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今年地震與颱風重創花蓮觀光,交通部「振興花蓮自由行補助方案」6月起上路,一再加碼,最新的3.0 plus方案來到單月補助2500元,且延長至12月20日。
一個人「獨旅」正夯,無須遷就更輕鬆,臉書粉專「一個人去旅行」今年加入會員暴漲到38萬人,版主說,退休人數增加,很多人想嘗試輕鬆自在獨旅體驗,而長者如何規劃才能享躺平出遊,有哪些工具可協助,學問其實不少。聯合報數位版專訪旅遊達人、獨旅者暢談獨旅如何準備,以及為何享受獨旅。
疫後國人出國熱度未減,分析過去一年出國旅客結構發現,去年出國女性較男性大增75萬人次,其中赴日女性較男性多54萬人次、赴韓更多出2倍;20多歲男女出國比例最懸殊,男性僅2年齡層出國人數較女性高。放眼今年旅遊市場,旅遊業者指出,今年第3季日本、東南亞團費可望下降,除了帶動日韓旅遊持續暢旺,暑假歐洲旅遊銷售也異軍突起。
賴清德總統就職後,旅行業者仍盼不到解除台灣組團到大陸旅遊的「禁團令」,近日業界卻盛傳政府官員「默許」可繼續接團、不會嚴抓、開罰,此舉也造成業界「鴿派」與「鷹派」論戰。聯合報數位版揭開賴政府「放寬不解禁」內幕。
台港線在今年預計會有兩家新的航空業者進入市場競逐,現有的航空公司又評估增班,炒熱這條航線的載客率與航班數。運能增加,勢必也帶動兩地的觀光推廣,香港旅遊局推「輕奢」產品,鼓勵白領上班族姊妹淘相約到香港出遊、享受美食犒賞自己,台灣觀光署在2023年主打「療癒台灣」,今年台灣除了美食、購物外還能賣什麼?
交通部觀光署今於桃園國際機場喜迎今年第600萬名國際觀光客,更喜滋滋地宣示明年將加入「千萬俱樂部」恢復疫情前水準,但對比鄰近國家,日本早在今年10月就宣布入境的外國觀光客人數已恢復到疫前水準,泰國直到12月,觀光客人數已破2500萬人次,恢復到疫情前的六成多,越南光是到9月,觀光客人次也有高達近900萬,南韓更有多個單月觀光客人次破百萬的紀錄。 換句話說,台灣600萬旅客的成績不僅沒有特別亮眼,甚至還有點落後。當觀光逆差的情況愈來愈嚴重,當國旅沒人玩,國際旅客又成長有限,「旅遊赤字」愈來愈大,但政府卻不以為意,這600萬旅客恐怕不是台灣觀光發展的喜訊,而是警訊。
倫敦政經學院研究指出,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落在正值青年的23歲,另一個則是老年的69歲。不過,前衛生署長葉金川卻認為,有幸福感的歲月是能被延長的。他同時也打破一般人刻板印象,認為疾病不是影響樂齡生活的主要因素。「2023退休力大調查」系列報導數位版第二篇「持續活力,創新玩耍不老」,將以葉金川最近帶「馬祖千歲團」的經驗告訴大家,如何才能延長幸福時光。他並傳授帶高齡長輩出遠門,必須準備好的2個秘訣。...
截至今年10月,韓國來台觀光人次突破55萬,排名第三,形成「觀光韓流」。交通部觀光署11月在韓國掛牌成立第二個辦事處,地點選在釜山,強化韓國南部重點城市的觀光宣傳。這兩年韓國來台觀光客大幅成長,台灣的吸引力有哪些?韓國民眾期待哪些觀光誘因?本集節目邀請韓國導遊崔允僖,從帶團經驗和旅遊業者角度,分享韓國觀點。
新冠疫情後,旅遊型態轉變,以往國際觀光客到台灣,跟著旅遊書、官方行銷資訊品嘗美食、玩景點,但這種模式,已經逐漸轉變為跟著網紅、YouTuber的腳步「按圖索驥」,體驗旅遊書上看不見、以往沒吃過的「行仔內」美食,他們的口袋美食,有些連台灣人都不知道。 專家觀察,外國旅客有的較保守「慢熱」,只會點旅遊書介紹的餐點,南韓、港澳、歐美旅客就較願意嘗鮮,追尋隱藏版美食,想賺觀光財需要更多新鮮感,交通部觀光署與觀光業者準備好迎戰了嗎?
中國大陸政府8月10日開放到日本等國的團體旅遊,依然見不到陸客重回日本各地爆買的身影。與疫情前同月的百萬陸客相比,恢復不到四成,根據日本經濟新聞9月上旬對觀光相關企業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業者認為核汙水排海影響輕微,中國經濟成長趨緩與航班少,是陸客回不來的主要因素。 曾是日本觀光產業大戶消失,旅宿業者的反應卻老神在在,飯店業者異口同聲,中國遊客取消等幾乎不影響生意,其背後原因,跟台灣讀者今年到東京玩都「很有感」的這一點有關……
交通部航港局推出的「TAIWAN Hi」品牌,今年就和多家旅行社合作,共同打造藍色公路遊程。舉例來說,想去小琉球玩,遊客可以搭乘船隻從屏東東港碼頭前往小琉球,航程約為30分鐘至1小時,抵達後,就可以租用摩托車或自行車來探索島上的景點。目前相關套票內容包括小琉球自由行,機車24小時&景區門票&SUP(1人1板)&BBQ(吃到飽),售價2500元起;或是提供包含住宿、船票、機車的自由行行程,內含小琉球風景區門票、生態浮潛體驗,售價只要2800元起。...
