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發燒

1961年「波密拉」颱風過境後,北市南機場一帶傳出「怪病」,時任台北市代市長周百鍊(中)10月2日前往視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61年波密拉颱風後 爆發「台灣熱」疫情

1961年9月12日「波密拉」颱風來襲,屬於台北市低窪地區的南機場,因颱風過境後衛生局沒有及時普遍進行消毒而出現「怪病」,患者有50餘人,病狀為高熱不退,打針無效。消息最初在1961年9月30日出版的「今日台北」週刊刊出的「讀者投書」中所透露。時任台北市代市長周百鍊10月2日專程前往了解情況,並表示經診察結果,認此病狀為「二週熱」,又名「台灣熱」(正確病名為「斑疹傷寒」)...

政治

不沾鍋有刮痕要小心 圖解鐵氟龍流感 嚴重恐致肺炎

國內傳出疑似首例「鐵氟龍流感」個案,一名50多歲女性在使用不沾鍋炒菜後,氣喘症狀惡化,就醫發現輕微浸潤肺炎,醫師研判為「鐵氟龍流感」。

政治

低燒多日卻篩陰 新冠又進入流行期 症狀有何不同

衛福部疾管署示警,新冠疫情再度進入流行期。臨床醫師提醒,最近確診者症狀特色為發病初期「低燒多日」,合併輕微流鼻涕,此時快篩常是陰性反應;等過了低燒期數日,快篩才顯示陽性,以致民眾錯過就醫時間,大幅增加傳散風險。

政治

圖解大陸黴漿菌風暴 「會走路的肺炎」4個不知不可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肺炎黴漿菌強襲中國大陸,從北方向華東地區蔓延,台灣該如何防疫。

喝雞湯對病人的好處是否真有其根據?一位營養師試圖以現代科學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並透露關鍵藏在湯的「旨味」。圖為雞湯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際

健康來得及/感冒喝雞湯可補身體有科學根據? 關鍵藏在「這一味」

隨著季節邁入冬天,也代表感冒與流感高峰季來臨。在美國,讓感冒生病的家人喝雞湯補元氣算是常識;東方文化圈更早已視雞湯為食補聖品。但喝雞湯對病人的好處是否真有其根據,或只是世代流傳下來的迷信?一位營養師試圖以現代科學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並透露關鍵藏在湯的「旨味」(Umami)。

政治

本土登革熱病例將破萬 圖解主要症狀及快篩方式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登革熱台南延燒,這次的圖表帶你看有什麼症狀?該怎麼辦? 本土登革熱病例超過九千例,確診者幾乎都住台南,登革熱NS1快篩的需求量大增,市內幾家大型醫院急診室湧現人潮;一名急診醫師向聯合報求救,該院每天通報數十例,第一線壓力沉重,希望比照新冠、流感等疫情,開設特別門診。

「別來無恙」是句充滿祝福的問候語,但何以說「無恙」,其實是來自一種病症,主要在夏天流行,尤其從事掃墓祭祖或踏青等戶外活動,如有接觸到「草叢」環境時,更要特別小心。圖為2018年北港鎮公所整理公墓環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問候他人為何說「別來無恙」?原來出自一種病 最怕掃墓染上

「別來無恙」,希望別離後至今一切順利平安,是句充滿祝福的問候語。何以說「無恙」?唐代歷史學家顏師古的代表作「匡謬正俗」中提到,「恙,噬人蟲也,善食人心,古者草居,多移此害,故相問,日無恙。」這應是「別來無恙」的緣由。不過生活在21世紀的現代人,恐怕對這種病症不怎麼瞭解,甚至可能不知道原來2016年,台灣仍有人因此而死亡。到底我們應該如何預防,這種病又有什麼主要症狀呢?

