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稅款

財政部11日將公布去年全年稅收統計,預期再次出現政府稅收增幅大於經濟成長幅度的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經濟平平稅收卻暴增 民眾租稅負擔更重問題出在哪?

財政部11日將公布去年全年稅收統計,保守估計全年稅收將達3.4兆元,年成長6.5%,比主計總處預估的全年經濟成長率1.42%還要高,再次出現政府稅收增幅大於經濟成長幅度的情形。也就是說,經濟表現沒那麼好,政府的稅收收入卻表現大好。為何會這樣?又代表麼意義?

政府將普發6000元,但對於這項全民大紅包,學者專家卻不認為是國家財政之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白話財經EP93|政府還稅是擺闊?普發6千到底是哪來的錢?

行政院近期宣布年後要發大紅包,每人普發6000元,學者專家卻紛紛搖頭,不贊成官方的作法,為何國家稅收會多到可以發錢?有錢拿真的不好嗎?

政府還稅於能否拉抬景氣,學者普遍認為成效恐不大,關鍵是要「發對人」、「發對時間」,否則最終淪為政治運作,而非為經濟考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政府開春後普發6000元 學者不看好能拉抬經濟

去年總稅收超過預算數(俗稱超徵)約4500億元,社會各界呼籲政府「還稅於民」,行政院長蘇貞昌昨(4)日宣布,可動用的1800億元中扣除不時之需後,1400億元將發現金、全民共享,每人將發放6000元,據悉最快3月直接匯入民眾戶頭。民眾可領到錢固然是好事,但以當前經濟情勢來看,普發現金恐無法拉抬經濟。

針對是否「還稅於民」,蔡英文總統1日發表新年談話被解讀為不普發現金,行政院長蘇貞昌3日又宣布將發現金,引來府院不同調質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府院早定調發現金?總統元旦談話意外炸鍋 蘇揆提前公布穩民心

去年全台稅收預估超徵4500億元,引發全民共享的討論,但總統蔡英文的新年談話拋出變數,讓外界一度以為政策喊卡,直到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宣布擬發現金,總統下午也在臉書上跟進,才塵埃落定,但也遭批評是政策轉彎,甚至府院不同調。對此,黨政人士表示,從頭到尾都沒轉彎,但由於總統元旦談話引發各界誤解,蘇揆才不得不搶先宣布,以穩民心。 我國去年稅收預計超徵約4500億元,創下新高,也讓「還稅於民」的議題四處發酵,民進黨跨派系立委紛紛建議政府提出全民共享的方案,以嘉惠國民。不過,近年來政府雖然稅收超徵破兆,但舉債居高不下,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4.6萬元,可以說是全民背債,政府其實沒有普發現金、「還稅於民」的本錢…

天氣冷,景氣更冷,民眾期待政府能發放現金好過年,但希望落空了。圖為冷風中在路邊顧攤的孩童。記者曾原信/攝影 評論

寒冬盼不到還稅於民 難道選前才是撒幣「刀口」

稅收超徵與還稅於民是近期不分朝野、不分藍綠白各政黨一致關切的議題,不少朝野立委均主張要「普發現金」,但蔡英文總統昨天說得明白,「錢要花在刀口」,簡單說就是:「現在發錢,免談。」...

蔡英文總統今元旦發表「2023年元旦談話」,風格不似往年強勢凸顯政績。記者胡經周/攝影 政治

蔡總統新年談話擺足低姿態 不再猛攻兩岸只談民生經濟

蔡英文總統元旦發表新年談話,文稿歷年最長,談及民眾關心的經濟議題,雷聲大雨點小,過去視為新年談話中,非常重要的兩岸議題,蔡總統輕輕地一筆帶過,相較於過去的高調,蔡總統擺足低姿態。 每年蔡總統新年談話,一直是各界觀察台灣兩岸態度,及國家政策的風向球,更經常是蔡總統宣揚年度政績的重要場合...

蔡總統一周內二度開會,才拍板兵役延長,今再開國安會議,緊抓國政大權,鞏固領導用意鮮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蔡總統緊抓國政大權防跛腳 還稅於民被當民怨止痛劑?

