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鍋

部隊鍋EP173|尋訪中科院 一探飛彈、雷達、無人機的研發奧祕

圖為海軍海鋒大隊的陸基雄二反艦飛彈。圖/軍聞社
圖為海軍海鋒大隊的陸基雄二反艦飛彈。圖/軍聞社

🎧立即收聽 按下左側播放鍵↓

中科院是我國國防技術研發重鎮,歷來生產許多像是天弓飛彈、雄風飛彈等重要軍事裝備。不過這些雷達、飛彈、到近年受到矚目的無人機,研發過程有什麼樣的挑戰?為什麼我們要研發衝壓引擎、相位雷達甚至是攻擊型無人機?本集藉著採訪中科院研發展示館,採訪數位國防領域的科學家,一探這些重要軍事裝備的研發過程。

本集的影音在6月的軍情+播出,這集Podcast為完整收錄的訪談內容。

📣本集重點

  • 擎天計畫從雄二量產時就開始。最早的雄三塞不上船,因此助推火箭一分為三。
  • 固態火箭、液態火箭、衝壓引擎、渦輪引擎,種類很多,飛彈的動力選擇怎挑?
  • 目獲偵搜工具一字排開,從低頻到高頻,最後變成光。
  • 台灣的雷達技術發展,原來跟台積電有那麼點關係。
  • 雷達底下為什麼會有多軸雲台?為什麼新的雷達可以不裝?
  • 無人機是未來武器趨勢,從一開始AI技術就被考慮。
  • 操作無人機需要飛行技能嗎?未來就跟打電動一樣,甚至動動滑鼠就好。

📣更多收聽平台

推薦閱讀

兼顧成本與效能的國造智能水雷?直擊中科院在左營軍港的密測

中科院強弓防空飛彈套件測試曝光 美軍火商焦慮積極情蒐

【會員限定】DIY專屬新年賀卡,傳遞滿滿心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相關新聞

我國F-16使用的頭盔顯示器JHMCS。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部隊鍋 EP203|頭盔顯示器看到哪裡打到哪裡 不同世代有著什麼性能差異?

七龍珠裡的戰鬥力眼鏡砍起來很科幻,實際上在軍事領域,頭盔顯示器也發揮了不少功用。不過頭盔顯示器就如同其他科技產品,有著不少世代間的差異,本集部隊鍋邀請到前經濟部航太小組專案經理Cruise來聊聊,不同世代的頭盔顯示器有什麼不同功能,又各自有著什麼性能差異呢?

國軍向美國採購的M1A2T去年底抵台,在採購之初即受到高度矚目。圖/軍聞社

部隊鍋 EP202|最強戰車M1A2T抵台 要如何在兵種與軍種間運用?

國軍向美採購的M1A2T去年底抵台,在採購之初即受到高度矚目,無論是人員赴美受訓、接裝、車輛曝光、海運過程,無處不受到重視。挺M1者認為國軍停滯許久的裝甲戰力有了大躍進,反對者認為M1在無人機世代不過是活靶。本集邀請到前陸軍八軍團副指揮官郭力升來聊聊,為何買這款戰車,買了怎麼用才對?

國軍1月7日起連三天舉行「春節加強戰備」操演,圖為首日由陸軍的CM11勇虎戰車演練重要目標應援作戰。記者陳正興/攝影

部隊鍋 EP201|一場春巡尬三軍 唯一名正言順的「秀場」各軍種要怎麼把握?

國防部本週邀請媒體採訪每年春節前的「春節加強戰備」,以往多半是兩天的行程,今年難得拉長成三天,是有什麼特別的操演,還是要展現什麼裝備與技術? 本集部隊鍋邀請到曾連辦過五屆春巡的前空軍新聞官王鳴中來聊聊,在這個每年必備的春節大拜拜中,各軍種要如何使出渾身解數呢?

圖左為楊喬琳當兵時的照片,亮麗的為表被稱為聯勇之花;圖右為楊喬琳成為青年日報記者採訪時的工作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楊喬琳提供

部隊鍋 EP200|從媒體聯訪的聯勇之花變成軍事記者 她的軍旅生涯跨度有多大

這些年對於國軍女性士官兵採訪的經典新聞,莫過於2012年6月聯勇操演時的聯訪,當時兩位受訪的亮麗女官兵造成媒體一陣騷動,在事後媒體間還稱為「聯勇之亂」。 在事隔多年之後,當年受訪的其中一位女兵楊喬琳,現職變成了國防部所屬的青年日報記者,本集邀請她來聊聊,到從受訪者到訪問者,這180度的轉變有著什麼轉折呢?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