處在防疫第一線的醫師面對各種病毒,也有被攻破防線的時候,他們都用哪些方式緩解不適?又有哪些藥是他們不會選擇服用的?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每天被流感、新冠夾擊 醫師公開他們染病時自救法

這個冬季,人們受到流感、RSV(呼吸道融合病毒)與新冠病毒的三方夾擊,就連處在防疫第一線的醫師也防不勝防。當醫生自己也生病時是如何自我治療或舒緩、平時又會準備哪些醫療用品以備不時之需?他們透露,生理食鹽水洗鼻瓶、接骨木莓(elderberry)藥片,甚至雞湯罐頭都在名單上。...

一位外賣小哥發燒到39°C,送完餐後病倒在路邊。圖/取自微博視頻號梧桐Video 國際

大陸疫情搶藥、搶糧、搶病床 5億農村人口恐成重災區

中國大陸在12月7日公布了優化防控「新十條」後,原嚴防死守三年的新冠疫情算是一夕解開,但隨之而來的卻是馬上捲起的染疫高峰,許多人全家一起「陽」(抗原或核酸檢測陽性),各種藥品稀缺難以購買,最搶手的退燒藥布洛芬一粒難求,甚至一位北京的電視台女記者住進方艙醫院都被網路圍剿;而醫療資源最缺的基層農村已成了最被擔憂的地區,可能將是病亡率最高、但也最無人聞問的犧牲對象。

鄰近北京的河北省保定市傳言被選中作為不再封控的試驗田,圖為北京商務中心區。歐新社 國際

春哥侃陸/保定怎麼啦?全城全羊都發燒?中國試解封、保定衝擊波

不提江澤民的後事,中國大陸最熱的是「保定」二字。在虛擬的網路上,河北省的保定市衝上了熱搜,都在問「保定怎麼啦」;在現實社會,有說「保定是一座有溫度的城市,人均溫度38.6度」,意思是全城都在發燒。在網上要有代詞的說法,是「保定全羊」,也即保定官方管控全線放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者滿城都是。

焦點

圖解新聞/重症童4成併發腦炎 染疫6周內發燒小心MIS-C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染疫童併發症。 昨天再增3例兒童重症,分別為4歲女童,以及10歲和12歲男童,其中10歲男童為國內首例「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個案。

根據北韓官方說法,北韓這波新冠疫情來得快,去得也快。北韓領導人金正恩21日稱境內疫情漸獲得控制。美聯社 國際

金正恩如何火速抗疫?北韓神秘內幕 恐多年後才揭曉

北韓是全世界最封閉的國家之一,外界無從得知其內部的真實情況,根據官方說法,北韓這波新冠疫情來得快,去得也快,當局5月12日才承認疫情「大爆發」,22日就說已控制住,6月5日通報已連續六天新增發燒病例降至10萬例以內,相較於高峰期的每天近40萬例,已大幅趨緩。北韓如何快速控制疫情,讓這個神秘國家更神秘了,不過,專家指出,北韓疫情的真相如何,可能要在多年以後才能得知。

三重小巨蛋的社區篩檢站,連小小嬰孩也需要被採檢,醫護人員的眼神流露不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焦點

確診實戰/確診媽現身說法 「小題大作」讓3月嬰躲過病毒侵襲

疫情高原期中,確診者的不安感油然而生,「確診後該做什麼?」凸顯政府衛教不足的問題。然而,一位確診新手媽媽靠著「小題大作」,保護3個月大女兒免於染疫;上有6旬母、下有7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在幾乎全家染疫時,一起度過難關。他們成功守護老小的關鍵為何?專家分析的防疫妙招,竟是最簡單的「那一招」。在大疫來襲時,確診媽媽分享第一手實戰經驗,教大家打贏防疫之戰。

焦點

圖解新聞/染疫幼兒又1人走了 重症童轉院為何花4小時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重症兒童轉院艱辛。 指揮中心5月13日宣布,將於全國35家醫院設置學齡前兒童就醫綠色通道,降低急重症幼兒死亡風險,但14日清晨就發生基隆2歲確診男童死亡案例。

南韓智庫專家指出,北韓疫情大爆發可能與4月25日在平壤舉行的大規模閱兵有關。圖為4月29日金正恩出席北韓人民軍建軍90周年紀念活動。路透 國際

中韓防疫經驗顯示鎖國擋不住Omicron 金正恩大難臨頭?