蔡英文總統今天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研擬「適時」以至多1800億元額度「還稅於民」。蔡總統一周內二度開會,才拍板兵役延長、為義務役加薪,今又端出政策牛肉,敗選後辭去民進黨主席,蔡總統緊抓國政大權,鞏固領導用意鮮明。 另一方面,社會對綠營敗選檢討未觸及「核心」、內閣未改組,都感到不滿,蔡總統的大動作,想證實自己沒有跛腳,卻不一定能挽回民心。

截至今年11月為止,全年超徵稅收可望達到4500億元,朝野政黨都呼籲還稅於民。民進黨過去也曾把超徵稅收投入前瞻基礎建設,或是發放消費振興券,為國內景氣點火加溫。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還稅於民」是假議題?端賴蔡政府能否有感施政

蔡政府上台以來,在2018年、2019年和2021年均超徵稅收。截至今年11月為止,全年超徵稅收可望達到4500億元,包括民進黨立委在內,朝野政黨都呼籲還稅於民,讓人民可以共享經濟成果,獲得一些小確幸;不過,財政部卻聲稱,會用於減少舉債,讓政府財務更健全;一時之間,這項討論立刻變成假議題。

財政部預估,明年春節前地方政府可獲配的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可望超過500億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稅收爆表大進補 地方政府迎史上最大紅包 500億起跳

地方政府等著「領紅包」!財政部預估,今年總稅收將超過預算數(俗稱超徵)4500億元以上,稅收亮眼帶動下,明年春節前地方政府可獲配的普通統籌分配稅款,也就是俗稱的「超徵紅包」,可望挑戰高達500億元以上,再度刷新史上最大紅包紀錄。不過,很多民眾可能不解,為何地方政府可領到「超徵紅包」?對地方政府有何幫助?

地價稅本月起開徵,繳納期限至11月30日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土地早賣了還收到稅單?錯過關鍵時間點會吃虧

今年地價稅已於11月1日開徵,多數民眾一定會發現,今年地價稅額比去年增加,不僅如此,也有部分民眾很納悶,明明已將土地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為何仍收到地價稅單?財政部表示,其實節稅有小撇步,民眾必須留意關鍵「831基準日」,由於地價稅以8月31日納稅義務基準日,若在基準日前完成移轉登記,就不會再收到稅單繳稅,反之,若在9月1日後才完成,就要由原所有權人繳納了。

胖達人前董事長莊鴻銘因涉詐欺獲緩起訴,但台北國稅局查出莊積欠逃漏稅超過4000萬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借帳戶有玄機 胖達人老闆賣股大賺 妻恐扛巨債補逃漏稅

夫妻之間對於金錢的管理,大多都像朋友有通財之義一般互相流通,然而,這種觀念如果扯上債務關係,恐怕就會出事,9年前因為號稱純天然麵包卻被爆出添加人工香精的「胖達人手感烘焙」連鎖麵包店,創辦人莊鴻銘在醜聞爆發前賣公司持股獲利1億元,將其中一千多萬元存在妻子帳戶,後因莊被查出逃漏稅,國稅局聯手行政執行署追稅並提告,法官基於一個法律概念,認定莊妻的一千多萬元屬於莊的債權,若判決確定,莊妻就得把錢吐出來補繳稅。

地價稅11月才開徵,但「納稅義務基準日」是8月31日,且無按持有天數比例繳交稅款情形,民眾必須注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理財線上/報繳地價稅 關鍵日期要記得 少繳冤枉錢

地價稅11月才開徵,但有兩件攸關民眾荷包的是要注意,否則等收到稅單就來不及了。首先是「納稅義務基準日」8月31日,當天「土地登記簿」上的土地所有權人要負責繳納當年度地價稅;其次,因疫情無法返國造成戶籍被遷出,導致110、111年地價稅千 優惠稅率被取消的民眾,只要在112年9月22日之前申請核准,稅捐單位就會退還溢繳稅款。

疫情升溫,今年臨櫃申報一樣採戶外進行,財政部也宣布,今年的報稅季延長至6月30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理財線上/想晚1年繳稅、分36期繳?只有1條件

本土疫情嚴重,財政部從善如流,宣布將5月起跑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期間,從有條件改為全面延長到6月30日,但延後繳稅不等於不用繳稅,民眾從申報面、繳稅面還是有許多眉角要注意,才能在善盡國民應盡義務之際,自己也不會吃虧。

