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蘇貞昌正式下台,然而,這波人事異動,多數閣員都被今天上任的新閣揆陳建仁慰留,這種等於只撤換蘇貞昌的內閣改組,無疑是讓蘇貞昌成為民進黨政府最大的代罪羔羊。
這次內閣改組,新任者少,留任者居多,這恐怕不是以穩健為主,而是找不到合適人選,更沒人想要跳火坑,以及各方角力下,最後妥協的結果。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是否角逐總統大位,將是國民黨最大的變數,甚至可能衝擊到新北市長侯友宜能不能再上一層樓;只是,郭台銘沒給答案,只說「讓神明來做決定」。言猶在耳的是,郭台銘上一次想要問鼎總統大位時,也說...
副總統賴清德的兩岸論述,遭到美方的質疑,雖然他不斷強調自己是延續蔡英文總統的路線,但時空更迭,蔡總統的兩岸論述能否經得起考驗,恐怕不能同日而語,不論賴清德的兩岸主張為何,重點是不讓自己成為美中台關係...
賴清德向台南市民道歉了,可是,他的道歉,恐怕以政治操作的成分居多,而且,一般社會大眾也應該感受不到賴清德的誠意。這也是賴清德接任民進黨主席後的另一個挑戰,如何從黨員、市民再到台灣人民,都願意認同賴清...
這個周日(1月15日)投票過後,副總統賴清德將成為民進黨主席,這一陣子,他正展開「向黨員報告」的行程,其實,賴清德更應該安排的是「向全民報告」活動。
本月13日,將是立法院本會期的最後一天,未來兩周,更是行政院長蘇貞昌去留的關鍵。而蘇貞昌若有智慧,想要留下一個好名聲,應該華麗轉身下台。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幾乎已經進入戰鬥位置,國民黨有意角逐大位的人士也應即早表態,千萬別再上演等到黃袍加身的戲碼,應趁著民氣可用的態勢下,乘勝追擊,大可不必扭扭捏捏,以免最後變成歹戲拖棚。...
超徵的稅收,到底是要發振興券或現金,這個人民最想知道的重點,昨天的國安高層會議沒給答案;而這一個留給社會大眾的懸念,正好又讓蔡英文總統可以展現大權在握,而且進行另一波政治計算。
蔡政府上台以來,在2018年、2019年和2021年均超徵稅收。截至今年11月為止,全年超徵稅收可望達到4500億元,包括民進黨立委在內,朝野政黨都呼籲還稅於民,讓人民可以共享經濟成果,獲得一些小確...
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NDAA)」,提供台灣未來5年100億美元的無償軍援,但千萬別高興太早,同一天,美國國會通過綜合撥款法,只授權提供2023年有20億美元的貸款。簡單來說...
撤換行政院長蘇貞昌的聲音不絕於耳,蔡英文總統不換閣揆的意志有鬆動的現象,但重要的是由誰來接任閣揆,這個人選不僅要讓人民看到希望,更必須讓民進黨內部能夠普遍接受。不過,這應該都只是想想而已,因為蔡總統...
不專業的國防部,被民進黨政府給政治凌駕也只是剛好而已;目前的兵役延長方案,正是處於這樣的一個狀態,府院高層不滿國防部提出的版本,最後只好透過政治手段來解決。
台北市長柯文哲即將在月底卸任,雖然他才剛連任民眾黨主席,但情勢可能比昔日更嚴峻,即使他過去以一人之力扛全黨,但在他邁向總統之路時,未必會是全黨扛一人,這部分要看柯文哲如何持盈保泰。
其實,人民一點都不在意民進黨有無反省,這是他們自家的事,但人民在乎的是政府能否帶來更好生活,這攸關政策是否要改弦更張、內閣是否應該改組。
副總統賴清德已是綠營的準王者,所以他欠缺的是一位造王者,輔佐他順利登上總統大位,當然,賴清德自己可以身兼造王者,問題是,這對他和民進黨立委的選情能加分嗎?
桃園市長鄭文燦能否成為民進黨主席,關鍵在於副總統賴清德是否點頭,至於鄭文燦的論文案反而是其次問題。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蔡英文總統請辭黨主席,行政院長蘇貞昌留校察看,面對即將到來的人事大地震,副總統賴清德被迫提前接班。 這次投票前,賴清德原本還有一些潛在競爭者,只是像鄭文燦未能成功守住桃...
這一次地方選舉,民進黨大敗,原本還獨攬大權的蔡英文總統,就算不跛腳,也只剩下半條命了,現在就看她如何苟延殘喘撐過最後任期。
現在已經看不到競選台北市長的民進黨候選人陳時中,只看到一位提油救火的衛福部長薛瑞元,未來不論陳時中有無當選,薛瑞元選前此時的模樣,肯定會被記上一筆,要不是輔選有功,就會是敗選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