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台灣實驗教育發展多年,7月中旬甫開幕的三芝野渡書屋,不僅是一家獨立書店,也是一處「以書環抱」為核心的實驗教育機構,創辦人之前用獨特方法教作文,學生從上課到處亂跑,半年後願意靜下來書寫,寫作能力突發猛進,現在他盼孩子在書店中長大,成為自己生命的引渡人。
公立幼兒園首次推出暑假平價延長照顧服務,吸引非常多學童參與,不過,偏鄉公幼師資本來就少,教育部7月起補助「加置照顧服務人力」人事費,共2.5億元台幣,竟然也只看得到吃不到。暑假剛過一周,偏鄉公幼教師普遍出現校長兼打鐘還得當廚工的狀況,教師們指出,一人顧全班,不能上廁所、也不敢喝水,再這樣下去遲早得膀胱炎。
全台目前有1206間偏鄉學校,長期存在「找嘸師」困境,每年大約有近5千名代理教師撐起偏鄉教育現場。其中有不少代理教師儘管「無證」,但他們帶著熱情、負起翻轉偏鄉孩童教育的重任,卻因勞動條件等困境,存在久任不易、流動率高等問題,也讓偏鄉師資難以永續穩定。「代理救偏鄉」已是偏鄉學校實境,但又有誰協助「代理轉正」?
如果是你,年近40的中年大叔,家中還有妻小,有辦法「拋家棄子」、捨棄職場收入,隻身出國留學一年嗎?特教老師出身的全教總幼教委員會主委楊逸飛圓了這個夢。他如何做到? 正在日本留學的楊逸飛,志工足跡遍布幼兒園、特教學校以及多個兒童食堂。他發現,日本社區裡自發性成立的兒童食堂,不僅接住弱勢兒童的「孤食」者,更因這處社區連結,像是打開一張社會扶助網。他許下另個夢想,返台後打造台版兒童食堂。
全校9名學生,24名大人包括校長、老師、校車司機照顧著,「這比率幾乎是博士班等級」,偏鄉小校照顧量能一點也不迷你,加上小校聯盟,給孩子足夠競爭力。但一名偏鄉老師說,該校近二年陸續走了4名老師,1人因減班超額,老師流動率大是另一個殘酷現實。也有校長指出,偏鄉教育發展條例初衷好,他們原本期待讓代理教師教書幾年後保送修師培,日後成為正式老師穩定偏鄉師資,但一看到細則都傻眼了。
奠基於瑞士的白冷外方傳教會1953年來到台東宣教,在偏鄉教育、社福、醫療、公共建設、文化、環保等方面建樹甚多,並在山海邊建造上百座教堂。白冷會的台東開教者錫質平神父,回瑞士募款時發現罹癌,竟因不捨台東堅持回台,還拿弟弟給他的治病錢蓋公東高工籃球場,自己則因癌深入骨,每晚在房裡痛得哀號。也因錫神父,讓白冷會眾多建築多年後成了建築界眼中的寶,其中公東聖堂大樓還曾在世界遺產基金會(WMF)辦的網路票選中被選為當代建築遺產第一名。 70年後,只剩一位神父和一位修士的白冷會近來首次舉辦教堂朝聖,邀請各界沿著教堂據點,重溫白冷會與台灣的美好交會。
聯合報願景工程正進行偏鄉條例的總體檢,經問卷及採訪後發現,現在非山非市和偏遠學校是以靠近都市的程度來分級,但卻忽略了「蛋白區」也很慘,這些位處城市周邊、被市區大校磁吸後的六班小校,因交通方便導致人口外流嚴重,有的小校全校只剩30名學生,新生只剩2人,不過,這類學校反成為許多老師的理想「待退區」,為了等退休就一直「撐」,如果沒有代理教師,學校變成一灘死水。
非山非市學校過去俗稱「不山不市」學校,被遺忘在都市與偏遠山區之間,一線之隔的分級落差,補助就差了上百萬元,聯合報願景工程偏遠地區暨非山非市學校調查顯示,在少子化與都市化的雙重衝擊下,地處偏遠但不符合偏遠地區定義的非山非市學校,七成六招生困難、七成一師資招聘不易。校長無奈表示,這些學校老師幾乎都是綁約6年一到就離開,還有本校是偏鄉學校,分校是非山非市學校的錯亂分配,校長怒,「我等於是被剝兩層皮」。 聯合報9月21日至24日,一連4天與願景工程基金會合作推出「偏鄉教改難」系列專題,全面檢視偏鄉條例問題。事實上,不只偏鄉學校面臨師資、課程和教學等問題,非山非市學校同樣面臨類似困局,卻因被排除適用偏鄉條例,政府相關資源挹注比偏鄉學校少,反而成了像是被遺忘的孤兒。
台東縣海端鄉霧鹿國小校長郭惠珍在台東偏鄉任教30年,她直言,弱勢兒少現在遇到「看不到未來的貧窮」,貧富差距嚴重、家庭資源落差大、機會愈來愈不均,困境一環扣一環。台東家扶中心社工督導林嘉梅陪伴兒少22年,觀察到弱勢家庭的家戶所得多年來沒有增加,但生活開支持續上升,疫情加劇不平等,近年選擇中輟或先就業、以緩解家中經濟的弱勢兒少比率提高,孩子被家庭拉力綑綁,對未來沒有希望感。 兩雙陪伴孩子數十年的眼睛,帶讀者深入看見後山貧窮兒少的真實困境,以及「貧窮」樣貌這些年產生什麼改變,下一代又正面臨什麼迫切待解的問題。 【聯合報數位版「貧窮台灣」系列專題,9月3日起在數位版網站連載,透過真實個案、第一線社工與專家訪談,深入解析台灣正面臨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三大困境。】
