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鍋

部隊鍋 EP172|特種作戰怪雞絲4–AI與UAV浪潮來襲 特工與特戰部隊將成為夕陽職業?

以前特種作戰需要特工潛入敵營偵查,隨著科技進步,現在改為運用間諜衛星偵察,圖為南韓於去年12月發射第1枚國產間諜衛星「軍事偵察衛星一號」。歐新社
以前特種作戰需要特工潛入敵營偵查,隨著科技進步,現在改為運用間諜衛星偵察,圖為南韓於去年12月發射第1枚國產間諜衛星「軍事偵察衛星一號」。歐新社

🎧立即收聽 按下左側播放鍵↓

AI科技爆發以來,AI運用在武器逐漸成為趨勢,甚至在俄烏戰爭初期被大量使用的遊盪彈藥,在目標識別上也大量運用AI技術。

本集邀請國防安全研究員副研究員舒孝煌一起來聊聊,隨著無人機和AI的大幅增進,靠著精銳人力滲透敵方破壞、暗殺或是營救重要人物的特種部隊或是特工,將會成為時代的眼淚嗎?

📣本集重點

  • 從RQ-9搭載AGM-114R9X忍者飛彈進行斬首攻擊,敲響了特工的警鐘?
  • 從特工潛入敵營偵查到運用間諜衛星,特種作戰的戰術變化隨科技也大幅改變。
  • 從偵照到無人機技術演進,未來特種作戰的任務節奏會更快?
  • AI在2020年後爆炸性發展,2024甚至成為主流,在特種作戰有什麼應用之處?
  • 現代戰爭盡可能避免附帶損傷,AI技術將會是助力還是阻力?

📣更多收聽平台

📣推薦閱讀

減少殃及無辜卻恐造成災難性錯誤 管制AI武器美中莫衷一是

軍備結合AI無敵?美國最先進的科技 為何會在俄烏戰場上踢鐵板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相關新聞

航迷首度目擊經國號戰機攜掛空射雄三飛彈,升空進行試飛。圖/讀者提供

部隊鍋 EP209|空射雄三飛彈終露臉 反艦飛彈上飛機為什麼那麼難?

談論許多年的空射雄三,總算在2025年初被航迷捕獲首次曝光。這款號稱「航艦殺手」的超音速飛彈究竟厲害在哪裡?為何會這麼難放上飛機?而世界強權的反艦飛彈,為何在設計思路上朝著完全相反的方向走?本集邀請到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施孝瑋來分析,從作戰需求看出差異在哪裡。

國防部長顧立雄在媒體茶敘上回應媒體提問。圖/軍聞社提供

部隊鍋EP208|國防部挽救編現比大作戰 調升待遇真能讓官兵有感?

國防部長顧立雄3月3日與本外媒進行媒體茶敘,侃侃而談建軍方向,從預算、編裝談到灰色衝突。未來的國軍要怎麼走?本集部隊鍋幫你重點整理。

1月29日晚一架美國民航機在準備降落華府雷根機場時,與軍用直升機相撞,雙雙墜毀於波多馬克河上,成為24年來最大空難,圖為救難人員在河上打撈情形。歐新社

部隊鍋EP207|從華府空難背景 看美國的飛行壓力與環境警覺

美國華府雷根機場1月29日發生民航客機與軍用直升機相撞,導致兩機共67人全部罹難。此次的空難事件,燒出外界對美國飛航管理的質疑,不過人類飛行才百年餘,動力飛行又是從美國萌芽,我們這回就來看美國的飛行文化,和商業飛行與其他地方的不同。本集邀請到旅美機師達叔,用另一個觀點,看美國的機師,如何應對飛行工作。

圖為美國濱海團的「海軍陸戰隊遠征船艦阻絕系統」(NMESIS),具備反艦能力。圖/取自美軍DVIDS網站

部隊鍋 EP206|台灣海陸也要成立濱海團?先來聽美國的濱海團是什麼概念

農曆年後根據媒體披露,海軍陸戰隊將仿照美軍建立「濱海戰鬥團」,裁撤戰車與砲兵,增加無人機兵力應付轉變中的軍事威脅。本集邀請到淡江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來聊聊,海陸濱海戰鬥團與未來將成立的「濱海作戰指揮部」有什麼不同?美國濱海團的成立、兵力編裝、成立背景與台灣有什麼差異,這改變會將國軍往哪個方向帶領?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