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總統尹錫悅本月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為國內核電、國防、綠能等企業拉進300億美元投資;時序再往前推,去年南韓與波蘭達成歷來規模最大軍售協議,成為亞洲最大武器出口國,讓西方專家們感到意外。不過日媒指出,這是政府與民間合作的韓流式推銷成果。
北韓連日試射飛彈,威脅朝鮮半島與日本和平,日媒報導,日韓領袖可能在本月出席東南亞的國際會議時,舉行時隔3年的峰會,但南韓總統府辦公室說八字沒一撇。令人想起9月的時候,尹錫悅政府被日方冷臉以對的恩怨。
日本自民黨眾議員杉田水脈的黑歷史,多添一筆。東京高院日前判她要賠獨立記者伊藤詩織55萬日圓,這是日本司法史首次在社群按讚被判賠的案例。按讚就惹禍上身,聽起來很令人害怕,律師分析法官判賠的原因。
北韓自9月25日起連續試射飛彈,不排除進行第7次核試爆,挑釁之意濃厚,東亞緊張局勢再度升級。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專訪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劉德海,深度解讀北韓背後的盤算,並分析南韓應對與未來中美俄三強的布局策略,以及影響何以擴及台海。以下為第一人稱專訪。...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國葬依計畫於今天(27日)下午在東京都千代田區的日本武道館舉行,會場內播放回顧安倍從政以來關鍵談話與重大政績,獻花台有超過萬人到場獻花惜別,但場外更有反對國葬的團體聚集遊行抗議,在調派2萬名警力的維安下,現任首相岸田文雄上台致悼詞,並進行「弔唁外交」。外界納悶,安倍的這場國葬為何辦得如此劍拔弩張 ?
作家也是資深媒體人野島剛今天(2日)以「後安倍時代的日台關係」為題的演講指出,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過世後,安倍派議員在岸田內閣開始被邊緣化,台灣政界必須留心,安倍派人脈不像以前那麼管用,最好分散風險。
台海關係緊張,中國大陸大動作軍演,不僅打破兩岸維持已久的「台海中線」默契,從黃海、渤海軍演,也不難看出對美日韓警告意味濃厚。儘管華府並未改變評估中國大陸可能武力犯台的時間表,即「北京在2年內不會試圖奪取台灣」,但美中兩國分歧日益加深,不少學者擔憂兩大強權管控風險的溝通管道若失靈或崩潰,軍事衝突恐一觸即發。
美國軍事專家預測中共將在2027年攻打台灣,但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引起美中緊張關係升高,北京有可能提前行動。日本經濟新聞分析,中共若現在攻台,日本如何有效應變有三大障礙,首先必須認定中共武力犯台是對日本的「生存威脅」,其次是日本必須加強被視為防禦真空地區的南西島鏈(琉球群島)的防禦能力,第三是日本缺少具體的撤僑計畫,台灣大約有2萬4000名日本僑民,日本要同時撤離在台灣的僑民和先島群島的居民是一大挑戰。
日本警視廳近日呼籲企業等,要提防俄羅斯駐日貿易部職員試圖竊取日本先進技術,從事間諜活動。在沒有逮捕舉發的情況下,警視廳的動作十分罕見。有日媒記者自曝曾被外國間諜接觸試探,其手法與警視廳公布的非常相近。 日經商業記者吉野次郎說,某年秋天行經東京虎之門地區,一名素未謀面、穿西裝的白人男子看似隨性地,用英文與他攀談...
在中共解放軍於台灣周邊軍演之後,中日17日重啟外交對話,觸及台海問題。日本經濟新聞評論指出,日本首相、防衛大臣等閣員每年參與防災訓練,卻無軍事危機的兵推,令人憂心。 評論還說,離上次台海危機20幾年,如今美中兩大強權的亞洲軍力,中國已占上風,爆發戰爭危險更勝以往。對此,日經分析了2種可能發展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