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橫

南迴公路依山而建,野生動物被「路殺」事件頻傳,南迴公路拓寬改善工程2020年底完工,採「藏橋於林」的設計理念,沿著山谷間環繞,壯觀美麗。記者尤聰光/攝影 生活

南迴藏了一隻「最美神秘巨龍」 默默幫助野生動物平安回家

南橫公路開通後,部分遊客駕車行經南橫,看見台灣黑熊在公路奔跑,也有人遇到黑熊媽媽帶著兩頭小熊在公路漫步,有駕駛人憂心黑熊是否會對人造成傷害或影響交通。台東原住民表示,黑熊早就生活在山林,是南橫公路開通後遊客才看到牠們,也憂心有人駕車不慎,反而可能讓黑熊受傷。...

南橫公路東段道路在地震過後沿途有多處坍方,讓民眾探討南橫是否回歸自然的議題。圖/讀者提供 生活

一直砸錢卻修不好 強震後的南橫多處坍方 是否還要與天爭地?

台東強震造成東部房屋倒塌,列車出軌,橋樑斷裂,南橫公路多處坍方,再度興起還地於天的爭論,專家認為,既然南橫已花費130億元修復,卻不能改變向源侵蝕造成大崩壁等現實,人定不能勝天,應審慎評估南橫的發展,是否還要與天爭地。

串起中央山脈東西兩邊布農族人交流孔道的大關山隧道曾在莫拉克風災時被掩埋。記者劉學聖/攝影 生活

空拍看台灣/公路人極限挑戰 南橫大魔王路段看過來

民國98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南橫公路,總共毀損22座橋梁,路基流失12公里,梅山口到向陽路段封閉,統計從甲仙到新武長達140公里的路段受損,第一時間公路單位投入大量資源搶通,但包括串起中央山脈東西兩邊布農族人交流孔道的大關山隧道也被掩埋,還有天池大崩壁、埡口大崩壁,都是南橫公路最難處理的路段。而110年8月8日降下豪大雨,當天玉穗溪挾帶大量土石流,沖毀106年興建完成的明霸克露橋,目前也只先搭建出一座短期鋼便橋,終於在今年5月1日檢視路段已達安全通車條件,有條件開放民眾通行,中斷13年後終於讓民眾可以重新進入這條全台最美麗的高山道路。

南迴公路因多彎道、陡坡加上氣候變化大,易出現視線死角。記者尤聰光/攝影 生活

南迴、南橫公路朝聖小心踩雷 一不注意就罰1200元

南迴公路及5月起復通的南橫公路,沿線美景多,吸引不少民眾「衝一波」,但顧美景也要顧荷包,很多人不知道這些道路有違規「雷區」,近日頻有人吃罰單才恍然大悟。走南迴、南橫要小心踩雷,以免荷包失血...

寶來人文協會理事長李懷錦(左)跟著居民一起迎接南橫公路開通。記者楊竣傑/攝影 生活

南橫回來了/寶來居民終盼到開通 甩「災區形象」重建有故事品牌

龍眼木在土窯爐內燒得亮紅,一旁Q彈的麵包,靜靜地在架上風乾,等待修復13年的南橫公路,終於盼得有條件復通,迎來新的顧客與商機,讓苦撐多年自力救濟的寶來居民,終於見到公路開通後帶來的一盞明燈,打散長久未散的陰霾。

明霸克露橋鋼便橋前的巨大石塊巋然不動,不僅讓人回想起去年8月7日土石流沖毀橋梁的那一幕。記者楊竣傑/攝影 生活

南橫回來了/橋斷、路塌4度修復4度重創 反映人應順天的現實

南橫公路上的明霸克露橋鋼便橋前,巨大石塊巋然不動,像是大自然宣示其偉大及敬畏的一面;台東端的164公里摩天路段,歷經四次重建,路基不斷流失,路面幾已退無可退。南橫公路,柔腸寸斷,在修復13年後,雖然將於5月有條件通車,卻更提醒人類在自然前何其渺小,「人定勝天」已不可行,「人應順天」才是公路發展未來的走向。

南橫公路台20線78.5K。舊的寶來一橋(前)將拆除。記者林澔一/攝影 生活

空拍看台灣/暌違12年南橫公路即將通車 「南橫八景」更易探訪

南橫公路是台灣三大橫貫公路之一,台20線起自台南,經高雄甲仙、桃源、越過中央山脈玉山國家公園的大關山到台東海端,全長150公里。南橫公路從民國98年莫拉克風災後,因受損嚴重中斷,經過12年施工努力逐段修復,可望於今年5月通車。104年起從寶來修復到桃源,近年從梅山口修到天池,而最後一段路「天池至向陽段」將於4月達到安全通車條件。

