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土改/台灣由農轉工功臣──耕者有其田 其實源於國共鬥爭
政府在1953年實施「耕者有其田」制度,對台灣產生何種影響,多年來一直是討論焦點。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瞿宛文近日出版「農村土地改革與工業化」(聯經出版),重探耕者有其田功過,認為相關政策促使台灣逐步從傳統農業社會成為現代化工業社會,成績顯著。
不過,瞿宛文也指出,伴隨耕者有其田政策而來的補償地主措施,將原為公有的台泥等四大公司民營化、把股票分給地主,雖然照顧了中大地主,但未必照顧到基層共有地小地主。公司民營化後的成果也成敗參半,其中台灣水泥雖然亮眼,失敗的公司也不少,都是相關政策力有未逮之處。
系列文章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