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副刊

我問我聞/葉萬安的貴人、痛與愛

葉萬安(左一)與老同事如師友,左二起為王昭明、王作榮、李國鼎、張繼正、崔祖侃。圖/葉萬安提供
葉萬安(左一)與老同事如師友,左二起為王昭明、王作榮、李國鼎、張繼正、崔祖侃。圖/葉萬安提供

11月,我跟萬老約在麥當勞見面,他點了一客冰炫風、一支霜淇淋。冰炫風也是一種冰淇淋,他把霜淇淋倒入冰炫風的杯中,再把原本盛裝霜淇淋的甜筒杯捏碎,用湯匙拌入兩份冰中,熟練地完成所有過程,心滿意足地吃起來:「我就是喜歡冰淇淋,吃一支不過癮」。此時,他像一個孩子。

十年前,我第一次看到葉萬安先生,是在國史館一個近代史論壇,當時他已近90歲了。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拒學風暴系列報導】
訂閱公益方案 助學捐款作公益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拒學風暴系列報導】
訂閱公益方案 助學捐款作公益

討論數: 0
台灣 台大 經濟成長率 消費者物價指數 人物

系列文章

民國57年,黃春明在住家外面抱著長子國珍。他們當時賃居於台北市寧夏路房東的後院,正在寫〈鑼〉。圖/林美音提供

我問我聞/記憶像一條繩索——黃春明訪談錄

聽黃春明說話,就像看他的書,眼前都是畫面。也像看著時光膠囊出土,裡面那些古樸的人事物,都是我們的一路走來。我忍不住把他說的話一字一字記錄、整理成文字,以誌我們那個年代,並且致敬。 我的童年是「日本尾,中國頭」。我的日文讀到小學三年級。四年級都在躲空襲,美國轟炸台灣,那段時期叫「非常時期」,我們常要逃警報,日文叫「疏開」。當時的宜蘭四結是造紙工業,二結是糖廠,都被炸得很嚴重。

黃春明幽默說起人生故事,他相信活一天賺到一天,日日是好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他鄉故鄉/日日是好日——被退學四次,黃春明的九彎十八拐

這是一個孤獨的孩子。黄春明最有資格談教育,他曾是在教育中被打趴在地上的孩子,他知道他們的傷和徬徨;他曾是學校氣得不想再教育的孩子,幸運的是,最後都有人又替他開了學校大門。他知道教育多麼重要,足以旋乾轉坤。這跟他後來致力童書、兒童舞台劇、在家鄉開書店,不無關係。 他退學四次,屢仆屢起,其中有幾個意義: 一,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一心回到學校。學校是他的救命草。 二,始終有人不放棄他,其中只要有一人拒絕了他,他的人生故事將重寫。尤其可貴的是,給這個「壞孩子」機會、替他「關說」的都是陌生人。 三,他在童年、青少年匍匐谷底,日夜嗅聞的都是土地和小人物的氣味,這些成就了未來獨特的他。而又因為始終有人在關鍵時拉他一把,他的寂寞故事通常有光。

黃春明與他的油畫自畫像。圖/沈珮君攝影

他鄉故鄉/黃春明的鄉土情——腳踩在泥土裡,開出漂亮的花

被學校勒令退學,小小年紀,人生可能就此瘀青一大塊;若被退學四次,百口莫辯,應是「作惡多端」了,而這小子最後居然完成「師範」教育,為人師表,並成為備受敬重的大作家,除了得到國家文藝獎,他還獲得四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最新一個是台灣大學在2022年、他88歲時頒贈的。 他是黃春明。多數人就算沒看過他的小說,也看過改編的同名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莎喲娜拉.再見》⋯⋯。

葉萬安96歲仍勤於寫作,不靠電腦查資料。圖/沈珮君攝影

他鄉故鄉/凌雲健筆意縱橫——葉萬安用數字說話 96歲出新書

葉萬安有一支健筆,自民國59年開始以公餘時間替《經濟日報》寫社論,直到民國99年止,40年共寫近2千篇社論。 今年初夏,他出版50多萬字巨著《邁向經濟現代化之路》(聯經),是他的社論選輯,也是一部台灣經濟史。其中近10萬字導讀是他大病之後、96歲的新作,他每十年做一個斷代式的析論,裡面不僅有台灣經濟各階段問題,還包括複雜的國際政經情勢。老先生不用電腦。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