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半導體風雲/張忠謀談英海軍沒落史 看台積「研發之家」背後3憂慮

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今啟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致詞時說,「30幾年,(研發人員)沒有一個家,現在有個家了,是要恭喜的」。圖/台積電提供
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今啟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致詞時說,「30幾年,(研發人員)沒有一個家,現在有個家了,是要恭喜的」。圖/台積電提供

紐約時報8月4日刊出兩篇台積電專訪,一篇訪董事長劉德音。他表示,台積電走向全球,但仍必須根留台灣,因為台積電在台灣所建立的一切難以複製。另一篇訪創辦人張忠謀。他對紐時說,此刻他一手創辦的公司正處於美中「科技冷戰」中心,他也不認為中國半導體有取得領先的任何機會。「我們掌握了所有關鍵。如果我們要掐住中國,他們什麼都做不了。」紐時形容,若全球科技業競爭是一場撲克賽,張忠謀就是賭場老闆。

而就在7月27日,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台積全球研發中心啟用典禮上語重心長地說,英國海軍直到20世紀才有海軍部自己的家,但「海軍部大樓成立後,英國海軍就開始沒落了」。這是張忠謀呼籲研發人員和台積員工進入溫馨研發之「家」後,仍須戒慎恐懼、兢兢業業的提醒。台積電研發中心落成,強調根留台灣之際,三大憂慮及挑戰才正要開始。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認同請分享!
9/30前訂閱年方案 抽iPhone 14 Pro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認同請分享!
9/30前訂閱年方案 抽iPhone 14 Pro

系列文章

台積電南科廠F18b廠區是3奈米生產重鎮。圖右18B的P7廠,左後方為F18b的P4、P5、P6。記者蘇健忠/攝影

半導體風雲/台積電低調慶功不是因為iPhone 15 而是3奈米有了大突破

蘋果12日發表新一代iPhone 15處理器,新機也從本月15日開放果粉預購。而就在15日下午,台積電南科18B廠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慶功宴。但這不是慶祝台積電獨家為蘋果iPhone 15獨家代工新處理器,也不是祝賀蘋果新機銷售成功,是因台積電在3奈米製程技術有了重大突破...

超微執行長蘇姿丰正計畫結合台積電先進製程和先進封裝技術,強力出擊,挑戰輝達在AI的龍頭地位。路透

半導體風雲/台積電新技術助攻超微AI晶片MI300 也向封裝業丟出震撼彈

消息人士透露,輝達(NVIDIA)新推出的H100 AI晶片擠爆台積電CoWoS先進封裝產能,輝達正積極尋求其他封裝廠或晶圓代工廠協助,突破台積電CoWoS產能受限瓶頸,台積電也看到輝達「驛動的心」,正積極以其3D IC封裝技術平台中的SoIC,利用混合鍵合(hybrid bonding)搭配矽穿孔(TSV)技術,暗助超微(AMD)的超級電腦晶片MI300系列,以更優越的性能和全新封裝技術,明年與輝達對陣廝殺。

台灣近5年制霸半導體產業,因此更需回頭審思能否「贏得未來」。路透

半導體風雲/制霸5年的台灣半導體產業能否贏得未來 下一波就拚這4大領域

全球高科技產業盛事SEMICON Taiwan國際半導體展,去年規模創下27年新高,吸引超過700家國內外廠商參與。今年(2023),SEMICON Taiwan將在9月初在台北登場,未有熄火跡象。 SEMI全球行銷長暨臺灣區總裁曹世綸說,今年展覽規模再創新高,吸引850家海內外廠商參與,展出達3000個展覽攤位,還將邀請台積董事長劉德音出席「大師論壇」進行交流,持續領航全球半導體產業關鍵技術討論。 而台灣近5年制霸半導體產業之餘,也是時候該回頭審思能否「贏得未來」。在走過買氣縮手的2022、經濟成長停滯的2023年,去年全年PC出貨量慘澹失守3億台大關,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截至今年第二季底創下連八季銷售衰退紀錄,讓PC與NB傳統驅動IC與手機相關IC廠商苦不堪言,苦尋消費性電子產業以外的產品道路勢所必然。...

市場密切關注全球PC霸主英特爾將於第4季推出的新一代處理器相關支援記憶體規格,為疲弱的記憶體市況注入強心針。路透

半導體風雲/英特爾新品停止支援DDR4 記憶體業盼到DDR5升級活水

在AI人工智慧晶片浪潮推波助瀾下,疲弱的記憶體市況注入第一波活水。市場正密切關注全球PC霸主英特爾將於第四季推出的新一代處理器相關支援記憶體規格,這可能是第二劑強心針。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