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周報

美選倒數引爆十月驚奇 對民主黨選情是危機還是轉機?

美國總統大選邁入倒數計時一個月,圖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左)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右)。法新社、美聯社
美國總統大選邁入倒數計時一個月,圖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左)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右)。法新社、美聯社

編按:美國總統大選倒數一個月,原「國際周報」自10月7日至11月11日連續六周改版推出「美選觀測站」,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快速掌握美選最新情勢。

看點1:

本屆美國大選首場也是唯一一場副總統辯論被形容是「君子之爭」,選民對華茲和范斯的好感度大幅上升。這場難得聚焦政策探討的辯論,對選情的影響會有多大?

看點2:

海倫颶風肆虐美國東南部,其中關鍵州北卡羅來納及喬治亞受創最嚴重,災害應對已成兩黨總統候選人川普賀錦麗的攻防焦點。

看點3:

以色列10月1日凌晨對黎巴嫩南部發動地面入侵,伊朗隨即朝以色列發射約200枚彈道飛彈,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痛斥拜登政府在外交軍事上無能,中東若爆發全面熱戰將衝擊賀錦麗選情。

副手辯論君子之爭 對總統候選人未必增添助益

美國副總統辯論在台灣時間2日上午登場,民主黨候選人華茲(Tim Walz)與共和黨候選人范斯(JD Vance)就經濟、移民、墮胎權、能源、氣候變遷、住房供應、中東戰火、美國領導力等議題展開交鋒,被形容是近年選舉中唯一一場能夠聚焦政策討論、而非人身攻擊的「君子之爭」。

辯論後主辦單位CBS新聞網與民調機構輿觀(YouGov)針對1630名選民舉辦的即時民調顯示,88%認為兩人辯論言之有物,華茲在墮胎和健保等議題占上風,范斯則贏在移民和經濟。另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委託獨立機構SSRS所做民調指出,觀看辯論的登記選民中,51%認為范斯表現較好,49%則是選擇華茲;而選民對兩人的好感度相比辯論前也都有所提升,其中華茲從46%躍升為59%,范斯則從30%提高至41%。

深度解析

外媒用「文明有禮」來形容這場副手辯論,兩人不僅在出場及結束後互相握手致意,在場上也保持尊重對手發言的風度,確實辯論本該如此,整體氛圍讓不少人對美國民主還是保有樂觀期待。

在個人表現上,華茲一開始稍微亂了陣腳,在美中及中東等外交議題對答上明顯不流暢,甚至口誤把伊朗說成以色列;對於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時人在哪裡的質疑,他在會場上也首度承認曾說天安門事件時人在香港是失言。不過華茲後來漸入佳境,當進行到他比較擅長的墮胎法案及經濟議題時,開始能侃侃而談,尤其在槍枝暴力問題上,他透露自己的17歲兒子就曾目睹槍擊事件發生,因此感受特別深刻,表現相當有說服力。

相較於華茲的緊張,受過耶魯法學院專業訓練的范斯則顯得從容不迫,在辯論技巧上無可挑剔,盼透過這次辯論改善過去因「沒有小孩的女性生活悲慘」、「移民吃寵物」等爭議言論造成的負面形象。

至於這次副手辯論對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及川普是否有加分效果,目前看來影響似乎有限,但對於華茲和范斯爭取選民認識、提升知名度有一定助益。

川普辯論表現太差導致民調下滑?其實敗因更早就出現
川普拿手的經濟議題民調被超車 賀錦麗切割拜登奏效?

風災重創、中東熱戰風險升級 恐衝擊賀錦麗選情 

美國政治中的「十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指足以影響11月選舉結果的內外部事件,無論是自然發生或被刻意製造的皆屬之。美國大選進入最後一個月倒數,任何突發事件都會被放大解讀,執政者的應對及在野候選人的反應都將被嚴格檢視,近來一連串不尋常的政治挑戰包括颶風災情、中東衝突擴大,都可能成為選戰的「十月驚奇」。

深度解析

•颶風重創關鍵州-海倫颶風(Hurricane Helene)橫掃美國東南部造成巨大破壞、逾200人罹難,成為半個多世紀以來襲擊美國本土第二致命的風暴,這次受災最嚴重的北卡羅來納和喬治亞都是關鍵搖擺州,必然會在選舉中成為重要的攻防議題。

過去小布希總統(George W. Bush)因未及早介入卡崔娜風災善後,被批評救災不力,導致他在期中選舉慘敗;而這次海倫颶風肆虐恰逢美國大選前夕,各界都在看兩黨如何因應。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的政治嗅覺相當靈敏,他在9月30日立即到喬治亞州視察災情,而美國總統拜登及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直到10月2日才分別前往北卡羅來納和喬治亞勘災,比川普晚了整整兩天,遭批評對颶風「反應遲鈍」。

風災對選舉的影響,取決於聯邦政府如何在接下來數周內處理這些危機,包括援助及災區重建等,而賀錦麗能否藉機展現其政治決斷力和領導力也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中東戰火威脅升高-今年7月31日哈瑪斯政治局主席哈尼雅(Ismail Haniyeh)伊朗出席總統就職典禮時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下榻處被炸死,儘管伊朗揚言報復,卻仍保持克制遲遲未出手,直到黎巴嫩真主黨領袖納斯拉勒(Sayyed Hassan Nasrallah)及多位高階指揮官自9月起接連在空襲中被斬首,以色列接著於10月1日對黎巴嫩南部發動地面入侵,引發伊朗緊張情緒,強硬派開始掌握主導權,並於當晚朝以色列發射約200枚彈道飛彈報復,為自今年4月以來第二度以飛彈直攻以色列。

這次攻擊和今年4月份的襲擊大不相同,前次伊朗有事先通報,並以速度較慢的無人機先行,後續才發射飛彈,給美國和以色列準備的時間,這次伊朗則是直接射彈打擊以色列多處軍事情報目標,以色列是否如前次以打擊伊朗核設施作為報復,美國的態度是關鍵。

新聞事件有些是不可控的,但更多是可能操縱的,不難看出以色列正試圖利用美國大選態勢,來測試拜登政府的底線。拜登表面上支持以色列的自衛權,但私底下非常擔心局勢進一步惡化,以色列若升高報復,伊朗必定會再次反擊,將導致整個中東局勢失控,所有的批評都會指向拜登政府,進而衝擊賀錦麗的選情。

終於報復以色列 伊朗忍到無路可退背後是為了自救
颶風海倫會吹動選情?一張鳥瞰災區照片曾讓小布希崩盤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歡慶4周年!闖關168好禮大放送!中獎機會超高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