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淨零式/高碳排企業砸50億仍難達標 專家稱「政府不能只考驗企業」
從去年COP26聯合國氣候大會之後,2050淨零碳排成為各企業的新目標,但是根據2020年度統計,國內前十大碳排企業的總碳排放量突破1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就占了全國的38%的排碳量,環保團體認為,這些碳排大戶都得負起減碳責任。細看這些排碳大戶,光是石化業就有六家,包括台塑、中油、長春石化等等。鋼鐵則有2家,其中中鋼占比達7.4%,這些高碳排企業的外部成本高達6500億元。換句話說,這些排碳大戶都曾經是帶動國內經濟的產業先鋒,即便現在都仍居於基礎型工業,考量產業的高需求,台灣也無法立即喊停。因此,這些高碳排企業如何邁向淨零,也等於是台灣的淨零關鍵。
高碳排的艱鉅淨零是台灣淨零式系列專題的第三則,採訪鋼鐵業以及石化業,深入廠區拍攝減碳設施以及企業轉型,從現況與難題著手,並探討淨零對高碳排來說容易嗎?是否淪為「漂綠」口號?這場淨零生存戰其實考驗的不只企業,也跟全民的消費意識,甚至公共參與習習相關,才能凝聚屬於台灣的淨零共識。
系列文章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