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關鍵字/西門町紅包場凋零 官方出手轉型打造銀髮族Live House
1960年代,為了提供大陸來台的軍人們的娛樂場域,仿造上海大歌廳並融入台灣文化的「紅包場」應運而生。歲月走了一甲子,鼎盛時期西門町數十間的紅包場,如今已寥寥無幾,當年在紅包場文化引領風騷的鳳凰大歌廳,舞者、服務生也都年華老去,該怎麼轉型?又該如何保存這項文化?在台灣正邁向超高齡社會,北市府文化局官員對紅包場產業的未來,態度並非全然悲觀…
系列文章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