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各縣市將通學巷視為改善校園周邊秩序解方,在上下學時段嚴令汽機車止步,聯合報採訪團隊直擊新北、台北、新竹、高雄等地通學巷,許多機車騎士仍漠視禁止通行牌,連導護志工也束手無策。
許多老師利用課餘輔導學習低落學生,學生回家後如果不練習、家長也不管,不會的還是不會,老師感嘆每天都像在做「白工」,近來有些學校推課中差異化教學,國中英文成績低落學生中有七成進步,且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因成績進步,學習意願與學力也跟著正向提升,還有學生拜託老師多派功課,讓他回家複習,孩子改變令人欣喜,但有老師指出,班上分組做差異化教學,有如小型能力分班,等於走回頭路,改變不是不好,還有比追求績效更重要的事。
一名台北市開南中學的國中籃球隊學生,日前突然在國中籃球聯賽(JHBL)出賽前,接到主辦單位高中體總函知因資格不符無法出賽,理由是因轉學遭到禁賽。為防杜中學球隊間惡意挖角球員,現訂有「禁挖角轉學禁賽」條款,只要在原校曾登錄過全國聯賽,轉學一律需蹲至少1年「球監」,甚至有人國小銜接國中一起併計共被禁4年。 聯合報數位版採訪多名教練、家長、選手後發現禁賽令「水很深」,牽涉球隊挖角、名次壟斷、教練考核、金錢交易等。就算監委近日表態介入,但未來即使禁賽令解禁,仍可能爭議不斷、依舊難解。
新北某中學前天發生「學生持刀攻擊事件」,雖經積極搶救,受害學生仍不幸離世。不出所料,教育部一如往常火速發布公告重申輔導管教辦法相關規定,學校也已做好收到「填報數據」的準備。然而,「天高皇帝遠」的教育部顯見沒有理解教育現場的真實管教情境,面對這些社會高關懷孩子時,老師們是否有能力處理?有教師直言,高關懷學生通常是不受學校規範的「大野狼」,教育部把羊跟狼關在一起,然後再用法規把牧羊犬「綁」起來,有用嗎?
新北市一名15歲國三生前天中午因為與隔壁班的女學生有口角,女方竟找同班的「乾哥」討公道,沒想到國三生遭割喉,經搶救後仍傷重不治。校方今天悲痛證實,學生離開了,「真的很遺憾、很難過」。新北市教育局將指派學校心理師及社工師駐校追蹤輔導,提供校內師生輔導,確保每位學生學習穩定與心理健康。 該名國三生送醫時已無呼吸心跳,經院方搶救並裝上葉克膜後恢復心跳,隨後送進手術室緊急手術,終於搶回一命,但仍在加護病房觀察。自稱該生阿姨在Dcard發文說,「這個教唆的最可惡」。老師透露行凶和教唆的男女學生是校內頭痛分子,未成年犯案沒有前科註記,真的超不公平。
人手一機的時代,多數國、高中擔心學生上課分心,都設有「養機場」、「停機坪」,讓學生把手機交出來,私立學校管得嚴,放置櫃中並上鎖,放學前3分鐘再統一取回,鑰匙由導師或班長保管,多數學校下課就可使用。但不論怎麼管,還是難防A、B機偷天換日,有老師說,曾在上課時聽到手機鈴響,學生私藏手機才露餡。也曾有班導接到其他老師反映後,約談輔導學生,未料學生輔導後卻發生墜樓意外,手機禁不禁,漸成師生衝突導火線。 近一年來,義大利、英國、美國相繼由教育主管機關出面,透過法規限制學生使用手機。以美國佛羅里達州為例,今年5月通過法令,要求公立學校禁止學生在課堂間用手機。國內有要跟上國際趨勢,由教育主管機關出面,透過法規限制學生使用手機嗎?
管不住學齡孩子用手機,已是全球教師和家長的普遍困擾。近一年來,義大利、英國、美國相繼由教育主管機關出面,透過法規限制學生使用手機。以美國佛羅里達州為例,今年5月通過法令,要求公立學校禁止學生在課堂間用手機;部分學校更加碼,規定校內全天禁用。崇尚個人自由及自主學習的美國,如何在阻力重重情況下推動手機禁令,又是否已達成什麼效果?
