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用天網防疫,你可以接受個資隱私被監控嗎?

指揮中心日前利用「天網」(後來正名「電子圍籬2.0」),揪出多名違規參加五月天跨年演唱會的自主健康管理者,鐵腕防疫之下也飽受朝野批評,人權團體更質疑此舉已超出法律授權,政府為了防疫無限上綱,卻可能侵害國人個資和隱私權。
事實上,政府為了防疫對民眾進行電子監控早已不是第一遭,除了透過手機定位和基地台資料追蹤接觸者,甚至調查這些匡列者的健保資料。政府為防疫撒下天網,民眾也因憂心疫情而覺得無感或是選擇容忍。
對於政府使用科技監控民眾,你怎麼看?
- A. 防疫優先,犧牲這些隱私是可接受的。
- B. 此門一開就再難關起,防疫不該是政府擴權的理由。
- C. 只要說明用途、固定刪除資料,可以接受電子監控。
- D. 科技社會很難不留足跡,習慣就好。
- E. 我有其他看法!
過去用於打擊犯罪或反恐的科技監控技術,如今因為一場世紀疫情,被合理化的泛用到一般民眾身上,這場防疫與隱私權的拉鋸戰,短時間恐難落幕。你喜歡這樣的「天網社會」嗎?歡迎一起來討論。
你也可以看:
「天網」正名就不算侵害穩私?全民公敵正在台灣上演五月天演唱會混入自主健康管理者 神祕天網怎麼抓到人?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