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倫會客室

郭崇倫會客室EP159|俄羅斯內閣大地震 從人事更迭看普亭如何佈局接班梯隊

俄羅斯總統普亭於16日至17日前往中國大陸進行國是訪問,此行被認為是中法倡議在巴黎奧運期間「全球止戰」能否實現的一大關鍵。路透
俄羅斯總統普亭於16日至17日前往中國大陸進行國是訪問,此行被認為是中法倡議在巴黎奧運期間「全球止戰」能否實現的一大關鍵。路透

🎧立即收聽 按下左側播放鍵↓

俄羅斯總統普亭甫展開第5任期,內外旋即迎來兩個重大變化:其一為人事異動,65歲經濟學家、前第一副總理貝洛索夫(Andrei Belousov)接任國防部長,原防長蕭依古(Sergei Shoigu)轉任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先前擔任普亭經濟顧問的奧列什金(Maxim Oreshkin)和圖拉州州長久明(Alexei Dyumin)也雙雙被拔擢;其二則是俄軍在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展開攻勢,這是俄方近期一系列斬獲的最新成果。

值此之際,普亭於16日至17日前往中國大陸進行國是訪問,此行被認為是中法倡議在巴黎奧運期間「全球止戰」能否實現的一大關鍵。本集郭崇倫會客室邀請政治大學民族系、俄羅斯研究所趙竹成教授,來談普亭人事調整的盤算、烏克蘭戰場的可能發展,以及各方的外交角力。

📣本集重點

  • 核心圈人事異動 普亭接班梯隊逐漸成形
  • 兩年前攻佔未果 俄軍再度進攻哈爾科夫的目的何在?
  • 烏軍人員武器短缺節節敗退 北約或明或暗介入
  • 俄在戰場佔上風 更不可能理會西方的停火呼籲
  • 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號擱置中 光是路線就有分歧

📣更多收聽平台

*本集節目由永豐金控冠名贊助,翻轉金融,共創美好生活,Together, a better life. 以新聞開啟國際視野,永豐金控與您一同掌握全球脈動。

推薦閱讀

普亭訪陸前北大教授專文看衰俄國 北京在玩兩手策略?

尋求俄烏戰退場機制 馬克宏會習近平能改變中挺俄?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相關新聞

俄羅斯總統普亭(右)本月19日對北韓進行回訪,也是其睽違24年再次踏足北韓,雙方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兩國時隔28年恢復「同盟關係」。 路透

郭崇倫會客室 EP164|南北韓在中俄間巧妙周旋 東北亞外交戰煙硝味再起

去年9月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俄國遠東地區的東方太空發射場(Vostochny Cosmodrome)會談後,俄羅斯總統普亭本月19日對北韓進行回訪,也是其睽違24年再次踏足北韓,雙方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內容涵蓋共同防禦條款,兩國時隔28年恢復「同盟關係」。而在普亭訪問北韓之際,南韓與中國大陸的外交安全對話在首爾重啟,韓朝中俄4國的外交戰在韓半島同時展開。 本集郭崇倫會客室邀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劉德海,來談俄朝結盟的政治盤算,以及東北亞的安保格局。

國際情勢動盪不安,俄烏戰爭未歇、以色列與哈瑪斯之間的衝突不斷升級,同時台海局勢的不穩定也引起高度關注,如何應對安全挑戰已是棘手課題。記者林澔一/攝影

郭崇倫會客室EP163|戰爭思維當道「和平推」如何實踐?專訪前駐伊拉克美軍政治顧問

國際情勢動盪不安,俄烏戰爭未歇、以色列與哈瑪斯之間的衝突不斷升級,同時台海局勢的不穩定也引起高度關注,如何應對安全挑戰已是棘手課題。 本集郭崇倫會客室邀請曾任駐伊拉克美軍政治顧問、北約駐阿富汗國際安全部隊顧問,現為耶魯大學國際領導中心主任的艾瑪.思蓋(Emma Sky),來談投身中東事務的契機與戰地所見所聞,以及其所提倡的「和平推」(peace game)構想,盼兩岸透過對話減少誤判風險,而非一味進行兵推(war game)。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封口費」刑事案中被控34項罪名,紐約陪審團上月30日裁決全部成立,成為第一位在刑事審判中被定罪的前美國總統,量刑將於7月11日宣判。路透

郭崇倫會客室EP162|川普被定罪僅撼動1%選民 杭特官司對拜登恐更致命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封口費」刑事案中被控34項罪名,紐約陪審團上月30日裁決全部成立,成為第一位在刑事審判中被定罪的前美國總統,量刑將於7月11日宣判。另一方面,拜登次子杭特因涉嫌非法持有槍枝而面臨3項重罪指控,6月3日開庭審理,這起美國史上第一次有現任總統子女受審的案件同樣備受關注。

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南韓總統尹錫悅5月27日在首爾舉行暌違4年來首場三邊峰會,會後聯合聲明表示三國同意加速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並重申對區域和平穩定、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各自立場」。美聯社

郭崇倫會客室EP161|中日韓峰會以「經貿」為中心的合作 能沖淡三方猜忌防範?

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南韓總統尹錫悅5月27日在首爾舉行暌違4年來首場三邊峰會,會後聯合聲明表示三國同意加速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並重申對區域和平穩定、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各自立場」。然而峰會一結束,北韓隨即在晚間發射偵察衛星「萬里鏡-1號」,雖以失敗告終,但傳遞強烈訊息引發各方關注。本集郭崇倫會客室邀請韓國檀國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訪問學人金珍鎬,來談中日韓峰會背後的政治意義,以及美中對抗下的東亞政治角力。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