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得獎專題】聯合報70周年 我們的監督與關懷

今年是聯合報70周年。監督有權力的人關懷有需要的人,是聯合報70年來一直努力在做的事。聯合報在新聞專業上的監督與關懷,很榮幸在今年獲得各界肯定,讓我們更有信心堅守並發揮媒體的職責,努力讓台灣變得更好。

揭弊1450 政府網軍食物鏈現形

🏆吳舜文新聞獎-文字類新聞深度報導獎

「1450」已成蔡政府操作網軍的代表名詞,源頭是曾被質疑為農委會網軍的「1450標案」。記者從1450標案追起,發現台鐵的標案存在諸多黑箱,更可議的是公部門使用納稅人的錢為己抹粉施脂,如果是施政有成還可說是政績宣傳,但台鐵近年出現各種事故,動用千萬費用為自己宣傳,就是淪落到靠網軍洗白自身的形象。〈點我閱讀〉

萊豬叩關調查報導

🏆台灣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平面報紙媒體報導獎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首獎
🏆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專題報導獎佳作

萊劑進口豬和全齡美牛2021年元旦進口,民眾有說「不」的機會嗎?聯合報採訪團隊走訪北中南五縣市傳統市場、小吃攤和大賣場,由肉品源頭追蹤到末端銷售供應鏈,發現「產地標示易造假」、「稽查人力不足」、「食藥署食品登錄系統只能管2%業者」等三大漏洞。政府高舉「全面標示」旗號,讓民眾自行選擇,忽略系統性管理風險,恐讓問題肉品流入市面,引發食安危機。〈點我閱讀〉

農藥實名制市場斷鏈 蔬果農藥殘留把關陷風險

🏆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平日報導獎優勝

農藥購買實名制7月上路,農民首次購買農藥時須出示身分證明核對身分,以作為蔬果農藥殘留追溯依據,但許多農民覺得麻煩、擔心洩漏個資不配合,有農藥行業者擔心硬要農民配合,會讓老主顧跑掉,只好把不願出示證件的消費者掛在別人名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亂象一堆。〈點我閱讀〉

告別不義之材 我們需要種樹,更要會砍樹

🏆第47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音頻類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耗時半年製作「告別不義之材」專題,探討台灣林業發展困境,借鏡多國林業策略,盼翻轉國人對林業的認知。「聯合開Pod」加碼推出音頻產品podcast內容,以軟性說新聞的方式,拉近此議題與民眾的距離,拓展閱聽眾族群。〈點我收聽〉

綠能煉金術:第一手訪談原音大公開 揭漁電共生黑幕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音頻優等

缺電、能源議題備受關注,針對政府力推的綠能政策「漁電共生」,記者走訪中南部6大縣市調查,獨家公開5段關鍵訪談錄音,帶領聽眾走進現場,聽見漁電共生5大亂象,包括:假養殖真賣電、政府監管互踢皮球、政客圈地牟利、台電恐用更高成本買綠電,以及對漁業和鳥類生態帶來的衝擊。盼喚起社會省思:漁電共生是否符合土地正義?〈點我收聽〉

去汙台灣/火燒屏船 揭開廢棄漁船長年「擠港」危機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短片優等

屏東東港今年6月及9月接連發生兩起港區火燒漁船的事故,記者實地追查,發現除了面目全非的火燒船外,港區還停靠為數不少等待去化的汰舊漁船,汰舊漁船除了造成擠港問題,更帶出了玻璃纖維處理無力去化的環保危機。

可分解塑膠之亂

🏆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平日報導獎特優

台灣限用塑膠包裝、容器等「限塑政策」邁入第20年,綠色和平組織調查零售通路的塑膠包裝使用比率卻不減反增,其中打著「可堆肥分解、環保材質」旗號的可分解塑膠,就是取代一般塑膠的要角。但經本報與綠色和平合作的實驗發現,歷經5個月掩埋和自然曝曬的可分解塑膠,如蛋盒、冷飲杯、蔬果容器等,依舊完好強靭,塑膠袋裝滿水也不會破,能否分解備受質疑。〈點我閱讀〉

108課綱追蹤報導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社會價值獎

108課綱(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在2020年7月上路滿周年,近4成的民眾表示擔憂、焦慮。學校端也表示新課綱實施後教學現場遭遇問題與困難,超過六成學校對於素養教學一籌莫展,更有將近七成學校認為政府提供的配套措施嚴重不足。聯合報團隊策展3年,除了監督政府,更陪伴新課綱學生一路成長。〈點我閱讀〉

她們的故事-全動畫數位專題

🏆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卓越新聞獎-卓越新聞報導創新獎-榮譽獎

「我創業,大家卻只關心我要不要結婚」、「在棒球場上,常有人對我說,妳查某的,妳懂什麼?」這些話語都曾出現在不少女性的生活中,有些人習以為常、甚至麻痺,有些人覺得不太對勁,卻不太敢說什麼。