今年4月桃園一名國中女老師被發現在IG上露出全身刺青藝術照,遭家長投訴不適任,更遭市議員批評,最後即使獲清白,老師還是在各方壓力下傷心離職;22年前桃園一名國中老師公開出櫃也掀起軒然大波。教育界人士認為,新進老師比起上一輩更勇於表現自我,但多數家長期待老師要有「老師的樣子」,學生年紀越小,老師背負社會期待越大;10年前在朝會上脫口「我是娘炮」,引發關注的老師劉哲夫說,沒有違法的情況下,學校應該當老師後盾。
2014年「實驗教育三法」通過以後,全台高中小學生有了上學以外的學習新選擇。據教育部統計,全台選擇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高中小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從103學年度1322人激增到110學年度3749人,成長1.8倍,成長幅度極大。為什麼愈來愈多學生選擇走上自學路?體制內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據教育部統計,高中職休退學人數連年上升,其中志趣不合是主要休學原因。但經聯合報數位版記者採訪,志趣不合背後成因複雜,升學壓力、師生霸凌、僵化的體制內教育都是推力,導致愈來愈多學生離開校園。聯合報數位版推出「拒學風暴」系列專題,從拒學成因、國際趨勢、未來人才觀點、世界頂大專訪,深入剖析體制內教育困境,與其背後浮現的未來教育曙光。 「一踏進學校,頭上就會出現一把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的刀子。」今年19歲、曾就讀南部某私立高中資優班的自學生劉伂沂,曾經在沉重的課業壓力下開始拒絕上學,情況一度嚴重到進教室就會喘不過氣、嘔吐,有時整天只能待在保健中心或輔導室。最後她決定離開校園體制,申請在家自學...
老師百百種,有些成為學生的貴人,有的卻造成學生難以磨滅的傷害。立法院2017年推動教師法修正案,2019年通過增加「教學專業審查委員會」,盼能透過校外專業人才加速審查汰除不適任教師,解決「師師相護」的困境,但新法已上路4年,校內不當管教、霸凌仍層出不窮。
國中教育會考將於5月20、21日登場,全國試務會提醒,寫作測驗若寫簡體字,可能被視為「錯別字」,但閱卷委員不會針對單一錯字扣分,除非錯字多得離譜才會斟酌扣分;多名國文老師指出,比起簡體字,另一種錯別字才是更嚴重的問題。
為了助大姊約會順利,我撒了一個又一個謊,二姊也配合晚回家,我甚至犧牲寫作業時間幫忙守電話。所謂「約會」,也只是相約慶安宮旁的泡沫紅茶店,牽牽小手。只是,眼看謊愈滾愈大,要是爸媽知道,三姊弟不被打斷腿才怪…
國中是義務教育,公立學校按學區入學,部分私立國中以紙筆測驗篩選學生,有教師團體倡議私立學校法修法,一開始是打算要私校採行抽籤入學,後來變成不能以考試挑學生入學。私中及補教業者認為,反對私中考試是社會仇富氛圍作祟,公校教師不希望菁英利用資源,延續特定私校的競爭優勢,導致公校只能教到私校挑剩的學生,因而遊說立委、政府,用政治手段解決教育問題。
台中市私中從紙筆測驗改為多元選才,引發部分家長擔憂孩子國小期間學太少才藝、沒參加競賽,無法擠進私校窄門。不過,明道中學表示,多元表現資料「重質不重量」,規定繳交10件以下,「如果只有1件,但可凸顯特色,也行」,更不需推薦信;曉明女中說,在補習班引導下「刷題」、「頻練考古題」也是一種正確策略,小六學生也能透過這種方式進入想要的學校,但曉明不想要這種「題目破解者」。補教業者透露,已搜集完成今年各私中營隊的「學習單」題目,提醒學生多著重學科知識和社會議題的連結,關心新聞時事。
台中市盼讀私中者眾,每逢招生季,常被外界喻為「小聯考」。立委去年提議修法「禁止私立中學國中部舉辦入學筆試」,多所私中今年改為多元入學,以在校成績、多元表現及營隊參與情形做為入學錄取標準的參採依據。家長透露,名義上不考試,營隊的學習單跟考試卷沒兩樣,不過是從紙筆改為平板。會不會又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生生用平板政策上路兩個月,撇除校園網路的「陰晴不定」,不少已將平板結合教學的教師反映,學生的學習動機變強,上課也不再提不起勁,尤其平板是個人化的學習工具,學生的每項作業都很有個人特色。台北市日新國小的五年級班導師王麗秋就表示,使用平板教學,讓她收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作業。
行政院砸下4年100億推動「2030雙語政策」,聘請大量外師、增進本國教師英語力。不過,當雙語教育在政策鼓勵下如火如荼開展,卻發現不少縣市為了追求速效政績、博取家長歡心,用錯方式推動雙語教育,衍生出諸多亂象。
台灣高中自今年9月開學起廢除早自習,學生只要在第一堂課前到校。而在美國,愈來愈多睡眠專家與心理學家也建議延後高中的上學時間。研究顯示,由於青春期荷爾蒙的變化,青少年有晚睡晚起的生理需求,然而過去15年,美國公立高中的上學時間不斷提早,導致愈來愈多學生的睡眠時間少於醫生建議的至少8小時,可能傷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1970年9月24日,第一屆國中棒球錦標賽舉行完最後4場比賽後,在省立棒球場舉行閉幕典禮,第一屆的冠軍由台南市的民德國中贏得冠軍。當天上午8時開始,進行兩場循環決賽。上午10時由民德對旗津。下午2時由南興對竹東。民德國中以4比2贏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