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萬象

【土地正義300年/下】多次政權更換讓土地權天翻地覆 原墾農受害人問題至今未解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玉茹(右)表示,陳家所留清朝契尾註明的業主陳宗器,本人和子孫陳達、陳斷三代都在契尾土地登錄的1892年後10年內過世,可想見其間血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玉茹(右)表示,陳家所留清朝契尾註明的業主陳宗器,本人和子孫陳達、陳斷三代都在契尾土地登錄的1892年後10年內過世,可想見其間血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歷經多個政權,不少民眾因改朝換代制度改變,都遭遇天翻地覆的土地所有權變動。20世紀後,影響最大的就是國民政府1945年起採只認土地登記證明,忽略日本時代在不同制度下僅約4成民眾有登記土地,1947年「土地總登記」更規定未登記土地皆歸國有,眾多原墾農受害人土地正義問題至今未解。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最佳時機】11/30前訂閱年方案抽 iPhone 16
累積閱讀量再享訂戶好禮11抽!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最佳時機】11/30前訂閱年方案抽 iPhone 16
累積閱讀量再享訂戶好禮11抽!

系列文章

台灣眾多在清、日時代就墾地的「原墾農」,因早年契約多遭蟲蛀或在戰亂中遺失,對內政部2007年承諾原墾農「還我土地」計畫的申請,全遭駁回。圖高雄田寮陳隶昇家族遠在清朝時期在當地擁有數十甲土地的現貌。記者劉學聖/攝影

【土地正義300年/中】一只檜木箱救陳家證據 其他8000多名原墾農地為何變國有?

高雄大崗山陳家珍藏「契尾」等160餘件清朝古文書,成為與政府打土地官司的重大籌碼,關鍵在早年有餘力用珍貴檜木箱保存。台灣眾多在清、日時代就墾地的「原墾農」則連這籌碼都沒,早年契約多遭蟲蛀或在戰亂中遺失,8千多件對內政部2007年承諾原墾農「還我土地」計畫的申請,全遭駁回。

高雄陳家保留光緒18年(1892年)3月,由「台灣省布政使司」發出的布字第 3143 號、給當時鳳山縣業戶陳宗器的契尾。陳宗器正是今日陳家抗議代表陳隶昇的祖先。圖/陳隶昇提供

【土地正義300年/上】橫跨百年土地官司 關鍵清朝「契尾」能否獲認證扭轉勝敗?

高雄陳家清乾隆元年(1736年)就在大崗山開墾,陸續買30多公頃土地,其中約三分之二在日本時代被畫為保安林內,因尚未查定,未列國有。但2003年政府下令將全台未查定地登記國有,陳家土地也在2009年遭林務局申請登記,雙方官司一打至今,如今決定關鍵在一紙證明陳家清朝土地所有權的「契尾」。 這場歷史可回溯300年的土地官司,陳家在台灣「只認登記」的當今土地制度觀念下,先前一路輸。上訴到最高法院時,最高法院認為之前法院宣判應需更多證據,發回更一審,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因此委託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玉茹鑑定陳家提供的古早土地所有權文書,成為可能扭轉官司勝敗的關鍵。結果將於16日宣判。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