郵輪旅行2019年達3000萬人次,雖然一度因疫情按下暫停鍵,但疫後全球郵輪市場快速復甦,國際郵輪協會(CLIA)預估,2025年可破3400萬人次。另針對歐美、澳洲、巴西等9國,共4500名旅客的今年初的調查也發現,隨著疫後解封,郵輪假期需求上升,消費者對郵輪旅行的信心調查仍相當高。 台灣郵輪市場也蓬勃發展,不僅多艘國際郵輪拉來靠港、做母港,業者更推出許多新產品,想在郵輪上開賽車競逐、逛綠意盎然的中央公園,都能滿足。...
疫情過後,國內旅宿觀光業依舊不旺,「陸客」成為業者期待的源頭活水。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5月19日宣布,即日起恢復台灣旅遊團赴陸旅行。但對台灣觀光業來說,最好的作法是恢復開放兩岸旅遊,既能填補消失的國旅,迎來陸客的觀光商機一年至少上千億元。
一個人旅行對時下年輕人非常普遍,但熟齡族群也是一個人旅行的生力軍,不論跟團還是自由行,不論是出國還是國旅,愈來愈多熟齡人士投入這場大人的冒險,旅行是為了遇見最好的自己,只要出發,永遠不遲。 「一個人旅行,說是孤獨,但是開放更大的可能性認識其他也獨旅的人。」部落客「嫺人」經常寫投資理財的文章,其實她的旅遊心得也很精彩。她最近送給自己退休5年的禮物,就是一個人的日本旅行,旅途中有一個人的自在,也有遇見新朋友的奇遇與驚喜。...
暑假期間也是不少人規畫國外長程旅遊的時間點,但相較於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坊間旅行社業者有更多彈性可以操作歐洲市場。只不過暑假這個時間點是遊歐旺季,不僅氣候宜人,節慶也多,全世界旅客都湧入的狀況下,旅行社只能搶房、搶車、搶資源,團費較過往漲三成是常態。業者建議,想遊歐的民眾可以把眼光放到9到10月,目前已有很多業者在包裝賞楓的遊程內容,並規畫較長天數,整個精算下來會比較划算,也能更深度遊。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昨(19日)表示,即日起恢復旅行社經營台灣居民來大陸團隊遊業務。消息一出,看似兩岸觀光露出曙光,交通部觀光局卻表示,出團禁令尚未解除,要等待協商完成,但事實上問題不在協商完成,而是蔡政府和陸方根本沒有實際能做決策的溝通管道,所以看似可通的「單行道」還是行不通,要達到疫情前的「雙向道」還有很多關卡。據掌握,若兩岸觀光推動進程仍持續延宕,旅遊業者不排除將有更進一步動作。
疫後未見國際觀光客來台人潮,政府遭質疑未衝刺,交通部觀光局將在5月推出「加速擴大吸引國際觀光客方案」,不過就有旅行社業者質疑,此舉恐怕會戕害原本市場的發展。
各國邊境解封後隨著航空客運量復甦,但相關作業人員尚未完全到位,搭機不便成了旅客常見的風險,不只國人討論度最高的星宇航空有航班被取消、異動,其他像華航、長榮、台虎,甚至外籍航空都有類似情況發生。過往旅客選擇性加保的國外旅遊不便險,在疫後旅行躍升成降低損失的必要選項,但各家保險業者推出的保障不同,出行前旅客得睜大眼睛多做比較。
交通部觀光局為加速擴大吸引國際觀光客,將針對入境旅客提供補貼,其中自由行旅客將發5000元消費金,團客則獎勵地接旅行社與組團社,規畫4人以上依據不同人數及旅遊台灣天數,給予不同額度補貼。不過這樣針對入境團客一刀切式的補貼作法,是否能跟上疫後旅遊樣態改變的腳步,與兼顧不同市場的旅客屬性?觀光局設計出的遊戲規則能否真讓專做入境旅遊的業者受惠,或僅為了衝量而忽略入境旅客素質的提升?或許應可有更細膩的作法。
對國人來說,國旅因進入門檻很低,不少人出遊都習慣自行規畫、找好住宿飯店後,就直接開車上路,但因事前功課沒做足或比不上專業人士細膩,導致上路就被塞在車陣中,或到了觀光景區才發現人潮塞爆、旅遊品質低,甚至拉高玩樂成本。一趟旅程如何串接順暢、挖掘新景點,又讓大家能玩得開心,其實就是國旅業者的專業。就算是易上手的國內旅遊,也有達人分享如何玩得精巧、開心又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