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國內視障者約5.5萬人,各地推動視障引導標線(簡稱導盲行穿線),新增3條白色實線貫穿斑馬線,上路近4年普及率仍低,且施工草率亂象叢生。
台北市政府日前公告即將拆除和平新生天橋,搶救天橋的反對拆除方日前依文化景觀、紀念建築提報文資,文化局今天表示,會勘視察後,6位文資委員皆認為天橋不具文資價值。該認定一出,工程單位也隨即封橋,準備拆橋。反對拆除方不滿,文資提報者至今未收到任何文資現勘紀錄與決議,蔣市府直接無視法規,準備強拆天橋。 提報文資認定,只是反拆方要求市府「怪手下留橋」的方式之一,這座天橋值得被留下的理由,其實還有更多,特別是天橋守護城市的故事…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今年5月修正,取消民眾8項交通輕微違規檢舉,除占用身心障礙車格、人行道及行穿線違停或臨停、逆向停車民眾仍可檢舉外,騎樓違停被排除在檢舉範圍內。根據新北市交通大隊統計,騎樓違停有逐漸攀升跡象,恐讓違停亂象再起,不但除侵害行人路權外,也埋下公安隱患。...
1954年8月24日,台北市中山北路橫跨縱貫鐵路的天橋工程破土開工,時任市長高玉樹主持開工典禮,時任省府主席嚴家淦親自為此工程執鏟破土。
馬路如虎口,每年有上萬名兒童遭遇交通死傷,內政部編列50億元改善校園周邊道路,有調查指出改善後的路段仍為交通死傷熱點;縣市政府提報無需改善的地點,包含桃園市青溪國小等31所校園周邊路段,交通傷亡人數竟呈現成長。政府預算花了,道安卻越改越糟,孩子走路上下學成了冒險,到底那裡出錯?
無臨停需求的縣市多認為空間不足、運輸業者無需求,但亟需臨停空間的駕駛,卻要縣市政府去最常遭檢舉的路段看看,官民認知為何會落差這麼大?專家直指,禍首就是交通部朝令夕改,導致地方政府不想改也不敢改,甚至「搞錯重點」。
台灣交通違規法令一改再改,職業駕駛去年怒批臨停車位不足,嚴苛記點制重創他們的生計。交通部今年修法限縮檢舉權,在地方政府畫設足夠黃線或臨停空間前,先替駕駛解套,但新竹市等7個縣市,盤點後竟提出新增臨停空間需求為0,解決行人地獄難道只剩下政治上想處理?
由於台灣長年因都市設計不佳、街道設計多「以車為本」,街道設計缺乏人行道、騎樓被霸占,行人無路可走,只能被迫走在馬路上,甚至屢屢出現父母推著娃娃車與車爭道、險象環生,讓行人死傷數居高不下。「行人地獄」,至今依舊難解,一群民間力量為主的「人本規劃師」跳出來自救,希望號召更多人成為「街道醫生」,他們大聲呼喚交通部長王國材快來參加。...
台灣自從2022年底被CNN冠上「行人地獄」稱號後,蔡英文政府修法、大執法等動作不斷,卻加深行人、駕駛等不同用路人間的對立,更出現諷刺行人在行穿線慢慢走猶如「帝王」的言論。當交通安全改革成為既急迫又重要的工作之際,專家為何認為,若政府與民眾不了解「路權」及「道路使用者等級」觀念,落實在道路工程,相關爭議,恐怕難解?
政府為洗刷「行人地獄」惡名,在全國各地重要路口陸續施設人行道或行人庇護島,但仍頻傳有駕駛左彎不慎「騎」上庇護島,光是雲林縣就累計發生6次撞擊事故,引發民怨。雲林縣府交通工務局被投訴指庇護島設計不良,不夠醒目,是釀禍主因,還被諷刺是「闖禍島」。究竟駕駛怎麼轉彎才最安全?地方政府又該如何進行改善?
桃園東興國中學生創作「帝王條款」漫畫,引發有百萬訂閱的YouTuber Cheap砲轟醜化台灣行人,但也有不少民眾以惡搞方式呈現「帝王條款」真人版,力挺國中生創作,引發網路正反兩極議論。新北市警察局交通大隊表示,行人在道路上違規仍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相關規定處罰,行人肇事也不全然免責,呼籲行人得遵守相關交通法規,以免挨罰或生憾事。
無家可歸民眾在人行道、公園等公共場所搭帳篷棲身現象,近年來從美國西岸向其他城市蔓延,許多官員和居民認為街頭帳篷有治安和衛生問題,各城市因此花了幾千萬美元加強「清掃」,街頭帳篷數量卻沒有減少,也有一些官員和倡議者反對清掃,提出訴訟聲援街頭帳篷住民。為何美國街頭帳篷問題難解?