無人機發展快速,交通部曾選定嘉義縣阿里山鄉進行偏鄉無人機物流測試。圖/取自嘉義縣政府官網 生活

急信救命靠快遞神器…無人機送貨 比你想的更強大

今年8月南橫公路高雄桃源區明霸克露橋被土石流沖毀,正值盛產金煌芒果運輸困難,果農急如熱鍋上螞蟻。學術單位嘗試要用無人機載運,一次可負重6公斤,後來南橫東段道路緊急開放通行,無人機運芒果沒進一步實現。美國、澳洲、大陸已在試驗無人機送貨,印尼在疫情期間發展出無人機送藥減少接觸,宣告無人機智慧運輸時代來臨。

GeoPORT團隊利用地動訊號以及數據,判斷玉穗溪土石流崩塌的時間在8月7號早上9點17分,目前玉穗溪上游出現大規模崩塌,景象嚇人。照片/聯合大學助理教授楊哲銘提供 焦點

【影音】山河動人/「聽」見地動訊號 找出玉穗溪崩塌元凶

南橫公路上的明霸克露橋8月才因土石流沖刷,導致橋面斷裂,並出現大片沖積扇,一度造成3個原鄉部落成孤島,在公路總局搶修下,終於在8月25日搶修出一條便道,目前公路總局仍在提升便道的抗洪能力,預計2022年4月底完工。這高達1100萬方的崩塌量到底何時發生的?

南橫公路東段142.3公里處埡口大崩塌,一群工程人員化身蜘蛛人,繫上安全索在近乎垂直的峭壁上進行邊坡整治作業。記者劉學聖/攝影 專題

圖片故事/搶救南橫的「蜘蛛人」 高海拔搏命施工修復回家路

台灣今年5月起從缺水到淹水,旱澇不均的現象也顯示出極端氣候危機未來只會更加頻繁出現,在南橫公路上布農族語口中的希望之橋-高雄桃源區的明霸克露橋,上個月初被湍急土石流攔腰沖斷,斷橋畫面震撼全台。過去這座橋才因八八風災被洪水沖斷,當地人等了8年、2017年重建完成,豈料再度不敵洪水摧殘,也讓南橫全線通車的夢再度幻滅,人與自然的拔河,保障當地居民通行安全,在現實面上如何實現尚待定論,多年來在這條台灣最長的橫貫公路上,始終有一批公路英雄,堅守崗位搶救每一次的公路災害,他們攀爬數百公尺,像蜘蛛人般貼在大崩壁搏命施工,從天而降安全索是生死一線牽保命工具,更承載南橫早日通車期待。...

聯合報採訪團隊挺進南橫,走進廢棄的埡口山莊,也透過空拍視角,帶讀者近看、遠望失落的埡口山莊。記者劉學聖/攝影 生活

救國團南橫縱走的時代記憶 走進時間停格的埡口山莊

參加過救國團南橫縱走的四、五、六級生,或是挑戰南橫百岳山友,一定對埡口山莊不陌生,在莫拉克風災後埡口山莊下方走山嚴重,因而走入歷史。埡口山莊建址在海拔2568公尺處,是救國團經營山莊海拔最高,也是救國團辦南橫健行縱走行程中必宿之地,參與健行縱走的青年學子在當地留下青春回憶,採訪團隊走進廢棄的埡口山莊,裡頭木造隔間陳設還算完整,對照昔日榮景顯得淒涼,也透過空拍視角,帶讀者近看、遠望失落的埡口山莊。

南橫公路闢建、養護過程困難重重,工程人員是幕後無名英雄。記者劉學聖/攝影 生活

紀念逝去開路英雄 南橫隧道、橋梁命名藏著一個個感人故事

南橫公路1968年7月動工,1972年10月31日通車,迄今49年,當年工程艱鉅,陸續有116名工作人員因炸隧道、渡河遭沖走、被落石擊中、失足跌落山谷等因素失去生命,為感念闢路先賢的犧牲,公路總局在天池路旁設置長青祠供悼念,南橫沿線隧道、橋梁命名也有洋蔥,陽剛工程的背後,不失人性溫度。

台東縣台20線南橫公路上,隨著海拔高度增加,山區櫻花成為每年2至3月的「嬌點」。 記者尤聰光/攝影 生活

滿山櫻花神祕死亡!5年來剩嘸一半 專家找不到原因

台東縣台20線南橫公路上,隨著海拔高度增加,山區櫻花成為每年2至3月的「嬌點」,尤其布農族利稻部落,每到櫻花綻放,就會舉辦「櫻花祭」活動,成為部落觀光特色。不過,近年來櫻花樹卻疑遭昆蟲「天牛」啃食,導致櫻花樹陸續死亡,讓族人擔心櫻花美景不再,櫻花祭恐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