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購屋前 入厝後 你會遇到的居住陷阱…

買了預售屋,交屋後才發現問題怎麼辦?專家指出,買方有檢查並即時通知瑕疵的義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買了預售屋,交屋後才發現問題怎麼辦?專家指出,買方有檢查並即時通知瑕疵的義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購屋前、入厝後,有哪些眉角要注意?

來看這7大你必知的地雷陷阱。<申請試閱/訂閱>

🎧按右下角播放鍵 社會記者法律教戰

◎ 購屋篇

買房前 先懂這些騙人的行銷話術

新竹一名工程師以為自己用1380萬元買到57.6坪房屋,以為大賺,簽約時沒注意單位是平方公尺,成交2個月才從實價登錄網發現換算起來只有51.8坪,消失約6坪,市價170萬……

#公設比多少才合理

🎧政府喊公設合理化有用嗎?聽專家來解析↓

#預售屋陷阱停看聽

已經購買預售屋的消費者,若知道還沒有蓋起來的房子,已經有人在此意外身亡,會不會擔心將來豪宅整棟變凶宅?

買房運用借名登記有風險,有些人會運用土地法及民法相關規定,卡住房子不被轉賣或移轉登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買房運用借名登記有風險,有些人會運用土地法及民法相關規定,卡住房子不被轉賣或移轉登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借名登記 小心有法律風險

不少人買房後,或是考慮優惠貸款、或節稅避稅等考量,會把房產登記在自己妻子、子女名下,這種「借名登記」的做法行之有年,但其中卻潛藏法律風險。

#新房子其實是爛尾樓

辛辛苦苦存錢買的新房子,屋齡卻比銷售時宣稱的多了20年,其實是建商翻修的爛尾樓...接待中心貼滿的紅紙都是假的?

震樓機器主要功能是敲擊、振動,用鐵桿固定在天花板,可將聲響傳遞至樓上空間,「以暴制暴」方式反制樓上鄰居製造噪音,衍生不少爭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震樓機器主要功能是敲擊、振動,用鐵桿固定在天花板,可將聲響傳遞至樓上空間,「以暴制暴」方式反制樓上鄰居製造噪音,衍生不少爭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 入厝篇

#遇到惡鄰 法院怎麼判

都會型城市的社區大樓住宅林立,噪音特別容易穿牆而入,噪音吵到樓上或樓下住戶睡不著,該怎麼辦?鄰居之間的糾紛除了噪音,漏水也讓人頭痛,但房子漏水可能連屋主自己也不知道,往往引發更大問題。

#社區規約vs.房屋合法權利

現代人居住在公寓大廈的比例愈來愈高,也衍生出不少糾紛,最常見的是管理費繳費爭議,幾乎各社區都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現代人居住在公寓大廈的比例愈來愈高,也衍生出不少糾紛,最常見的是管理費繳費爭議,幾乎各社區都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現代人居住在公寓大廈的比例愈來愈高,也衍生出不少糾紛,雖然社區住戶受規約規範,但社區規約是否能無限上綱?資深法官認為,社區多數決的規約是否能拘束所有住戶,現在有兩派說法...

【感謝祭活動】訂戶限定,累積閱讀再享誠品禮券11抽,看越多賺越多。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