近幾年有民間團體指責政府稅收超徵問題,主張應該還稅於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還稅行不行/鉅額超徵卻不能像星港發紅包 學者指稅制系統太老舊

全國稅收去年超徵金額創新高,政府官員認為還稅於民依法無據,將優先用來還債改善政府財政,和新加坡、香港等地發「紅包」給國民的做法形成強烈對比。財政學者則質疑,過去8年有7個年度稅收超徵,代表政府的財政管理技術落後,更凸顯稅制的系統性問題有待檢討。

去年全國稅收超徵金額創下4327億元的歷史新高,其中證交稅最可觀,稅收2753.9億元、超徵1554億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還稅行不行/去年超徵4327億要感謝股民 為何還稅於民官方說不行?

國庫去年賺飽飽,全國稅收超徵金額創下4327億元的歷史新高,「還稅於民」的聲浪四起。面對「還稅」的壓力,政府官員皆曰不可,甚至連「超徵」兩字都成為禁忌。然而,就在各方為了超徵要不要還稅爭辯不休之際,其實去年超徵的稅收已用掉一大半,至於剩下的錢會怎麼用,就得看官員算盤怎麼撥了。

國稅局指出,不少納保案件是納保官主動發現,民眾遇有稅務疑義,可主動尋求納保官協助。此為示意圖,照片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納稅人自救/下】稅單有問題可找納保官 疫情下還可用視訊諮詢降風險

想請納保官幫忙,可利用財政部「稅務入口網」、郵寄、臨櫃等方式申請納保官協助。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部分國稅局已新增可以電腦或手機視訊方式申請納保官協助或諮詢,以即時協助納稅者解決稅務疑義並兼顧防疫,減少民眾出門以降低群聚感染風險。

2005年有民眾因為疏失,所購買的政府公債未在期限內兌領而成了廢紙,時任財政部長的林全決定只要持有人的公債債票還在,即使已經超過兌領的5年時效都能兌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觀點

政府廢除稅捐稽徵法「陳長文條款」 是賦稅人權一大倒退

政府去年稅收超徵金額逾4000億元創新高,坊間「還稅於民」的聲浪再起,但「超徵」不等於政府課了不該課的稅,要「還稅」恐怕依法無據。同理,若是政府多課或誤課民眾的稅,將這樣的不當得利「還稅於民」乃是合情合理之事,政府如今卻廢除稅捐稽徵法中的「陳長文條款」,限制納稅人只有15年的請求權,對賦稅人權的保障堪稱是一大倒退。

大新竹合併升格議題發燒,但財政收支劃分法遲遲不修,縣市升格其實並非可支配所得增加的保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白話財經/算盤打得精? 縣市搶升格 統籌款這塊餅未必能分更多

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議題近來引發討論,縣市爭取升格,看中的不外乎權和錢,其中的錢就是希望多分到一點中央統籌分配稅款。不過, 在財政收支劃分法遲遲不修的情況下,縣市升格其實不是可支配所得增加的保證,從財政收入的角度來看,不見得是一門「好生意」。

財政部預估今年稅收可望超徵3000億元以上,創史上新高,但也面臨還稅於民的聲浪。圖為民眾申報所得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白話財經/稅收超徵3千億 政府不還稅於民 理由你服氣嗎

財政部日前公布十月全國稅收統計,並預估今年稅收可望比預算數超徵三千億元以上,超徵金額創統計以來新高。稅收超徵金額創新高對政府財政理應是好事一樁,政府官員卻不一定笑得出來,因為一方面得遭受外界預算估算失準的質疑,另一方面還得面對為何不能還稅於民的聲浪。 要了解稅收超徵的意涵,得先從政府的預算編列制度談起。以一一一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為例,一○九年十二月財主單位就會啟動預算籌編程序,規劃一一一年度中央政府要做哪些事、花多少錢、錢從哪裡來等事項,由於稅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財政部在編列稅收預算時,會參考編列預算時的稅收狀況、未來經濟景氣、各個稅目特性、稅制調整等因素,等到行政院通過預算案之後,就會在一一○年八月將預算案送立法院審議,如果立院審議順利,總統就會在明年二月公布法定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