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的小客機/下】台灣曾有望生產「女王座機」 為何流局與英互控「刁難、隱瞞」

1987年,政府宣布開放天空政策,允許民間籌組航空公司。次年成立的馬公航空,先購入兩架英國HS.748雙渦輪螺旋槳客機,1990年又引進BAe146。廣告當然不忘強調,BAe146是英國女王的座機,更是國內線唯一的四引擎機種,安全性高人一等。
BAe146來到寶島的同時,政府的投資觸角也伸向英國。雙方一度提出,要將本機種的生產線移到台灣,還要進一步研發改良型。如果翻閱當年的舊報紙,會發現充滿美好願景,官員與媒體不斷宣稱自製客機馬上就要出廠,台灣即將變成航空大國。然而30年後的今天,這個美夢並沒有實現。計畫為什麼失敗?當年的官場與社會氛圍,與如今有何不同?合作案如果當真上路,是否真會成功?
系列文章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