成年人口體重過重及肥胖者,比例更是高達50.3%,他直言,加速攀升的慢性病罹病人數,以及各個慢性病之間的共病問題,需要各界共同解決。 但是慢性病的共病的問題極為複雜,可以如何解決?慢病患者該去哪裡求助?AI智慧醫療,甚至是時下最夯的Chat GPT可能取代醫師嗎?打開PODCAST的慢病放大鏡的【心腎糖系列】,聽醫界領袖溫暖分享,一起過對好日子!

研究發現,友誼有「治癒力」,甚至能延年益壽,為身心帶來許多好處。美聯社 國際

健康來得及/「沒朋友」有害免疫系統 研究:友誼能幫人延年益壽

談戀愛有益身心甚至延年益壽,好處眾所周知。但友誼可能也有相同益處? 友誼能為身心帶來許多好處,包括改善心情和心血管健康,融入社會的人往往更長壽,而社會孤立甚至會影響免疫系統。一項研究顯示,友情也會使人們睡眠品質更好甚至恢復更快,專家說:「我們的身體以這種方式運作真是太神奇了。」...

隱性炎症難見於肉眼,發生在人體深處的腸道、胰腺與血管中,隱性炎症可能持續數月或數年,長期下來在體內累積造成「友軍傷害」。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加速衰老、癌症是因身體在發炎?專家點出長壽關鍵在「抗炎」

近幾年,「炎症」(inflammation)越來越常被醫學界提及,這裡指的不只是受傷時傷口發炎,或者自體免疫疾病,還包括「隱性」(hidden)炎症。它可能是導致心臟病、多種癌症,與二型糖尿病的原因。這種長期潛藏體內的症狀往往更難察覺,可說是慢性病的根源。醫學專家指出,想要健康長壽,到頭來關鍵就在於對抗炎症,而最有效方法就是從改變飲食做起。...

低濃度長效型散瞳劑已成學童近視治療普遍使用的藥物。圖/眼科醫學會提供 生活

搶救弱勢學童惡「視」力更難了 低濃度散瞳劑未來不能稀釋

台灣是近視王國,高中以下學生視力不良率已超過8成,臨床普遍使用低濃度散瞳藥水阿托平(Atropine)延緩近視度數快速增加。不過,衛福部修正「藥師優良調劑作業準則」,明年7月起診所端不能再任意稀釋散瞳藥劑,民眾須自費才能取得副作用較少、濃度更低的原廠藥水,眼科醫師擔心恐成壓垮弱勢學童控制惡視力的最後一根稻草,籲健保署應盡速將0.01%濃度的散瞳藥水納入健保,或由地方政府編預算補助弱勢近視學童的散瞳治療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