但這次,我們決定把這些不對勁的事情說出來。〈點我閱讀〉

疫情下的孤獨死

🏆第20屆卓越新聞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特寫新聞獎

大疫下的生離死別——驟然染疫、立即隔離,甚而孤單死亡,親人間連訴說驚恐、彼此安慰的機會都沒有。本報導沒有著墨公衛政策辯論或政治攻防,而是透過遺族的故事,帶讀者看見疫情大爆發下近八百個家庭的恐懼、哀傷與不捨。〈點我閱讀〉

囚居晚年 老宅困老人

🏆台灣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網路新聞媒體報導獎

人老了,房子也老了,不適合的老家讓「在地老化」成為奢望。「老宅困老人」成為台灣難解的雙老難題。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台近43萬老人住在「無電梯公寓」裡,兩年內飆升九萬人;若再加上透天厝,根據衛福部106年資料,我國老人高達七成住在無電梯房屋。〈點我閱讀〉

無助的沉默 有口難言的選緘兒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融媒體人氣獎

「媽媽,我想當彌豆子。」六歲的「蝸牛妹妹」(化名)說。彌豆子是動漫「鬼滅之刃」的角色,總是咬著一段竹子。她要媽媽幫她買彌豆子的衣服,「說不出話的時候,我就要變成彌豆子。」這樣大人就不會一直問她:「妳為什麼不說話?」

選擇性緘默症是社交焦慮的極端表現,不被看見的病,無法跟陌生人說話,卻被誤解遭孤立霸凌……〈點我閱讀〉

水果甜蜜陷阱

🏆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專題報導獎佳作

「不甜,砍頭!」水果店常見這樣的趣味廣告詞招徠消費者,實際上從果農到消費者,長期以來都不自覺地陷入「甜蜜陷阱」,農民想方設法種出高甜度水果,爭取更好的收益;家庭主婦要挑夠甜的水果,避免小孩不吃,不僅吃不出水果真正的風味,水果含糖量若偏高,長期攝取也有健康風險。〈點我閱讀〉

詐騙為何找上老人?

🏆第一屆銀響力新聞獎-年度專題報導獎優選

近2年有7萬人被詐騙,每10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人,銀髮族多少有積蓄,但判斷力減弱,不容易吸收新資訊,成為騙徒下手肥羊。聯合報橘世代團隊從數據、心理、醫學、法律及實際案例,探討這個日愈嚴重的問題。〈點我閱讀〉

2020退休力大調查

🏆第一屆銀響力新聞獎-年度專題報導獎優選

退休,是許多人勤奮工作的終極目標,但以年齡或工作為界線的退休觀念與制度,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人口學家推估,2007年出生的人,半數都會活到百歲以上。

人生若以百年計,60歲正年輕,求學、工作、退休的三階段人生界線勢必打破。面對退休後可能長達20至30年的時光,必須及早規畫與準備。〈點我閱讀〉

〈5大指標 測驗你的退休力〉

六都新印象

🏆110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佳作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融媒體類首獎

「台北就是天龍國啊」、「台南的特色就是吃,還有很多寺廟」、「高雄以前有很多移入人口,現在則有很多北漂青年」。

若問台灣人對於六都的印象,得到的常是上面的答案,這些答案呈現了城市的某種面貌,卻也忽略了城市的其他可能性。〈點我閱讀〉

青春留鄉:用文化創意為地方創生

🏆2021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

台灣正面臨關鍵的轉折,包含鄉村人口流失、老化嚴重等城鄉發展失衡危機。但有一群人把青春奉獻給土地,他們默默付出,為在地創生,人在他鄉亦故鄉。 聯合報推出 「青春留鄉」人物系列報導,帶領讀者看見他們在地翻轉逆境的故事。〈點我閱讀〉

停車場收費黑洞坑錢

🏆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平日報導獎佳作

政府委外經營停車場收費亂象多,有些停車未滿十分鐘就收費,有些未達半小時也以一小時計價,台中、彰化發生多起類似狀況,雖每次超收僅十或十五元,但聚沙成塔,民眾成了冤大頭。台中市府已要求業者吐出超收費用,檢方也已主動調查是否涉及詐欺等不法。〈點我閱讀〉

陽明山水牛教我們的事

🏆110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優等

2020年底,陽明山擎天崗發生水牛群體暴斃。陽明山公園管理處證實,擎天崗上的水牛短短不到一個月已有5頭成牛、1頭幼牛暴斃,排除口蹄疫,也初步排除傳染病……〈點我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歡慶4周年!闖關168好禮大放送!中獎機會超高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