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脈動

在地職人/同學看卡通他看布袋戲 花蓮偶衣師不怕餓死「守藝」逾十年

陳詠淳因為熱愛布袋戲,選擇服裝設計,並走上偶衣師之路。記者王燕華/攝影
陳詠淳因為熱愛布袋戲,選擇服裝設計,並走上偶衣師之路。記者王燕華/攝影

還沒上小學的時候,陳詠淳就愛上布袋戲,看著精致戲偶在台上翻騰、彩衣飄飄,幼小的他心醉神迷,還會偷溜進廟會野台戲的後台把玩戲偶。為了做偶衣,他高中、大學都讀服裝設計相關領域,畢業後投入偶衣製作,儘管家人怕他餓肚子曾一度阻止,他堅持下去,還將工作室取名「守藝」,要守住這門傳統技藝。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系列文章

「亂舞藝場」創辦人劉慶河自豪得說,自己目前獨自創作的車床車旋工藝,以獨特「跳刀技法」做出有別於一般的木工藝作品,一般人視覺觀感就可體驗出獨特之處,這十幾年來也沒有人能模仿出來。記者李成蔭/攝影

在地職人/安坑輕軌把人帶進山城 他開工坊把移植失敗的樹「玩」出巧思

隨環保意識抬頭,許多生活用品也以環保製作,位在新北市新店區安坑的「亂舞藝場」57歲創辦人劉慶河原本是鋼鐵公司老闆,但一直沒忘記對木工熱愛,30多歲開始接觸,40歲後打造「亂舞藝場」,以漂流木與移植失敗的樹木為材料,製作成可使用的湯匙、筷子、碗及盤子等。 安坑輕軌通車後,原本就頗有名氣的亂舞藝場越來越多人前往體驗。記者實際走訪,劉慶河現場指導一雙筷子也不能馬虎,要先以刨刀製作雛形再打磨,最後拿多種砂紙細磨;劉說,這是在「玩」而非「做」,是一種學習與木頭相處的過程,也賦予作品個人特色。...

三重銅鑼廠傳承一甲子,由雙胞胎兄弟潘則榮(左)、潘則耀(右)堅守這項傳統技藝。記者葉德正/攝影

在地職人/響亮一甲子還曾登上雪梨奧運 三重銅鑼廠面臨失傳危機

「咚咚隆咚鏘!」年節鑼鼓喧天熱鬧歡慶,是許多人的兒時記憶,其中銅鑼製作需千錘百鍊,工序繁複製作困難。 新北三重銅鑼廠在地響亮一甲子,目前由第二代潘則榮、潘則耀兄弟共同經營,家族累積60多年經驗,銅鑼產品曾熱銷海內外,小銅鑼甚至成為伴手禮,但隨社會型態變遷,不僅市場萎縮,上下游廠商也大多退休不做,面臨傳承危機,潘氏兄弟感嘆,「能做多久是多久」。

新北雕刻家林旺是全台唯一以礦工為主題做雕刻創作的藝術家,早期以寫實風格雕刻出「雕訴─頭家請點心」木雕,礦工隨興坐在剛挖出的煤炭上大快朵頤。記者李成蔭/攝影

在地職人/父親在礦坑差點喪命 雕刻家林旺立志要傳承礦工故事

礦業曾在台灣扮演重要的經濟發展角色,是許多家庭的經濟支柱,但礦災也讓部分家庭心碎。北部煤田所在地「基隆煤區」及「台北煤區」在台灣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深坑剛好在兩區交界,加上過去位處台北、新北及宜蘭之間的要道處,在地文史工作者、雕刻家林旺,因家庭關係,從小就開始接觸礦工文化及雕刻,他因此發想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希望藉由「雕訴」,將礦工文化與當中辛酸史傳承下去。

蕭語富是台灣化石修復第一把手。記者劉懿萱/攝影

在地職人/靠許文龍一句話東山再起 台灣化石修復第一把手造就傳奇

走入位於新北市樹林的一間鐵皮工廠,外表平凡無奇,但鐵門一開,鐵件敲打聲音及焊接火光不絕於耳,空氣不時瀰漫樹脂味道,走入工作室正中央,擺放兩座外型完整的三角龍化石,以及「身價」破億、全世界唯一尚存皮膚的三角龍頭骨,處處顯示這裡並不是傳統工廠,而是專業古生物修復工作室,工作室的負責人,是台灣公私立博物館化石修復第一把手蕭語富,連已故奇美集團董事長許文龍,也曾想向他買一座恐龍標本。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