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饗時光 EP81|那些年,我們一起吃的補
🎧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
台灣街頭巷尾的飲食文化中,充滿著各種具有「補養」的菜色,從早期的香肉鍋、燉鱉湯、蛇湯,到1980年代之後逐步在街頭林立的羊肉爐、薑母鴨等。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皮國立主編《華人大補史》論文集,試圖從這個貼近生活的主題,開啟讀者對於補養的另一番想像。
📣本集重點
- 01:50:羊肉爐為什麼取代了台灣的香肉文化?
- 14:35:華人真的是「東亞病夫」,所以特別虛弱而需要補嗎?
- 23:29:為什麼東亞文化有「藥食同源」的傳統?
- 28:29:華人「進補」觀念跟西方營養學有什麼異同?
- 30:58:孕婦為什麼不能吃兔兔進補?
- 40:30:研究「補」的學者,自己吃不吃補?
📣更多收聽平台
📣 推薦閱讀
【感謝祭活動】訂戶限定,累積閱讀再享誠品禮券11抽,看越多賺越多。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系列文章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