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海基會前董事長、桃園前市長鄭文燦涉土地開發弊案被羈押,第一時間地方人士並不意外,據檢調情資,鄭任內展現超高效率通過十幾件重大市地重劃案,各界沸沸揚揚以「明目張膽」來形容,連帶最具爭議的桃園航空城徵收計畫也被重新檢視。
高雄市林園、橋頭和前鎮區各有3棟紙片屋,一片比一片還「薄」,紙房子窄得各有千秋;其中林園老宅現已不住人只住鳥,成了屋主兒子的寵物之家;橋頭區的單薄屋則被年薪百萬電子工程師從阿嬤手中買下,賣起飄香鹽酥雞;前鎮區「薄如紙」的透天厝,一開門踏一步就是後院,每天可看輕軌列車駛過;房產專家解析,3處紙房子皆因同樣理由成就現今這番模樣,要賣屋有其優勢,議價有得談。
「小時候看過去都是山,很少工廠。」仍是社會新鮮人的張晏綾在桃園龍潭家鄉活了一輩子,等於與龍潭科學園區第一期、第二期計畫一起長大,「原本(工廠)還很遠,後來愈來愈近、愈來愈近。」張晏綾現在走出家門,映入眼簾的就是台積電的廠房,一家人過去還拿香拜台積電。「拜神明不是要先祭天嗎?我們以前很笨,就是對著台積電(方向)拜,沒想到會拜到我們家門口!」
「鄭文燦,混蛋!」恐面臨迫遷的桃園龍潭居民10月30日至行政院抗議,憤怒地用紙團代替雞蛋丟向桃園市前市長、現任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的相片,表達內心強烈不滿。龍科三期擴建案自去年宣布以來,土地徵收程序隨即啟動,卻缺乏與在地民眾溝通,尤其時機點近市長選舉前夕,更被認為是拿台積電當吸票機;有桃園市議員就拿出公文批評,國科會直到今年3月底才完成可行性評估報告,提早宣布台積電會進駐,分明是先射箭再畫靶!
台積電因為居民抗爭因而宣布退出桃園龍潭科學園區3期設廠,民進黨趁機把鍋都甩給桃園市長張善政,卻絕口不提,正是因為中央先徵地再招商的做法,才會引發發居民反彈。這種被批評是公然搶劫的圈地作法,不正跟當初大埔事件如出一轍,當初許多激烈高喊「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的人,此刻怎麼全都鴉雀無聲?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了解行政訴訟新制。
台灣光電案場氾濫欠管理,內政部還預告要鬆綁「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非都管),讓列為「綠能發展區」的農地等不受面積限制種電。事實上,若要達到國發會去年提高的2050年光電目標,台灣恐須再割出約8個台北市大小土地才能達標,非都管的鬆綁,其實只是政府藉由法令遂願的第一步。
新竹縣、市分家40年,新竹市境內迄今仍有多達逾2500筆新竹縣的縣有地,面積廣達近250公頃,衍生不少土地糾紛。 新竹縣、市土地「我地中有你,你地中有我」,不僅造成居民困擾,阻礙新竹市整體規畫,還引發縣、市府角力。 竹縣府要向無償撥用土地的單位收取租金,連公立學校都被通知將收費。承租土地的百年工廠面臨被收回土地窘境,縣有地的處分方式衝擊市民居住權,讓租戶憂心忡忡。 而市定古蹟「新竹州圖書館」所在地在被指定古蹟前,由地主新竹縣府賣給新光人壽,新光人壽原打算興建大樓,卻因縣、市政府土地使用認定差異,官司纏訟多年。一度閒置數十載,後來華麗轉身為星巴克。 新竹縣市土地問題牽扯,攸關人民居住權利。本專題以三篇系列報導深度剖析,讓您了解背後的層層故事。
英國著名人類學家瑪麗.道格拉斯,20世紀經典名著「潔淨與危險」,指出人類在分類社會系統過程中,將汙穢視為威脅系統的危險力量,必須排除。在這樣的分類中,世界被一分為二,一邊是秩序的、結構的、潔淨的、安全的,另一邊是混亂、非結構的、汙穢的、危險的,後者幾乎被視為惡。
自辦重劃案多年來造成許多居民流離失所,不少人認為其法源「獎勵重劃辦法」須徹底檢討。監察委員施錦芳表示該辦法根本違憲,監察院長陳菊也很關心,交監委全盤了解中;學界指出,自辦重劃實質上是官方披著自辦模式外衣行使公權力,相關法條須大修,也有學者和立委認為此辦法該廢除。