新冠Omicron變異株攻破北韓國境,平壤防疫前景黯淡,從中國大陸與南韓的防疫經驗可知原因:消毒、檢疫、疫調、大規模疫苗接種都無法完全防止Omicron變異株,封城效果也有限。而北韓甚至是世上少數仍未全面施打疫苗的國家,本已脆弱的人口與醫療體系將受疫情重創,也讓領導人金正恩面臨掌權以來最大危機。

基隆市61歲陳姓婦人確診後居家隔離,發高燒就醫未被收治,尚未取得隔離通知書即在家中病逝,家屬提出五大質疑,有網友認為應請市長林右昌(圖)說明。圖/基隆市政府提供 焦點

基隆婦染疫兩度送急診卻不收治 在家病逝又是政策殺人?

基隆市61歲陳姓婦人確診後居家隔離,發高燒就醫未被收治,尚未取得隔離通知書即在家中病逝,家屬提出五大質疑,並批基隆市政府電話打不通,是把市民「逼進死路」;外界也痛斥政府無能,造成陳婦賠上性命,猶如中和2歲男童案翻版。有人質疑居家照護政策殺了陳婦。民代表示,為了確保重症醫療量能,有病床不收治高燒病患、對居家照護確診者的及時聯繫、病程發展掌握有落差,造成確診者「我會不會在家等死」的疑慮,都要趕快深入檢討。

新冠疫情燒向校園,腸病毒又將進入好發期,病毒雙重夾擊,家長心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新冠、腸病毒怎麼分?醫籲出現幾種症狀快就醫

新冠疫情燒向校園,近日天氣轉為炎熱,腸病毒也進入好發期,兩種病毒蠢動,若雙重夾擊,讓學校、家長好心慌!醫師表示,新冠肺炎及腸病毒症狀不難區分,預防之道都是勤洗手、戴口罩,但令醫界憂心的是,國內腸病毒已兩年未大流行,未曾感染的孩童體內缺乏抗體,一旦得到可能造成嚴重疫情。 醫師提醒,腸病毒最容易透過托嬰、幼教機構及校園等傳播,學校及家長更要注意孩子健康情況,有症狀應避免拖延,迅即就醫。

新北市中和區2歲染疫男童,入院後插管急救,歷經多日搶救在19日清晨於雙和醫院離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居家照護全面啟動 專家:接觸者發燒視同確診 不應再等篩檢

新北市一名2歲確診男童病況惡化送醫急救,今(19日)晨不幸死亡,衝擊全台家長,由於家屬遵守通報流程,卻等近3小時才送醫,流程充滿漏洞。專家認為啟動居家照護措施後,輕症者在家已不可避免會傳染給家人,不管家中有幼童或老人,應改為確診者的接觸者發燒就視同確診,不要再等PCR結果,才能爭取急救黃金時間。

焦點

圖解新聞/跟上外國腳步 兒童新冠疫苗即將開打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兒童施打莫德納該注意什麼。 新冠本土案例連3天破千,且已有幼兒重症個案,衛福部昨通過6-11歲施打莫德納的緊急使用授權(EUA),需打兩劑,劑量為成人一半,兩劑間隔28天。

第二劑疫苗陸續開打,紛紛傳出副作用。圖為診所施打疫苗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疫苗戰士被火車輾過?第2劑大魔王 教你對抗副作用

近期國內陸續開打莫德納、AZ和BNT第二劑疫苗,紛紛傳出「副作用」災情。連藝人LULU(黃路梓茵)日前也在臉書分享原本以為自己是「疫苗戰士」,但接種了第二劑莫德納疫苗,沒想到副作用卻立刻找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