「還路於民大遊行」將於8月20日登場,當不少人希望「強化人行設施,建立通暢的人行道」的訴求可以被政府聽見時,台北市遠東SOGO百貨後方卻悄悄成為「人本交通」與「車本交通」交鋒的衝突點。 由於台北市政府將把該處變成可以閒適散步,在綠蔭下野餐的徒步區「瑠公綠廊帶」,卻因近百個機車停車格被塗銷,引發政府「消滅機車族」的強烈反彈聲浪,但專家為何對這些矛盾與對立毫不意外,甚至直指這塊綠廊帶的規畫與改造過程,將成為台灣轉型成「以人為本」環境的灘頭堡?
趕在820還路於民大遊行前,行政院會8月17日通過「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希望透過上位基本法,督導各單位擔負所屬權責,並重新檢視法規、手冊、規範等標準是否「與時俱進」,目標2030年交通死亡人數下降30%,並訂定「零死亡願景」,外界認為民進黨在遊行前推出交通安全立法,是為了選舉拆彈。不過,這次修法能否對症下藥,讓台灣從車本思維轉為以人為本,修法是否疊床架屋、能否落實執行?既有問題又出在哪?從三個案例可見端倪。
清晨七點多,新北市蘆洲區的忠孝路跟復興路,一如往常湧入大量的汽 、機車,因為這裡是蘆洲國小入校門必經道路,搭車的小學生一下車就往前衝,但走路上學的更不容易,因為圍牆旁的實體人行道不到兩公尺的寬度,還有路樹跟電箱,孩子們要穿越各種障礙才能進入校園。 為何周遭生活道路要改變卻如此困難?在地的民意訴求往往呈現不同樣貌,組織、里長、議員等民意代表,是否成為另種不透明的決策關係?亦或是不敢發聲的沉默多數,更是鋪往行人地獄的元凶?
「行人地獄」一詞籠罩台灣交通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危險的交通現況不僅影響台灣人日常生活,也連帶衝擊台灣在國際上的評價,加拿大、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都已對赴台的國人發出「旅遊警告」,暗示台灣交通亂象可能造成「快樂出國、無法平安回家」的結局。近期對禮讓行人的周邊討論不斷,除了改善標線、庇護島以及行穿線的修正之外,騎樓與實施多年的標線型人行道是否提供行人避險的助力?還是成為遇險的推手?
1983年10月間,台北市警察局為整頓市容,強制拆除市內街道兩旁紅磚人行道上的違規廣告招牌,1983年6月10日執行首日共拆了30件,警方表示,這項工作將持續執行。 警察局指出,違規廣告、附有廣告的遮雨棚及超出建築物1公尺的側懸廣告,警方日前均已分別通知所有人限期自行拆除,然因逾期已久,一千多名違規廣告的所有人仍未依規定拆除廣告物,故由警察局依法代為執行,並徵收費用。
合歡山的武嶺亭,是全台公路最高點,一年四季都是熱門觀光景點,日前南投仁愛警分局在合歡山武嶺開出多張車輛不停讓行人罰單,遊客才發現,公路總局竟悄悄地在海拔3275公尺處畫設行穿線。公總在這裡畫全台灣最高的行穿線,等同將改善「行人地獄」的戰線「拉高」,以後遊客在武嶺賞高山美景,欣賞綿羊秀,是不是就能不用再像參加障礙賽? 然而,武嶺亭、青青草原早已是知名景點,為何現在才設置行穿線?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埔里工務段段長邱炳榕也給出了答案。...
行人守法走斑馬線都會被撞死,去年台灣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首度破3千,為了改善「行人地獄」惡名,行政院再度通過一個名字漏漏長的綱領,洋洋灑灑提出19個方案,仔細一看,根本是早已啟動的政策,或是在民代壓力下難以推動的政策。 南韓也曾深陷行人地獄,若單從2010年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來看,每十萬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台灣達14.3人,南韓為11.1人;經過10年,南韓2021年的死亡率已降到5.26人,幾乎減半,台灣只小降至12.67人。究竟南韓做對什麼事?
根據交通部調查,國內平均每兩戶就有一戶擁有自行車,騎鐵馬移動的風氣在台灣已相當盛行,但要當心,自行車任意停放會被拖吊移置,並須繳納移置費及保管費,以台北市為例,就不能停放於「機車退出人行道、騎樓」的路段。在台灣騎自行車的入手門檻很低,新手小白行前檢查不可免、注意騎乘安全以及自行車相關交通知識,是車友們不能忽略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