國小開學倒數,許多學校還在為找不到代理教師著急,甚至有些班上連導師都還沒找到人,教育現場的人才需求已經到了「寧爛勿缺」的地步,歷年最嚴重的「代理教師荒」,從新北、台北、桃園、新竹、台中,一路漫延到雲林、嘉義、台南、高雄,開學後預期會有一波混亂潮。教育圈評估,6年內教師界會有一批更大的退休潮,教師缺額只會更嚴重。...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長年從事社會公益,近來想寫一本書「天使的群像」。他認為公益不能只停留在救急救難的第一階段,理想上要分四階段,但要完成這些階段,需要很多「背後的天使」。
原民部落小孩到山下念書成為漂流「小留學生」,從小為讀書割離親情,有的已是第二代居住在竹東,為數不少的父母因忙於工作,將孩子交給上一輩,無暇照顧家庭與孩子的教養,讓他們小小年紀就宛如一家之主。有「上帝部落」之稱的司馬庫斯為扭轉劣勢,部落集體在山下就學區貸款買房,讓這些「小留學生」有地方可住,從原先部落媽媽輪流照顧,到族人擔任舍監照料,為的是讓部落孩子課後有個家,且集中看顧,改善族人頭痛的教養問題。
新竹縣城鄉展不均,竹北市頻蓋校、擴校,但「不山不市」的其他鄉鎮小校卻因人口流失恐面臨關閉命運。據統計,新竹縣有16所國中小學的學生數低於50人,為此有20所偏鄉學校加入「大學區」計畫,設籍竹縣的學子均可跨區就讀,小校積極開設特色課程、與他校結盟,跨出轉型之路。
高雄市原鄉區的那瑪夏國中,創校26年來首度參加高雄市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展,學生以家鄉的「無螫蜂」、「黑翅螢」的生態觀察探究,分別勇奪第二、三名及團隊合作獎。一鳴驚人的背後,其實是師生渴望讓原鄉被看見的強烈使命感,背後推手是高雄醫學大學長期在當地推動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不只要教會原鄉孩子使用科學的工具,終極目標更希望這群孩子長大後回流原鄉,善用在地資源與科學方法,傳承在地文化與產業發展。
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會聞名於世15分鐘。」儘管這句話曾被視為荒唐之言,如今卻變成可行之事,至少在同溫層裡是有可能實現的。 每人都有15分鐘的時間聞名於世,你曾經紅過15分鐘嗎?有一些人的人生中可不只紅15分鐘,物換星移,斯人安在?鎂光燈不再之後,他們一路走來,沿路是何種風景,近況又是如何?
教育部連續4年砸200億元,達成全國中小學「一生一平板」,民進黨政府又再大撒幣,永遠都是硬體思維。從之前班班冷氣機、班班飲水機,教育部是否知道,基層老師最頭痛的是孩子的「學習動機」。還是只想到,選舉到了,支票開了,就沒事了。教育政策的經費,應該用在更有溫度的地方,別再用想像,教育學子。
5歲的小女孩詩雯是大陸青海樂都一所山村幼稚園的小學生,是典型的「留守」兒童,她在山村幼稚園以牛奶罐製成的平衡木練習身體平衡。入學一個學期後,語言發展也明顯進步,從「悶悶的、不說話」,到陌生人問她話,她都能回答。像詩雯一樣的小孩,在中國大陸有10%,而山村幼稚園正計畫幫助這批孩童。
「營養午餐是偏鄉孩子們最重要的一餐,停課後卻沒有了。」投入偏鄉教育長達17年,讓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一聽到全台各級學校實施「停課不停學」後,第一個反應就是「偏鄉營養午餐不能停」,基金會火速與1919食物銀行合作,投入千萬預算與5家食品公司合作,將營養午餐轉為食物包,送到全台160個課輔據點,轉發到孩子手中。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台各級學校「停課不停學」,但偏鄉學童缺乏電腦和網路設備,即使家中有電腦,也少了遠距教學所需的攝像鏡頭、喇叭、麥克風等,跟不上課程腳步。更常見的是一家人共用爸媽的手機分享網路,網路慢,一旦父母外出工作後沒了網路,「電腦變石頭」,孩子們坐困愁城,老師遠端教學也鞭長莫及。
有別於以往幾位「無聲」副總統,賴清德就任副總統後全台跑透透,這幾個月來,他更是積極安排許多企業相關行程,接觸過去他較不熟悉的企業領域。他不僅展開「物聯網學習之旅」走遍科技產業,也安排走訪由華碩創辦人施崇棠私人捐助基金會蹲點陪伴的雲林成龍溼地,中秋連假期間,他更回到台南大本營,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陪同下參觀夫人張淑芬畫展,大有補足企業學分的意味,展現挑戰大位的企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