1953年實施的耕者有其田制度在一般想像中,發揮地主讓利、佃農得利效果,但利益重分配是否合理,一直是學者關注焦點。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就指出,當年高達7成共有地所有權人的土地面積在1甲以下,卻因政府定義被視為「地主」,結果被迫交地給另一人,好些原所有者因此輕生、發瘋。
政府在1953年實施「耕者有其田」制度,對台灣產生何種影響,多年來一直是討論焦點。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瞿宛文近日出版「農村土地改革與工業化」(聯經出版),重探耕者有其田功過,認為相關政策促使台灣逐步從傳統農業社會成為現代化工業社會,成績顯著。 不過,瞿宛文也指出,伴隨耕者有其田政策而來的補償地主措施,將原為公有的台泥等四大公司民營化、把股票分給地主,雖然照顧了中大地主,但未必照顧到基層共有地小地主。公司民營化後的成果也成敗參半,其中台灣水泥雖然亮眼,失敗的公司也不少,都是相關政策力有未逮之處。
你有想過二戰前,自己祖先其實曾擁有如今變成公有地的土地嗎?台灣300多年來歷經多個政權,造就一段黑暗的土地史… 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產,許多人卻因不識漢字、不懂新制而失去土地,如今後代拿著清朝的地契,仍無法向政府討回祖產,聽聽這段故事…
台鐵公司化草案連日來爭議不斷,相關的土地資產活化效應也成焦點。民間團體、政府迫遷受害者與學者憂心,該草案第22條稱未來台鐵公司可依狀況報請都市計畫迅行變更,恐讓近年來因交通建設過度徵收民地的狀況越演越烈,造成更多迫遷民眾,要求刪除該條文。
高雄大崗山陳家以160餘件清朝古文書乃至神主牌等證據,創下首件法院將未登記林地判為民有紀錄,揭開台灣戰後黑暗土地史。只可惜,即使陳家擁有土地證據確鑿,法院甚至直指這是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範圍,林地管理單位林務局仍決定上訴。
高雄大崗山陳家以古文書證實國家未登記土地實屬私有,法院更一審判這是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範圍,政府應將自認國有地還給人民。依陳家估計,台灣戰後類似受害人約200萬人,學者表示,此案最後若確定陳家勝訴,將創判例紀錄,於所有對台灣土地登記有異議者都是正義曙光。
1955年3月16日,台灣工礦公司在省會三軍球場舉行開放民營股東大會,為四大公司開放民營後最後召開股東大會的一家,開放民營股東大會後,將為實施耕者有其田案,以四大公司開放民營補償地主地價工作的完成。...
台灣歷經多個政權,不少民眾因改朝換代制度改變,都遭遇天翻地覆的土地所有權變動。20世紀後,影響最大的就是國民政府1945年起採只認土地登記證明,忽略日本時代在不同制度下僅約4成民眾有登記土地,1947年「土地總登記」更規定未登記土地皆歸國有,眾多原墾農受害人土地正義問題至今未解。
高雄陳家清乾隆元年(1736年)就在大崗山開墾,陸續買30多公頃土地,其中約三分之二在日本時代被畫為保安林內,因尚未查定,未列國有。但2003年政府下令將全台未查定地登記國有,陳家土地也在2009年遭林務局申請登記,雙方官司一打至今,如今決定關鍵在一紙證明陳家清朝土地所有權的「契尾」。 這場歷史可回溯300年的土地官司,陳家在台灣「只認登記」的當今土地制度觀念下,先前一路輸。上訴到最高法院時,最高法院認為之前法院宣判應需更多證據,發回更一審,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因此委託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玉茹鑑定陳家提供的古早土地所有權文書,成為可能扭轉官司勝敗的關鍵。結果將於16日宣判。
「高鐵延伸宜蘭案」鬧得滿城風雨,不但站址選項提前曝光,讓各站支持者爭論不休,現更傳出中央與地方欠溝通,不只今年以來再無開會,交通部日前舉辦說明會,還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掛名宜蘭縣長林姿妙為共同主持人,讓縣府非常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