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評析

端午節的政治寓言 選擇「屈原投江」是因為逃不過政治正確

歷史上屈原的故事,背後涉及戰國的國際局勢、楚國內部的派系鬥爭,甚至連以屈原作為「端午節」的典故,都有濃濃的「政治正確」意味。圖為湖北省秭歸屈原祠主殿內的屈原青銅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歷史上屈原的故事,背後涉及戰國的國際局勢、楚國內部的派系鬥爭,甚至連以屈原作為「端午節」的典故,都有濃濃的「政治正確」意味。圖為湖北省秭歸屈原祠主殿內的屈原青銅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天是端午節,世人皆知華人社會划龍舟、吃粽子,典故來自於戰國末期楚國官員、文學家屈原因懷才不遇,投汨羅江的故事。但是歷史上屈原的故事,遠不是「懷才不遇投江」而已,背後涉及戰國的國際局勢、楚國內部的派系鬥爭,甚至連以屈原作為「端午節」的典故,都有濃濃的「政治正確」意味。發人深省的是,這樣的政治寓言,放到今天,都還是有「當代政治」的既視感。...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6/30前訂閱年方案
輸入折扣碼 vip50 現折50元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6/30前訂閱年方案
輸入折扣碼 vip50 現折50元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